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瓜投资福兮祸兮
2012-12-11 15:52:57 作者: 来源:《金融理财》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今年以来,因为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素有“懒人投资”之称的基金定投并没有给投资者带来良好的收益。时至冬日,大部分基民更是在一派亏损下相继退出,基金定投再现断供潮。收益为负,客户流失,基民和基金公司两纠结。
春夏秋冬,潮起潮落,白天鹅变丑小鸭,基金定投或已没了往年风采。在这个节骨眼上,“懒人投资”到底是脱去灰姑娘的水晶鞋上床冬眠,还是生火取暖、添衣加被等待春天?
基金定投是一种化整为零、分散买入,规避高位套牢和低位踏空风险的投资方式,具有回避人为地选择时点的特点。投资者通过设定投资周期和每期投入金额,反复投资选定的基金品种,定投起点低、金额小,可充分利用闲散资金,为投资者提供流量资金管理。
目前持有基金定投的投资者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坚持理念的长期投资者;在市场涨跌期间间断投资者;遭遇市场下跌即停止定投的短期投资者。
通过长期观察,我们不难发现:长期定投不管市场如何牛熊转换,仍可获得正收益;间断定投同样也可以获得正收益,但收益率较长期定投会少15%左右;而短期定投收益性最差,如当前赎回将有可能承受20%的亏损。
基金定投强调的是投资的纪律性和长期性,从实践来看,严格遵守定投规则是获取投资收益的重要保证。实际操作证明严格纪律下的长期定投十分有效,可回避人为选择时点。从2008年到2012年,股指正在从哪里来又回到了哪里去。从基金定投收益率看,在表现最差的时间段,年收益率也可超过10%,而同期沪深300(2258.500,-12.55,-0.55%)指数却下跌30%以上。
作为一种保值增值投资工具,投资者应该学会驾驭和使用基金定投,实现财富积累的美丽梦想。定投进入的时间不必挑选,但退出的时间却值得选择。市盈率水平可以当做定投退出的一个简单参考标准。当市盈率上升到接近30倍时,投资者可以采取逐步退出的策略,将定投的获利了结。
11月以来,股市持续下跌并击破2000点整数关口,身边不少股民、基民大呼被套,负收益让人们对基金定投失去了信心,不少基民纷纷止损出局。一时基金定投大有深陷泥潭之殇,那么,投资者又该如何在囹圄中华丽抽身呢?
《金融理财》认为,基民做不做定投或是否坚持定投,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虽然目前大盘点位较低,定投基民暂时看不到收益,但我们通常会建议其坚持投资。基金定投是通过长期投资摊薄投资成本,点位低时相反是投资的好时机。对于资金实力雄厚的投资者不建议在此时终止或暂停定投,坚持长期投资;对于资金实力一般的投资者可根据涨跌情况作间歇定投或减额定投;而对于资金实力差的投资者也只好无奈止损出局。
基金定投期限至少要达到三年,最好定投五年以上,不然很难分享到市场涨跌带来的收益。投资者可在理财师的指导下购买一些业绩较好的基金,长期持有。基金定投的确比较适用于懒人投资,因为市场没有绝对的高点和低点,投资者不必过多考虑在点位高低时少投和多投,只管按部就班定投就好。
冬天来了,春天就不再遥远。如果投资者能以春夏秋冬季节轮回的心态对待基金定投,你就能享受每一个季节带来的精彩。
你放心,我会负责任的
怎一个亏字了得
基金公司经理当初的允诺如同小男孩对小女孩的保证,“你放心,我会负责的。”可是三年来参与基金定投的投资者赚到的钱并不多,投资者还能找到当初的“小男孩”吗?
张新(化名)这几个月来烦恼不断,身为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的部门经理,面对很多到期而不再续约的基金定投客户而一筹莫展。“情况比预料的要严重,已经流失了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的客户,任你说破天,无奈客户不再买账。”他依然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
这不单是王新源的烦恼。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在A股市场的持续低迷下,许多基金定投客户出现了“断供”,暂停向账户里注入新资金。有些公司的客户“断供”比例甚至达到六成。如今定投不好做是基金公司的一个普遍现象。比基金公司经理更头疼的是这些投资客户,该挥刀割肉还是继续定投呢?毕竟这几年来很受伤。
三年来没保住血汗钱
“从09年开始定投,3年多了,结果打开基金账户一看,竟然亏损了15%,如果算上利息,亏损超过20%了,我还要坚持吗?”张新无奈地被客户电话质问,他说很多“断供”的客户是从2009年开始定投的。三年以来,这部分投资没有产生任何收益,连银行定存、理财产品都没有跑赢,因此而“断供”。
据记者了解,目前各基金公司的定投产品几乎都亏损。wind统计显示,自2009年1月1日至今,496只基金中仅有150只基金取得了正收益。但排名位于前30名的都是债券型基金,且累计收益率均未超过1%。虽说基金定投是一项长期投资,但3年多看不出效果,很多投资者还是忍受不了连续的亏损。
大范围的客户定投亏损,还连续这么长时间,显然与投资者当初的预期相差太远。
当初开户时,基金经理都在重复着这些故事,“30岁开始,每年投入2万元基金定投,每过5年再增加2万元的投资额坚持投、利滚利,如果年收益率达到GDP增长率即10%的水平,那么到60岁退休时可以拿到920万元资金。即便每年需要消费40万元,到了70岁还能有1685万元,到了80岁时有3671万元。子女教育绰绰有余,养老后顾无忧。基金定投千万富翁不是梦!”
大多数基民经历了08年断供后,在09年左右重新开始相信神话,再次定投。基金公司经理当初的允诺如同小男孩对小女孩的保证,“你放心,我会负责的。”可是三年来参与基金定投的投资者赚到的钱并不多,投资者还能找到当初的“小男孩”吗?
用脚投票大量“断供”
“我刚刚把一份定投给停了,另外一份到期的定投也不再续约了!”在张新所在的公司交易大厅,一个投资者表示,不算人工和时间,3年来我的定投基金损失了20%。在大厅里,记者还听到了不少类似的投资者言论,纷纷表示亏损导致压力太大,虽已“断供”,但都亏损了10%到20%不等。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业内都在面临该情况,基金公司断供比例50%不算稀奇,甚至有定投“弃户率”蹿升至近八成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基金公司定投断供现象均十分严重。京沪部分中小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今年公司定投新开户数寥寥无几,同时有效扣款账户今年以来开始迅速减少,近期该数字仍有上升趋势。
继续加码还是出局
面对“跌跌不休”的股市,投资者究竟是认亏出局还是继续买入呢?在张新看来,目前在A股市场趋于探底的情况下,现在断供实在可惜。
大厅里的基民显然对他的说法不满意,我们已经亏损20%了,市场啥时探底谁也说不清楚,今年年初就有不少专家纷纷表示股市将要探底,一直到现在也没找到“钻石底”。不能相信探底的时间这是其一。其二,我们也逐渐了解了一些投资理论,懂得止损可以避免损失扩大,亏损在20%时止损也是多数理财专家的建议,总不能等到亏完吧!
以对冲业务为主的中欧温顿基金公司分析师李爱民则认为不妥,“定投要选择相对好的时机,盲目定投不行,要找到市场低迷的时候,或者说相对的底部开始投,高抛低吸毕竟是投资的基本原则。”对于现在是不是A股底部,李爱民表示这个不好说,但是可以用A股每月或每星期的开户数量和历史上的最低值比较,如果低于历史上的最低值,显然是不错的投资机会。
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初新增股票账户数继续缩减,代表场内资金交易活跃度的参与交易A股账户数占比也继续下降。10月29日至11月2日,参与交易的A股账户数仅为716.65万户,参与交易的活跃账户占比仅为4.28%,这一比例较前一交易周的4.82%继续下降。
另外,场内的“休眠账户”年内也大幅激增,超过500万户。统计显示,2011年12月30日,沪深两市期末休眠股票账户数为2496.53万户,而截至今年11月2日,这一数据增加至3022.70万户。这也意味着,今年前10个多月两市共增加了526.17万户“休眠账户”。
李爱民认为,“通过一些数据对比,表明市场一定不是顶部了,可能已经接近底部,或者可能已经到了底部,现在显然是不错的投资机会。长期定投就要有耐心,大多数选择长期定投的客户对技术分析不熟悉,现在选择断供实在可惜。”
定投缘何覆水难收?
今年以来市场尚无好转迹象,这是近期爆发基金定投断供的主要原因。
一直参与基金定投的小刘,从2009年开始每月花500元定投股票型基金,可是3年多过去了,账户不仅没有盈利,反而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无奈之下,前不久小刘决定停止定投。小刘告诉记者,他周围的朋友都已“断供”,长时间没有收益,而且亏损的幅度从10%到20%不等。
基金定投的断供潮不断涌现,有的基金公司断供比例高达50%以上,甚至有基金公司被曝定投“弃户率”蹿升至近八成。究其原因,除了市场一味低沉,还有以下几方面:
收益缩水
账户收益是影响投资者选择的关键因素。定投基金一年半收益为零,基民无奈止定投。随着股市在二季度以后开始跳水,不仅新开户数降至百户以下,连存量客户的扣款积极性也大幅消减,投资者显然还不太适应这种看起来像往无底洞里扔钞票的游戏。
曾几何时,基金定投——千万富翁不是梦!”这样的基金定投广告让人们怦然心动。然而,几年过去了,参与基金定投的投资者赚到的钱并不多。根统计,截止记者截稿前,一年定投收益率超过4%的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只有15只,能取得正收益的基金只有69只,占比还不到15%;两年定投收益率为正数的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总共只有16只,占比为4%,收益率最高的也只有6.98%,年化收益率只有3.5%左右。据了解,像小刘一样“断供”的客户多是从2009年初开始定投的。三年以来,账户收益大大缩水。
资产腰斩
基金定投通常是销售机构在弱势中祭出的法宝,其原因在于基金定投的“黏性”,也就是销售机构告诉投资者的“坚持”:要想让定投的功效显现出来,就得长期坚持,不能因为市场波动而废止。其结果是,等到雪球越滚越大,基金公司每月都会收到了一大笔稳定的资金流入。
平心而论,基金定投作为基金投资方式的一种,有其不少合理的意义,但近年来,定投被基金公司赋予了太多的功效,被包装成“高收益”、“无风险”、“不用操心”的投资方式,甚至还可听到“基金定投两年买房结婚不是梦”等之类动听的广告语。跨越了这一步,基金定投的合理内核就渐渐沦丧,对投资者而言就成了一种销售谎言。
但在定投市场风生水起的当下,却有不少投资者发现自己定投几年下来竟然是只赔不赚。近五年定投的总收益为10%左右,近十年定投的总收益为20%左右,折年复合回报率2%,不仅如此,你还要有强大的心脏,来忍受定投过程中资产屡屡被“腰斩”的煎熬。面对如此煞风景的投资败笔,不断供止损还等什么,于是乎,基金断供也就不足为奇了。
漫漫熊途
A股市场的低迷,基金公司定投业务屡受影响。中国股市往往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攀上一个不可思议的高点,然后就进入一个漫漫“熊”途。在市场趋势向下的过程中,定投基金的基民相对于一次性投资的还要承担着资金投入越多亏损额度越大的痛苦,这让不少投资者无法忍受。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这已成为业内普遍现象——市场向好时,基金定投账户随之增长,而市场走弱期间,暂停定投账户增多。
外部环境恶劣,基民希望破灭。随着股市走弱,二季度停止扣款的定投账户数量有增多趋势。来自多家基金公司的信息显示,今年以来扣款中的定投账户数量下降迅速,甚至呈现净流出的局面。
事实上,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基金定投在国内的效果并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还是由于我国股市牛短熊长。市场阴跌不止,投资者看不到一点希望,为此,不如断供以防止更大的损失。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测算显示,发生在市场趋势向下的过程中,定投基金的基民比一次性投资的基民还要额外承担资金投入越多,亏损额度越大的痛苦。他们认为,今年以来市场尚无好转迹象,这是近期爆发基金定投断供的主要原因。
4去留难舍
越买越赔谁之殇
牵一发而动全身,不管是作为基金公司还是投资者,想毫发无伤的全身而退怎么会那么容易呢?泥潭或者沼泽地,陷进去了却想华丽抽身,不是痴人说梦,也是妄想吧?
随着股市的衰弱,基金公司停止扣款的定投账户数量也有了增多的趋势。虽然它们在不断地奋力挣扎,越挫越勇,但 “噩耗”却在不断地传来,基民频频踊跃地退出定投,开户数明显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一半左右。面对这一趋势,基金公司在惶恐的同时也开始分析自身的原因,试图寻找问题的症结,而基民们在选择断供的过程中也无可避免的痛饮了多种因素“酿造”的“苦酒”。
牵一发而动全身,不管是作为基金公司还是投资者,想毫发无伤的全身而退怎么会那么容易呢?泥潭或者沼泽地,陷进去了却想华丽抽身,不是痴人说梦,也是妄想吧?
投资人去留难舍
本身从事证券工作的卫华在基金投资行业也算是老手了,摸爬滚打十年有余了,虽然没有过高的利润,但也算是对得起自己多年的研究与分析。
他是从2009年初开始选择偏股型基金每月定期定额投资的,期间虽有震荡但不致亏损。但近期持续低迷的股市,使得基金定投行情也趋于弱势,断供潮不断涌现。对此,卫华很是担忧。特别是在有人告知其将在一年半的时间内毫无收益,而且再往下还可能面临账面亏损时,他更是信心受挫。而且通过对部分基金的定投收益率测算后发现,在最近两年时间加入基金定投的人,绝大多数都出现了亏损,有些人的亏损幅度甚至达到三成,最让卫华难以接受的是,由于A股近两年整体上呈单边下行的态势,基金定投基本上是越买越亏,惶恐不安的他难免会有退意。
如果选择放弃,也就是说他那么多年的坚守可能就要失去了,可是如果不放弃,可能会让自己损失惨重,进退两难的卫华纠结得寝食难安。之所以会有这种状态,是因为假如他选择毅然断供的话,之后行情利好与他也没有关系了。但是如果他坚持下去,行情之后来一波小反弹,其基金净值回升,即便当时大盘再度跌破之前最低点,该基金的净值也依然会比先前定投日还要高,收益会很大,当然这也要冒很大风险。
犹豫再三,思索良久,卫华终究还是没有办法拿出一项可谓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来。用他的话来说:“这就是所谓的骑虎难下吧。尽管对这种潮流很是畏惧,但是却必须沉浸其中,想独善其身真的是难上加难。坚持或放弃都是两个字,但是选择起来却不那么简单。最终怎么选择,结果是亏还是盈,是“蜜桃”还是“恶果”,都要自己亲自去品尝。”无论打击有多重,卫华暗下决心硬着头皮撑下去。
基金5年收益为负
针对目前的状况看,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权益类产品遭遇赎回潮已经是一个整体现象,而基金定投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但在当前投资者几乎对A股丧失了信心的背景下,基金公司并无良策来扭转这个现象。
为了更好了解这一趋势所带来的市场动态,《金融理财》的记者辗转采访了数家基金公司。其中有家基金公司的经理介绍说:“现在A股市场前景不明朗,导致投资者所定投的基金不仅未能获得预期的收益,反而遭遇了不小的亏损。于是今年以来基金定投断供便不断出现,部分基金公司今年不但新增客户寥寥无几,老客户断供比例也已达五成以上。另通过我们工作人员统计的数据显示,已经在市场上接受投资者定投5年的基金中,204只基金的5年收益为负值,占到总数的70.8%,所以也难怪那么多基民放弃定投,”说到这,他调整下低落而又有点内疚的状态,继续补充道:“鉴于这种情形他也不希望有更多资金通过定投注入进来,因为这有可能给客户带来更大的亏损。”
在我们记者在各大基金公司采访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好多客户在和公司内部人员交流与咨询。看着他们焦急且有些愤怒的神情,有些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在某基金公司的一个拐角处,记者发现了一位刚与工作人员发泄完情绪的先生,于是便上前与其交谈了一会。这位先生看着并不粗鲁,相反却挺儒雅,但却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泄愤,肯定是遇到了令他恼火的棘手问题。经记者的安抚,他稍微缓解了下说道:“我从去年6月开始定投一只股票型基金,每月投入10000元,到目前为止,除去通胀因素不算,一年半时间竟然亏损了近20%。当初决定买的时候,他们的说法非常中听,而现在看今年的形势,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本,我怎么可能不恼火呢?太让我失望了,没有诚信啊!”
朝花夕拾杯中酒
客观地说,愈演愈烈的“断供潮”的发生,不只是基金公司缺乏诚信的问题,还包括一些基金销售渠道在营销中过多地强调基金定投的优点,赋予了它太多的功效,而潜在风险却被弱化甚至掩盖了。
《金融理财》记者在采访长信基金[微博]投资顾问时了解到,基金公司推销定投时,强调坚持长期定投可以降低风险,规避择时困难。但是,很多潜在的风险基金公司并未告知投资人。比如,有专家说,如果在牛市的高点开始做的定投,就算投了三年五年也不见得能赚钱。基金销售渠道在推广时就很少提到这一点。这就是基金公司私心的问题,只是站在自身利益的立场出发,并未考虑投资者。
而不少投资者呢,对基金定投的特性、可能面临的风险等基本信息也缺乏基本了解,盲目选择之后,在投资过程中难免出现投资股票时常见的“追涨杀跌”的投机心理,难以用长期投资的心态看待短期内市场的波动。
投资者普遍存在追涨杀跌的问题,一是人性的贪婪与恐惧。巴菲特说过:“别人恐惧的时候我勇敢,别人勇敢的时候我恐惧。”这句话很容易理解,但是能做到的只有少数比较理性的人。二是投资者对市场趋势缺乏判断,在投资的时候也就缺乏了底气。三是近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高企,很多投资者认为长期定投收益还不如存银行,有人甚至认为定投是“真实的谎言”。在基金定投方面这都是投资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所以,在基金定投断供潮的趋势下,不仅基金公司存在问题,投资者本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在断供肆虐之下,对基金公司以及投资者自身的影响均是切肤之痛,也只能端起酒杯一口闷了。
5策略
擦亮眼睛
明明白白买基金
若在下跌过程中停止定投,将无法享受到低位所吸筹码在上升通道中的收益。放
下我们看股市的显微镜吧,用望远镜看定投基金才是大智慧(4.09,-0.01,-0.24%)。
“基金断供”已然不是一个新鲜词了,定投市场也浇凉了投资者们那颗炙热的心,笔者同样也是一位月供1000元的小基民,前几日和朋友聚会谈到定投收益时大家都皱起了眉头,纷纷表示不愿再淌水,其主要理由是市场一路走低,账户收益负得很厉害。
好友张小姐说:“都说基金定投要长期坚持,投资快两年了,一点收益都没有,怎么觉得有些糊弄人?现在我究竟该把这只基金割肉卖掉,还是不管它的表现继续投下去呢?”
其实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大家的气愤和激动都可以理解,投资人是否真的应该在此时“决绝而去”,还是勇敢地再坚持个三年、五年?为此,记者专门走访了多家基金公司和几位理财师,希望能为广大投资者带来福音。
切勿忍痛“割肉”
张小姐受不了那个压力,在极其矛盾的心理斗争之下最后选择了“割肉”离场,记者也着实觉的可惜。
但是当前市场震荡盘整,像张小姐这样冲动“割肉”离场,其实抱的就像股票市场中用显微镜看行情的心态,结果只能导致贵买贱卖,即在股市走上坡路的时候,在盲目乐观的氛围中开始定投基金;在股市连续下跌之后,看不到上涨的希望,于是停止定投。
但基金市场不是股市,基金定投不是追涨杀跌,它应该是越是市场下跌,越要坚持投资,以此来拉低高位投资所带来的风险。被誉为“台湾定投教母”的萧碧燕女士指出,若在下跌过程中停止定投,将无法享受到低位所吸筹码在上升通道中的收益。
华夏基金某投资顾问说,大多数基民都是在高点时开始定投的,而现在的弱市正是拉低成本的大好机会。停止定投,将无法享受到低位所吸筹码在上升通道中的收益。放下我们看股市的显微镜吧,用望远镜看定投基金才是大智慧。
华泰柏瑞基金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为定投者总结出了九字方针“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投资者如果能够做到,定投成功的机率也会大很多。
设定投资收益
在今年的基金市场,“断供者”恐怕不少于“失恋者”。断供潮涌起,在为投资不赚钱苦恼的同时,更应该好好审视自己熊市基金定投的心态。
基金定投本身具有削峰填谷的作用,回报周期平均在三到五年,现在正是打基金定投心理战的时候,对于投资者来说,在决定基金定投时,就要准备承受市场低迷的痛苦,也只有这样,才能享受到上涨的快乐。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因为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做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正因为如此,未来的收益往往属于那些咬紧牙关坚持定投的投资者,而那些看似谨慎及时停止定投甚至赎回的保守投资者,一般以抱怨定投没能赚钱或是亏损收场。
像张小姐没能坚守的投资者,理财师建议除了在战胜自己心理压力之外,还建议在衡量自身风险能力的基础上,为自己设定一个投入比和盈利点。投入比,即设立一个自己能承受的投入金额,比如以自身收入的1/10进行基金定投,以免投入过高,超过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盈利点,即设立一个收益率,用上证指数20年的历史数据模拟基金定投,任意定投1年、3年、5年和8年,其年均收益率均在5%—10%之间。当投资收益达到预设目标,或市场处在高位无法判断后市方向或临时有资金需求时,都可以考虑部分赎回或分批赎回基金,及时锁定收益,但定投要继续。
低位更需理性坚持
基金定投是否还值得坚持?
投资者停止定投的想法可以理解,因为基金市值一路下跌,坚持不下去了,就开始想着“断供”了。但他们却忽略了基金定投的最重要特点——长期性。上投摩根基金公司专家指出,定投获利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有耐心投资完一个景气循环。中国股市一般五年内会出现一个循环周期,那么,五年应是定投见效的期限。
以上证指数为例,自1990年设立以来共经过五次明显的循环,以2001年7月到2004年3月为例,其间上证指数历经一个从下跌到回升的循环,整个周期内上证指数下跌了9.3%,但投资者若每月持续定投扣款,报酬率仍可达9.8%。
基金公司专家表示,只要流动资金允许,基金定投绝对不要在市场低迷时停扣,如果没有挨过市场空头时期,就不会在市场多头时期享受到好处。
“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基金定投,所以,建议投资者能跨越一个牛熊周期,按照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的惯例,一个市场周期为3-5年左右。经历了至少一个完整的市场周期,定投的优越性才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
坚持也要区别对待
虽然坚持是每个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但是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笼统的毫无理性的坚持也是不可取的。长信基金的投资顾问认为,坚持也要“有的放矢”,讲究策略,区别对待。
在处于下行的熊市,除了建议工作稳定生活压力小的投资者继续坚持外,还建议在自己能承受的前提下提高每次的扣款金额,以便以较低的成本积攒更多的基金份额,耐心等待市场的复苏;当市场由低迷转入到上行的牛市时,投资者可以将持有的基金份额分批赎回,转化为实际收益,再重新进行配置。比如,股票型基金这类高风险的资产是不应在家庭资产中占据过高比例的,但连续定投可能实际上已积聚了过大的风险,此时可以将赎出来的股票型基金转换为债券型基金,等待下一轮周期的到来。
但是,对于工作不稳定、有生活压力的投资者来说,每月不等数量的扣款额度,无疑也增加了生活的负担,高级投资顾问臧子茜建议投资者可以减少定投的额度来降低风险,比如之前每月定投额是1000元,迫于现在的压力,每月可减少至500元,这样不仅减少了亏损,避免完全“割肉”的痛苦,还可在熊市回暖之时分到一杯羹。
就基金定投有理财专家打了两个形象比喻:一是像一场恋爱,除了本身的缘分之外,还需要用心经营和时间的沉淀,最终才会绽放出美丽花朵;二是像一杯好茶,除了茶质本身要好之外,还要有适当的水温和时间浸泡。牛熊市的煎熬就像热水冲茶一样,并不会伤害基金的效质,反而会检验出好基金的品质。
从当前市场看,基金定投的确在囹圄中挣扎,不经历风雨,怎么看见彩虹,坚持就会有曙光,你是否可以给自己多点时间,去等待收获呢?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