经济中速增长新常态下的宏观调控取向之变
2012-12-04 10:05:01 作者: 来源:上海证券报(广州)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即将于本月举行的本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因为是新的领导集体对年度宏观经济调控做出的首次重要决策而备受瞩目。如果说十八大对我国长期经济发展作了总体部署,那么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将根据当前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将这种长期战略分解为短期调控目标并加以科学落实,所以格外值得期待。
目前,中国经济中速发展的新常态已渐渐得到各方的确认。多家权威机构的研究都表明,未来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将呈现下降趋势,十八大报告提出的2020年的经济总量目标也基本认可了上述判断。笔者认为,这种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确立,对于宏观调控体系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30多年来,我国宏观调控存在着增长、结构和物价之间的多重目标冲突,一旦确认中速增长已是一种常态,则宏观调控目标就将需要更多关注经济结构的平衡问题,立足点也要转向更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因此,或许可以这样估计,未来的宏观调控基本取向将是增速需要有底线,但不必追求高速;结构调控要成为常态,始终贯彻;物价调控仍需锚定,力求规则化治理。
与此同时,随着市场化改革得到进一步明确,在宏观调控机制和手段上也会有相应的调整。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暴发以来,在外部震荡的强烈冲击和内在增长动力趋缓的共同推使下,我国原先的宏观调控机制化建设步伐被打乱,宏观调控始终处于一种过渡状态。笔者认为,这样的过渡状态必须尽快结束,未来的宏观调控应在宏观调控工具的机制化、规则化建设上下大工夫,以求逐渐摸索并最终建立起与现代市场体系相适应的调控模式。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方面,理应根据金融体制改革和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目标,全力优化调整调控手段和机制。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