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大佬们的战争:地头蛇与过江龙“斗地主”
2013-01-15 12:21:13 作者: 来源:企业观察家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商界大佬之间的对决不同于莽夫械斗,都不是不管不顾的刺刀见红,而是对商场形势精确把握之后的理性选择。战争规模、武器选择、伤亡程度与企业家的个性也没有太多关系,而跟战争的性质相关。
2012年以来的几次“高手对决”为中国企业家们绵延不绝的恩怨缠斗史续写了新篇章——潘石屹和郭广昌因为一个地块上演了一出“斗地主”牌局,战火从媒体一直烧到了法庭;“同城冤家”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的明争暗斗演化成一出扑朔迷离的“罗生门”,比任何一部商业大片都精彩百倍。
当人们都在津津乐道于商战世界的波谲云诡,甚至幸灾乐祸地看着大佬们斗得你死我活之时,我们却想探寻商战何以而起、何以而消,并揭示战争在大佬身上留下的累累痕迹。
商界里的硝烟
和平年代,商场就是不见硝烟的战场。而各位商界大佬就是横刀立马、冲锋陷阵的领军者。市场经济在中国落地生根不足30年时间,还远未脱尽刀光剑影、彼此征伐的蛮荒时期,企业家们身上的战袍虽然已经换成礼服,但心里的干戈却还没有放下。商业伦理还未在时代的废墟上建立起来,法律的权威又往往敌不过“不按常理出牌”的甜头。
两千年前的《孙子兵法》至今仍被中国的商人奉为商业经典。而毛泽东则是几乎每一位商业枭雄的偶像,他运筹帷幄的战争艺术被他们精心研读,各大战役的用兵布局他们熟记于心。MBA、EMBA的课堂之上,攻城略地的沙盘推演是最受欢迎的实用课程。
仔细盘点一下近年来闹得满城风雨的一系列商战,我们或许可以发现大佬对决不同于莽夫械斗,都不是不管不顾的刺刀见红,而是对商场形势精确把握之后的理性选择。战争规模、武器选择、伤亡程度与企业家的个性没有太多关系,而跟战争的性质相关。即使如郭广昌、马化腾这样低调沉稳之人,也难免被对手拉下火线,使出凌厉逼人的招式。
大佬之争可以分为这么几类:小规模局部冲突——虽然短时间内双方也会枪来剑往,但是一城一池的得失对双方都非事关生死,所以不会旷日持久耗得兵困马乏,而会很快鸣金收兵,不妨碍以后在一起青梅煮酒;行业寡头之间的持久对抗——就像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每一个局地冲突都可能引发全面危机,双方展开长枪短炮、氢弹核武的军备竞赛,难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鲇鱼”与业界巨头之间的生死争斗,犹如武林后生想要重新排定江湖座次,必然会掀起一阵血雨腥风……
地头蛇与过江龙“斗地主”
潘石屹、郭广昌这两位地产界呼风唤雨多年的大佬之前甚少交集,最近却因为一块地而上演了一出沸沸扬扬的商战。潘石屹的父亲曾告诫他“出门在外别惹事,出了事情别怕事”。在“外滩帝王争夺战”中,潘石屹把这句话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正常的司法程序之外,一向善于利用网络制造舆论的潘石屹频频利用微博造势、主动出击。在2012年11月20日发布的一则长微博里,潘石屹称为了和平解决纷争,他曾经委托任志强、冯仑、郑永刚等人居中调停,也给郭广昌发了几十条求和短信,可是对方总是不接招。“这个事情就做得有点过了,我真是领教了,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退让,已经退让不了了。”
随着诉讼的开庭,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首度对外发声,针锋相对地对潘石屹的说辞逐条驳斥,委婉地评价对手潘石屹“他的做事方法只能让我说他很厉害,很生猛,有技巧。但他的有些做法,我是不会采取的” 。与此同时,复星集团向媒体发放了长达近万字的《外滩风云始末》,把与SOHO中国的交涉过程娓娓道来,并披露了“母协议”的诞生过程。潘石屹再度以长微博隔空交锋,否认了“母协议”的存在。
然而,当围观者的情绪刚刚被“风云争霸之外滩地王”调动起来,眼巴巴地等着看“剧情”下一步还将怎么让人跌破眼镜的时候,潘石屹却似乎不再恋战,早早准备了退路。在自己的微博阵地上也不再夹枪带棒,以壮诉讼之声势,反而转了一篇名为《SOHO、复星“阳光之争”彰显商业进步》的文章。用意再明显不过:商业纠纷用法律途径解决,法庭外的看客们可以退散了。
可以预见的是:这场局部冲突的硝烟将很快散尽,双方整理好略显凌乱的衣冠,坐下来在商言商。这把战火为什么没有烧大?原因其实很简单。上海“地头蛇”郭广昌之所以起而应战,只不过是看不过“过江龙”潘石屹在自家门口“抢食”,这口气一定要争。而这两年刚在上海“小试牛刀”的潘石屹不会因为一块地就与郭广昌撕破脸皮,毕竟以后还要在这块地面上长期混下去。意气之争和局部利益之争不会引发大规模全面冲突。有评论称这次“地王之争”档次很高,一切都在阳光下进行,完全是市场之争、君子之争,彰显了商业的进步。
其实,只要不涉及核心利益,大佬们已经完全不再需要弄脏手脚。
寡头宿怨两败俱伤
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的“贴身肉搏”可能不会这么快就收场。
三一和中联是长沙工业皇冠上的两颗“明珠”,而它们近20年的角逐,几乎凝聚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成长史与变革史。就算是一山能容二虎,但二虎之间相安无事却不可能。两家公司隔湘江而望,市场你争我夺、舆论口诛笔伐乃至人才互相挖角,都已见怪不怪。
三一是个富有攻击性的企业,湖南人的蛮霸气在它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2005年强势“搅局”凯雷并购徐工案以及2012年兴师动众状告美国总统奥巴马事件,都让世人见识到了三一重工的锋芒毕露。冲在前锋的向文波是三一“代言人”,而梁稳根给外界的形象则低调内敛,但向文波所言所为可能也正是梁稳根心中所想,后者只是没有站到前台。
中联是个绵里藏针的企业。詹纯新并非没有霸气的一面,但他的知识分子气质和国企出身给中联打上了更明显的烙印。
这一次,战争全面升级。20多年的同城纠葛终于演到了“鱼死网破”、一方被逼出走的最高潮。2012年11月21日,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在内部早餐会上透露,三一集团职能总部和各核心事业部将全部迁往北京。有媒体通过采访三一集团数位高管,细述三一集团近年来所遭遇的间谍、绑架、诽谤、300亿元融资告吹等事件,矛头无不指向中联重科。中联重科随即发表声明称,相关描述严重违背事实,并保留对恶意中伤者法律追诉的权利。
为什么20多年的摩擦不断会闹到今天不可收拾的地步?并非是因为双方两看生厌、终于忍无可忍准备撕破脸面,而是近年来的 “红海搏杀”已经需要“无所不用其极”——全球经济的持续低迷,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高压调控使得建筑行业的喜人局面戛然而止。一旦市场萎缩,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之间就需要拼尽一切从对方口中“夺食”。“间谍门”“行贿门”等突破底线的阴招迭出也就不足为奇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虽然中联重科在最新的《告员工书》上称为了不升级“口水战”将保持缄默,然而,双方早已入戏太深,想要抽身而出已经不可能。不知道它们当初是否会料到走到今天这一步?
同城恩怨的故事有很多版本,蒙牛与伊利,海尔与海信,华为与中兴……其中,蒙牛和伊利的同城恩怨又因为掺杂了同门恩怨而更加惊心动魄。有人说,蒙牛从诞生之日开始,就与伊利有着“天然仇恨”。
曾几何时,郑俊怀和牛根生这一对一起打拼的亲密战友,却因个性龃龉而反目,郑俊怀“杯酒释兵权”将牛根生扫地出门。牛根生之后却另立门户,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硬是打造了一个敢和“老东家”叫板的蒙牛,上演了一出漂亮的“绝地反击”。
蒙牛和伊利的恩怨并没有因为郑俊怀的锒铛入狱而画上句号。之后的几年,伊利和蒙牛在奶源地、渠道、奥运会赞助等多个局部战场短兵相接,牛根生也正是凭借着凶狠凌厉的攻势成就了蒙牛“火箭式”增长奇迹。
但即使在蒙牛问鼎行业霸主之后,“农民暴动起义”阶段恶性竞争的遗风依然流传了下来,终于导致了2010年令行业蒙羞的“诽谤门”事件的爆发,其中有极端恶性的行业混战,有行政力量的保驾护航,更有贼喊捉贼的滑稽之戏,乱象丑闻让人唏嘘不已。
互联网江湖的“搅局者”
说起大佬之间的战争,那么网络江湖的恩怨情仇绝对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然而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商界最精彩、最透明的一个江湖。由于行业还处于大局未定的草莽时期,尚未出现一统江湖、天下归心的武林盟主,所以各个互联网派系之间互不服气、互相挑战,一如战国时期的群雄混战。而且,由于互联网各种产品之间盘根错节,导致大佬之间的地盘彼此交接、相互渗透,敌友关系因时而变,合纵连横计谋迭出。
在这里,有人人恨之入骨的“全民公敌”,有好勇斗狠、四面树敌的“战争狂人”,更有一对对宜结不宜解的个人恩怨。
周鸿祎是互联网商战中当之无愧的代表。360的员工曾经直言不讳地说道:像老周这样四面树敌能撑到今天简直是个奇迹。在传统行业或许不可想象,但在用户关注决定一切的互联网领域,每一次战斗不仅没有让周鸿祎失血过多,反而在万众瞩目中一次次地扩大自己的地盘。
2005年重出江湖之时,周鸿祎曾经身无长物,正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下定决心要做一个行业“搅局者”,他以360安全卫士东山再起的几大战役都是挑破行业潜规则,占领道德制高点来赢得民心,从而实现对行业一哥的“华丽逆袭”。
2010年周鸿祎以“隐私保护”以及“屏蔽广告”之名向腾讯宣战,逼得平时寡言慎行的马化腾不得不逼迫用户做出“二选一”的艰难抉择,曾被认为坚不可摧的企鹅帝国露出破绽。马化腾自陈腾讯此后的开放平台战略也正是源于360的刺激,他此后也渐渐改变自己隐居幕后的风格,开始更加注重在公众面前的形象。
10年之前,周鸿祎和李彦宏曾经因为搜索战争对簿公堂,据媒体报道,从法庭出来后,周鸿祎与李彦宏比划着差点发生武斗。10年之后,周鸿祎凭借着“七年磨一剑“的搜索技术再战李彦宏。这一次,他击中了百度的一根软肋——占其收入1/4的医疗广告。在短短两周的时间内,百度的市场份额就被蚕食了10个百分点,股价大幅下跌15%。周鸿祎的咄咄逼人也让在垄断市场养尊处优多时的李彦宏感到了威胁,他开始重新在自己身上和公司中呼唤“狼性文化”,回归一颗创业早期的“初心”。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