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青岛80后PE项目经理吐槽行业四大痛点

2013-01-04 11:12:13 作者: 来源:青岛早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众所周知,曾经是暴利代名词的PE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行业如今正经历着严酷的冬天,自2012年以来,“困境、危机、断供、冰点、洗牌”等负面词汇常出现在PE投资领域的新闻中。

中华PE:

众所周知,曾经是暴利代名词的PE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行业如今正经历着严酷的冬天,自2012年以来,“困境、危机、断供、冰点、洗牌”等负面词汇常出现在PE投资领域的新闻中。岛城一家投资公司80后PE项目经理曹骏(化名)今年日子特别难过,他向记者吐槽目前行业四大痛点:募资难、投资难、管理难、退出难。而当前并购退出、转让退出等方式尚不成熟,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更像是PE所投公司退出的独木桥,而受经济不景气及资本市场持续下行影响,PE无论在成立规模或募资上都让市场充满忧虑。业内人士表示,现在是PE最坏的时候,但也可能是最好的时候,经过近几年的“野蛮”生长,PE行业洗牌在即。不过,冬天也有亮色,个别PE公司逆势而动专攻FOF(一种专门投资于其他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行情发展还不错。

经济不佳PE脚步变慢

整体经济形势导致企业盈利下滑,A股市场平均估值一再下滑,而股市的低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IPO的进展。这些因素均对PE形成明显的影响。已开展PE业务的青岛邦顿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杨顿介绍说,今年是PE行业发展最不理想的一年,受经济形势不佳影响,PE行业迎来阵痛期。

杨顿介绍说,今年经济形势,不少PE被套在一级市场,要登陆二级市场根本不可能。他提到,一家PE在两年前以10多倍的估值溢价投资了一家制造企业,当时想如果能IPO,那便可赚取超过5倍的回报,但实际上今年企业盈利还不如两年前,但其介入的估值已高于20倍。“即使IPO成功,能不能盈利也不知道。”杨顿说,如今IPO排队企业越来越多,这给PE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据介绍,外围的诸多不利因素也导致PE机构放慢投资脚步。以中科招商为例,2011年中科招商凭借着其全国范围内“加盟”扩张的模式,在全国设立了38只基金,并在一年内投资了高达111个项目,总投资额也超过了百亿元,而今年除了在一季度高调投资了天地一号、金山顶尖和尚风科技三家企业之外,中科招商再无其他公开披露的案例。

有关数据统计显示,三季度共有45只可投资于中国内地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资金募集到位,基金数量与一季度持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7.1%。45只基金共计募集26.69亿美元,同比下降幅度达到79.3%,但与上季度相比环比增长20.7%。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新募基金平均单笔募资规模5931.31万美元,为2010年以来最低。

“过去十年是中国PE行业发展的雏形阶段,但也是鼎盛的黄金十年,那时钱少但项目多,只要投都能赚钱。”杨顿感叹说,如今资金越来越多,但PE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利润率也出现下降,再也无法获得以前的高额利润。

一个月拉不到一个项目

曹骏今年29岁,毕业于国内一家知名高校金融系,如今就职于岛城一家投资公司PE项目部。昨天上午,记者在曹骏的办公室见到他,他正忙于为一家公司做投资报告计划书。聊起PE,曹骏侃侃而谈,他说随着2009年创业板开启,人民币基金崛起,民间资本开始疯狂涌入这个行业,“全民PE”热潮就此开始,至2011年上半年达到高潮,原有老牌PE基金的顺势扩张,众多新的PE基金涌进,让整个市场变得“鱼龙混杂”。“青岛的PE市场处于起步阶段,有代表性的PE公司也很少,可以说在摸索中前进。”曹骏说。

“现在做PE一个字‘难’,我曾经奔波一个月没拉到一个项目,连基本意向也没有。”说到这时,曹骏点上了一支烟,他说20世纪以来,风险投资行为采用的主要组织形式即为有限合伙(LP),且通常以基金的形式存在。如今PE行业曾经带来的“暴利”神话和光彩在渐渐褪去,随着PE行业收益率下滑,PE产品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也在下降,特别是占中国LP市场重要份额的个人投资者,其抗风险能力较差,因此投资PE积极性大为降低。“我一个月跑了青岛、潍坊、烟台、临沂等4个地方的6家公司,到最后都没谈成,他们有做有机蔬菜的公司,也有的做服装,还有的做化工。”曹骏郁闷地说。

曹骏还提到,投资人承诺出资不到位成为许多本土人民币基金头疼的问题,由于本土人民币基金发展尚不成熟,大部分基金的投资人都是以本土民营企业、企业家、高净值人群为主,而这部分人自身的投资实力并不如大型机构投资人一般稳定,因而,造成了本土人民币基金的致命缺陷。

青岛已有十几家公司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当前PE行业募投活动都接近谷底的后全民PE时代,出于对投资周期拉长和未来收益率降低的忧虑,LP断供现象陆续出现。本来PE投资作为长周期投资产品流动性较差,LP份额转让的情况少量出现是正常的,但前两年快速发展的众多基金良莠不齐,有的LP对基金投资情况担忧甚至不满,选择断供或者考虑转让份额的情况逐渐增多。就在行业行情下滑时,却有大城市的PE机构继续进军青岛,今年10月,北京鼎晟天平投资有限公司继开设杭州、苏州、太原分公司之后,又在青岛开设分公司。

“我们之所以选择青岛,就是看中它未来在PE行业的潜力。”昨天,北京鼎晟天平投资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执行合伙人董禧彦接受访时表示,他们专攻PE业务中的FOF,俗称基金中的基金,一种专门投资于其他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FOF作为专业机构投资者,强于个人的优选基金能力、分散避险的投资组合模式等优势和特点,相信会逐渐被投资人所接受。”董禧彦还提到,最近两年公司总部之前已投十几只FOF基金,这些基金都是优中精选的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强势品种,投资情况令人满意,尚未出现LP断供或转让份额的现象。

由于大行情不好,最近两年青岛的PE业务量并不大,不过各家投资公司也都瞄准这块大市场,目前青岛已有十几家投资公司开展PE业务。“但PE行业是高门槛业务,它需要从业者具备较高的金融专业知识和募集资金能力,不是谁想干就能干的。”青岛邦顿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杨顿表示。

行业洗牌在即

“现在是最坏的时候也是最好的时候。”杨顿说,经过近两年的PE业务拓展,他发现目前PE行业也正在进行洗牌,现在正是去考察投资目标企业的时候,更容易看到企业最真实的状况,一些滥竽充数的公司正被市场淘汰,如今经过一轮优胜劣汰,岛城PE公司竞争也越来越规范。“PE关注的公司都是在市场竞争中优秀的公司,重点看其产品成长性,我们现在关注的是农业现代化公司和海洋生物制药等行业公司。”

“而今的PE投资行业也正在开始进入大浪淘沙、优胜劣汰阶段,估计要两到三年,洗牌是必然的。中国的投资人(特别是自然人)在经历了全民PE的狂热和后全民PE时代的煎熬后,相信会逐渐走向成熟。”董禧彦说,青岛专注从事PE业务的公司并不多,但不少公司已瞄准PE业务并尝试开展,接下来青岛PE业务竞争将是“高手过招”,难度肯定也会越来越大。董禧彦表示,从PE行业整体的投资策略变化来看,也显现出了向非周期性行业明显倾斜的迹象,具有稳定成长性、抗周期的健康医疗、大众消费、食品等行业,成为PE公司共同青睐的领域。

关键词:青岛80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