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应对跨境资本流动风险
2013-01-16 12:52:13 作者: 来源:金融时报(北京)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稳步推进以及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已经成为高度开放的经济体。与此同时,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宏观调控政策逐步到位等因素综合影响,我国本外币跨境资金流动呈现出新的特点,这都对跨境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是外汇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日前召开的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在部署今年人民银行的主要工作时指出,要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和排查,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会议也为2013年外汇管理重点工作指明了方向:一是全面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大力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二是加强外汇宏观总量分析和区域分析,提升外汇监测分析能力和水平;三是不断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管体系,切实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业内专家表示,外汇局强调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管体系是前瞻之举。当前,新兴市场经济体资金流出的风险正被资金流入风险所代替,新兴市场经济体“硬着陆”的风险降低、主要发达经济体相继推出量化宽松政策、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实际利差扩大、市场风险偏好波动等多种因素,使得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着新一轮的资金流入压力。
外汇市场专家预计,今年跨境资金流动将呈现新的趋势:一是外汇占款存在趋势性下降态势;二是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将成为常态;三是外汇资产将逐渐从央行转向境内机构和个人持有。此外,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意味着需要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的均衡管理,要加快转变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理念和方式。另外,我国金融开放程度的提高,对于跨境资金流动监管方式转变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跨境资金流动的双向风险未来会越来越突出。
此外,随着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和需求不断提升,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动规模迅速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快速推进,打破了原来本外币分立运行的局面,本外币开始出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性运行局面。与此同时,资本跨境流动潜在的风险也日益增加。针对这一新情况,需要着眼长远,完善本外币跨境资金流动监管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对本外币全口径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分析能力,加强对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动的监测分析和预警,加强监管部门的信息沟通和监管协作,形成监管合力。
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需要积极维护经济稳定、金融健康运行,这是防范“热钱”冲击的根本之道。此外还要加快金融市场改革,进一步发挥汇率、利率等价格杠杆的作用,不断丰富人民币外币汇率避险工具,抑制无风险的单边套利行为;拓宽资本流出渠道,鼓励民间部门形成多元化对外投资渠道,提高我国外汇资源使用效率。
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需要加强金融教育,帮助市场主体特别是金融机构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强化对金融机构的宏观审慎监管,增强我国金融体系与金融机构应对跨境资本流动冲击的弹性,限制金融机构外汇净头寸的规模过大;审慎、渐进地开放中国的资本账户,避免资本账户过快开放带来的金融风险;要进一步加强监管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协调,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跨行业、跨市场、跨国界、跨区界的传染和蔓延。
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需要不断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管体系,健全和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的统计监测和风险预警。在跨境资金流动监测系统中增加多种交易类别的宏观预警功能,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外债等,在各业务系统中体现某一类交易和交易主体预警功能,包括银行部门、企业和个人。将整体预警与细化预警结合,将具体风险点与趋势风险有机结合,为达到对国际游资大进大出的有效控制和风险防范奠定技术基础。强化跨境资金流出入的统计监测,加快监测的频率和时效性,尤其是对苗头性和趋势性的新情况和问题要及时进行跟踪反馈。在已有系统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功能,提高甄别异常信息的准确性。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