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
2012-12-12 15:07:25 作者: 来源:新浪读书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在爱情经济学中,一旦双方分手或是离婚了,时间和金钱上的成本就付之东流了
投资
通常是指为获取未来的利润而投放资本于企业的行为,比如创办工厂、购买股票和公司债券。和投机相比,投资的时间段更长一些,更趋向是为了在未来一定时间段内获得比较持续稳定的现金流收益,是未来收益的累积。
他谅解这苦难,通过黯然离开来释放自己的爱。
一个是不可能随身携带的好似一碗热汤的关怀,一个是在天寒地冻时一转身就能投靠的怀抱。
我们承认了前者,但永远也不能否认后者。
那么该如何在寻求中做出选择呢?其实,爱情不亚于一项高风险的投资。
投资是有时间性的,它的付出处于现在,但它的收益却是在未来。所以,如何将不同时期的收益转换到同一个时期来估算,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现值
是未来的一笔现金流在今天的价值,即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一般而言,折现率就是这笔资金的成本,即银行的利率。
如果不对钱进行投资,而是存进银行里,将能得到利息的收益。所以,进行投资的成本是放弃那些原本可以得到的利息。
假如有一项投资,能够估算出未来的收益,第一年收益为8000元,第二年收益为10000元,而每年的投入为5000元。并假定年利率为5%。那么这项投资是否有收益呢?我们应该这样计算:8000÷105+10 000÷(105)×2=16689,未来收益的现值就是16689元。
净现值
折现的收益扣去折现的成本就是净现值,常用来估算一个项目是否能获得收益,是否值得投资。
而减去成本之后的净现值16689-5000×2=6689元。这项投资的收益大于成本。所以计算投资成本和收益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利率的大小,也要考虑等待收益的时间长度。得到收益的时间越久远,利息越高,未来收益的现值就越小,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所要预先付出的成本就越高。
爱情和家庭关乎一辈子,它们也许是我们在一生中可能进行的时间跨度最长也是最重要的两项投资,值得每一个人深思熟虑。
特别是在男人身后默默奉献的女人,唯有在掷出了整个青春而渐渐衰老之后,才能得到伴侣有所成就的回报,这个投资能得到收益的时间被拉得很长。如果能在年轻时拥有一双慧眼,找到一个能早日飞黄腾达并且爱家顾家的男人,就能尽早享受到爱情投资的回报。有的女人为一个男人倾注了一生,红颜不再,最后才发现这个男人不仅在事业上一事无成,在家庭中也是个失败的丈夫。那么这项感情投资的收益根本无法弥补过去投入的成本。
我们每一个人要为爱情和家庭这两项投资所付出的成本是年华消逝的代价。倘若不把青春年华的赌注押在一个恋人身上(它原本还可以押在另一个人身上),不把年华投资于爱情,那么在事业上也可能会带来丰厚的收益。放弃了其他选择,把年华投资在一个人身上,就是放弃了原本可以从其他选择中得到的收益。年华的利率越高,投资的成本就越高,同时也可以说未来收益的净现值就越小。所以女人要爱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有的女人开始不再打扮自己,满脸雀斑,一头乱发,穿着松松垮垮油星点点的睡衣和拖鞋到菜市场买菜。外在容貌修饰不在意了,内在涵养提高也无所谓了,成天就一门心思扑在为老公做菜为孩子辅导的生活琐碎上,提高了自己的折旧率。要降低折旧率的方法就是,尽量保持魅力,争取如酒一般时间越久越香醇。
投资不仅仅要考虑收益时间和利率,还要估算投资的风险。风险是能够以概率来估算的。感情上投资风险的大小取决于最终能找到Mr Right或Miss Right的概率的大小。Elle并不是爱情信奉者,她时常拿出自己的那套颇有说服性的爱情理论:“我研究了我所相信的东西的共同之处,然后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我信且只信概率。符合概率的,或者有一定的概率的,我就信。不符合概率的,或者没到一定概率的,我就不信。概率大概在50%的,我半信半疑。我想能过一辈子的应该只有soul mate(灵魂伴侣)了。我相信soul mate是存在的。
也就是说,对于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至少存在那么另一个人是你灵魂的伴侣,和你完全相配,你们就是一个完美的圆的两半。我信不是因为我知道真的有那么一个人,而是因为全世界几十亿人,我还不信就没有那么一个人了。这个人的存在性是极高的,所以我比较确信。但是,真的要遇到这个人,找到这个人,而且历经千万磨炼,我们真的能走到一起,就完全是另一个概率的问题了。这个问题的概率极其低,所以我就不信了。综上所述,我相信有soul mate的存在,但不相信我能遇到。挺悲哀的。但对于一件根本不能实现的事情,相信也没什么意义。”
如Ellle所说的,找到合适的伴侣的概率是如此微小,这使得感情上的投资的风险可能超过了世间任何一种投资。我们很可能会在很久之后才意识到身边的人并不是最适合自己的那个人。
在感情投资中,有人进退两难,有人错失良机,有人倾家荡产,有人收获满满。我对Elle和杏子说,我们都要投个合适的升值股呀。
可是,谁的眼力足够好呢?
在一个热闹的沙龙里,一个高傲矜持的女子看见一个青年男子缓步移向自己,以询问香水的借口来搭讪。她以女人独特的眼光和所谓深邃的智慧看到了这个油头粉面发型糟糕的男子中年时的啤酒肚和颓然神情以及老年时唯唯诺诺唠唠叨叨的颓废模样。她漠然转身离开,没有答他一句话。很多年后,有人问她:“你为什么就这样错过了普鲁斯特了呢?拥有了他,你就得到了你想要的一切。”她说:“我是真的不知道他会成为普鲁斯特啊……”
那又有谁知道呢?
我随手拿起座位前方的一本杂志翻了翻。看见一篇文章《婚姻是个黑社会》,讲的是两个刚离婚的单身女人说自己仿佛曾经饱受黑社会的欺压,现在终于好不容易脱了身,有劫后余生的快感。她们像是探险归来的行者,在悬崖峭壁中,有危机四伏,也有风光无限。但是作者旁敲侧击,她们也不愿意说出到底有什么不可挽回的裂痕使那段感情必须以离婚黯然结束,总是以笑代言。刚开始,作者觉得她们是有难言之隐。可是,后来忽然明白,她们是在用内心的善良和智慧为曾经同床共枕的人留下一个余地,去寻求自己新的幸福。她们为那已然逝去的婚姻造就了一个鲜花盛开、绿树环绕的墓地,同时也为自己在别处建起了一个玫瑰百枝的家园。
其实两个人在一起从交往到结婚,所有的金钱开支和时间投入都是这项投资的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
是指业已发生或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投资决策时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
就像是泼出去的水,这些付出是不可能再收回的。
一个人丢失了一张价格昂贵的电影票,他是否会愿意以原来的高价再买一张呢?还是抱着再买的话就等于花了双倍价钱的想法,赌气不愿再买票进场?其实那张丢失的电影票已经是沉没成本了,这时不应该再去纠结于过去所失去的,而应看到再买下一张票还是能带来物有所值的收益。
除了对已失去的东西怀恨在心,不能正确对待沉没成本的另一个极端是“损失憎恶”,即害怕浪费资源而纠结于已得到的东西不愿放手。比如说,很多人会强迫自己看一场根本不想看但却已经掏钱买了票的电影;或是当已经饱到喉咙的时候,还坚持吃完点得过多的饭菜。这就是所谓的“沉没成本谬误”。商家也常常利用人们这种心理,给消费者提供各种返券和重复购物的折扣,让人们为了不浪费这样的优惠而一次次掏钱进行再消费。
在爱情经济学中,一旦双方分手或是离婚了,时间和金钱上的成本就付之东流了,哭天喊地或是纠结诽谤都是毫无意义的。既然如此,何不以淡然的姿态去面对那一切呢?但很多人都把感情中的沉没成本当成是固定成本,认为自己的投入是放长线钓大鱼,日后是要慢慢收回效益的。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