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投资不是一项技能

2013-01-21 19:35:48 作者: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我从长期投资生涯中积累的经验是,开始投资时只需要关注三个问题:首先需要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然后,我们需要知道自己遗漏了哪些方面;最后,需要有一个问题帮助我们认识现实。

中华PE:

投资的三个问题

我从长期投资生涯中积累的经验是,开始投资时只需要关注三个问题:首先需要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然后,我们需要知道自己遗漏了哪些方面;最后,需要有一个问题帮助我们认识现实。

在第一个问题中,必须找出那些我们自认为正确但实际错误的东西。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和我认为一些东西是正确的,大多数人也会这么看,如果大多数人都这么看,我们便能预测他们如何下注。

例如,如果你认为因素X造成了结果Y,大多数人可能也会这么认为,所以当看到出现因素X时,你知道其他人会下注结果Y。但如果你能证明事实上因素X并不是造成结果Y的原因,这时你就可下注结果Y不会出现,而其他人都在押注结果Y会出现。你最终就可以打败那群人,因为你知道了其他人不知道的东西。

第二个问题是,我能从其他人认为深奥难懂或没有研究价值的东西中发现什么?对此,我们需要进行调查,思索他人认为无须加以考虑的东西,这是一种另类的思考方法。令人惊奇的是,做到这一点比很多人的预期要简单得多,它是一种可以通过训练而获得的技能。例如,如果没人知道是什么因素产生了一个意外的结果Q,而我们却能证实是因素Z造成了结果Q,那么,每当看到出现因素Z时,我们都可以安全地押注结果Q将出现,因为,我们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最后的问题是:我的大脑中什么样的思维在误导我、令我思想僵化?换句话说,我如何才能摆脱制约我更好了解市场的思维因素,而进行深入地思考?这属于行为心理学的范畴。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你最终将知道在与市场有关的活动中,你的大脑在哪些方面表现得比较好,哪些方面则比较糟糕,如何进行调整以避免出现最糟糕的后果。很少有投资者花大量的时间尝试了解自己的大脑是如何运作的,大多数人关注的是技能而不是自身的不足。当你了解这一点之后,你可以知道自己的大脑如何伤害你的投资,因为,你的一部分思想同其他人一样,而另外一部分思想是你特有的。

投资者不必万事皆知,我们只需要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东西。如果你学会如何运用这三个问题,你将拥有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东西的能力。

然而,实际上需要关心的问题只有一个,即什么是你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很明显,金融理论是在市场上进行赌博的惟一理性基础。如果你认为自己知道了别人所不知道的事情,这实际上是一有失公平的信息优势,但如果正确运用,将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回报。

如果不清楚什么是你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你的投资最终将一无所得。也就是说,市场相当“有效”,当前已知的信息很快就会体现在价格中,它已成为金融理论的重要支柱并在过去几十年内反复受到检验。如果你在别人同样已知的信息基础上做出决定,你将彻底失败。如果你试图根据与朋友和同行一起看到的报纸或者图表猜测市场将朝哪个方向发展,最终你的投资会非常糟糕。

为完美真理投票

金融市场是大量已知信息的“廉价零售商”,信息与我们的知识相融合之前,市场的价格已抢先一步反映出这些信息。股票市场与政治选举类似但又有所不同,政治选举并不是已知消息的廉价零售商,民意测验专家通过建立一个可以代表美国选民的1000人左右样本来预测即将公布的大选结果,误差只有几个百分点,这种方法已经成熟并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这种方法的基础是挑选能代表所有选民的样本参与民意调查。

那么,是否可以组建一个能够代表全球投资者的类似样本,样本中包括所有类型的投资者并按适当的比例抽取样本。假设民意测验专家对这个样本进行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市场将在下个月上涨,这可能吗?当然不可能,因为如果每个人都认同市场将在下个月上涨,有购买能力的人就会在此之前买入,市场可能会在下个月之前就上涨,只有傻瓜才会等到下个月去买入。故而,因缺乏能足以推动市场上涨的购买力,市场下个月可能会下跌,也可能平盘波动。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假设,但它有助于呈现预期如何先于我们的行动体现在价格中,因此令预期最终无法按期实现。

然而,市场按此种方式波动会令人感到意外,市场接下来的波动很少是之前所预料到的,这也再一次表明,因投资者已经根据自己的信息和能力进行了博弈,人们此前的预期无法进一步推动市场波动。

投资者的自我定位

无论是职业还是业余投资者,多数投资者的行为就如同傻瓜一般,为什么会这样?很多投资者认为,投资就是一门技能,如木匠或者医生一样,而不是科学研究,我认为应该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对待投资。例如,业余投资者的信息来源包括电视新闻、平面媒体的报道、互联网新闻或者是权威人士撰写的时事通讯等,他们可能还拥有可以追踪价格波动模式的软件;他们可能遵守某种特定的交易规则,如动量投资、下跌时买入、公布坏消息时买入等;他们在寻找买入或卖出的信号,例如,在标普500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达到某些特定水平时买入或卖出;他们观察90日均线和标普500指数的波动性指数(VIX)或者其他一些能预测市场走势的指标等;他们相信投资就像是一种技能,可以通过勤劳和努力来学到,那些获得了最好技能的人必定是出色的投资者。

通常,投资者会对自己进行分类,并相应地发展不同的技能。那些希望成为价值投资者的人所发展的工具与希望成为成长型投资者的人略有差异,那些小市值投资者和大市值投资者采取的方法区别也不大。这种技能在学习木工手艺时表现非常完美,任何人都可以学到基本的木工手艺,虽然有些人可能更有天赋。尽管对时间、脑力和体力的要求各不相同,会计、牙医、律师、工程师以及其他很多行业所需要的技能都是可以学到的。但不管是职业投资者还是业余投资者,很少有人能打败市场,仅有很少的专业投资者在长期内打败了市场。因此,学习技能的方法明显不足以打败市场,传授技能的方法也不足以完成打败市场的任务。

金融理论认为,技能无法给你提供帮助,这可能成为一个业余投资者未能打败市场的借口,但专业投资者又该为自己未能打败市场找哪种托词呢?最起码,专业投资者在给顾客提供建议之前,他们必须受过教育并通过考试以获得执照,所有的股票经纪人必须通过美国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投资顾问也要通过多个证券交易委员会指定的考试,但他们打败市场的频率并不会高于业余投资者。

经过多年的研究之后,一些试图成为专业投资者的年轻人开始跟踪和模仿著名投资者,这个想法相当聪明。在这些投资大师的指导下,他们能学到投资技能,这有点像多年前木匠从师父那里学习手艺,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为多面手,一些人则成为专才,如专攻制造剑和矛,其他人专门制造齿轮或是剪刀等,这就好比投资风格,他们对学徒时学到的模式极其信奉。

在有了学位、证书和学徒经历的武装之后,这些专业投资者投身于投资世界,提供建议和所谓的智慧,然而却不可避免地落后于市场。一些人成了媒体评论家,在网络或者电视上就每天的市场波动作综述,然而这些都是“事后诸葛亮”,只有相当少的评论家敢于预测未来将发生什么。试想,如果能对长期的市场做出预测,他们会进入资金管理行业,而不是当评论家,因为一旦在资金管理上取得成功,他们将获得更多的财富。例如,《福布斯》2005年发布的美国前400名富豪榜中有39人来自资金管理行业,比例接近10%,而那些传媒行业的名人只有奥普拉·温弗瑞一人上榜,金融行业的评论家没有一人上榜。金融行业中最为成功的媒体新贵是我的朋友吉姆·克拉默,但他在退休创办财经网(博客,微博)站TheStreet.com之前是一位基金经理。

因此,大多数专业投资者并不希望自己成为媒体界的名人而是希望成为资金管理人,他们通常从入门最容易的部分做起,即向个人投资者提供建议,包括股票经纪人、理财规划师、保险和年金推销员,他们中的一些人提供自己的预测和投资决定。

为何拥有知识、专门技能和丰富实战经验的专业投资者落后于市场的时候远多于打败市场的时候?根据所选择时间范围和市场定义的不同,打败市场的投资者比例可能从10%-30%不等,但不会超过30%,这是为什么?为何即使是华尔街的大公司也很少能够有一半时间打败市场?有些人确实很聪明,但这并不影响谁会有更好的投资业绩。投资者必须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东西,然后拿着这些别人没有的东西去打败市场。

投资者可能拥有十八般武艺,比如高质量的信息来源以及各种股票软件,但为什么还是不能打败市场呢?

因为投资并不是靠技能

答案是投资者并没有试图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东西,因为他们已对技能着迷,似乎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学到技能,然后不知怎么就可以打败市场了。

更多的学术研究不会试图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东西。受过最好教育的金融博士知道,自由市场是相当有效的。评论家谈论的都是些已知且价格已有所体现的信息,如果他们知道其他人都不知道的信息,一旦通过媒体告诉大众,所有的人都会知道这个消息,新的信息会马上反映在价格上。至此,这个消息变得毫无价值。

你可以研究技术分析投资,购买追踪价格波动模式的软件,但你不能了解别人的信息盲区;你可以购买《投资者商业日报》所认真挑选的最高级别的股票,但你依然不会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东西;你可以研究基本面投资并在市盈率处于特定水平时买入,在另外一个特定水平时卖出,但你还是不会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东西。不过,如果有足够的人选择这些做法,可能会有一小部分人仅仅因为运气好而打败市场,但这并不是投资者打败市场的基础。

个人品性决定投资风格

有人说巴菲特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基金经理人,但我并不认为他是真正的基金经理人,他只是一家非常成功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这家公司拥有一些股票,巴菲特经常会收购一些企业,而多数基金经理人不这么做。尽管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他并不是投资组合的经理人,也没有按照投资组合或者基金经理人的标准计算他过去几十年的投资记录。尽管人们经常称巴菲特为基金经理人,但他同彼得·林奇、比尔·米勒以及比尔·格罗斯不同,这三人赫赫有名且投资非常成功。

有的人可以成为投资者,但并不一定能成为基金经理人。买入一栋公寓楼,你就成了投资者。长期而言,巴菲特先生的名望和荣誉只依赖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但是,当伯克希尔收购了一家公司时,我们无法知道这一投资的回报究竟如何,因为一旦完成收购,这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就会成为伯克希尔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一部分。因此,你无法知道每项投资的好坏,你所能看到的只有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而保险业务对股票价格有着巨大的影响。几十年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价已经升至惊人的水平,很多人因此赚了一大笔钱,这与微软公司或者美国国际集团(A1G)如出一辙。很多投资者将伯克希尔的股票同投资组合相混淆,事实上伯克希尔的股票并不是投资组合,它只是单一的股票。在伯克希尔股票和巴菲特周围有一种类似宗教般的信仰,但它的股票仍是单一的股票。近期伯克希尔的股票表现并不好,在过去10年,标普ResearchInsight软件中股票的回报率高达51%(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因未能达到流动性要求,未被该软件选中)。例如,2005年标普500指数上涨了4.9%,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的回报率却只有0.8%,2003年和2004年的回报率也都低于标普500指数。但是,似乎没有人关心这些,尽管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此前的辉煌,这可能是因为很多人对巴菲特和他的公司有一种类似宗教般的信仰。

假设巴菲特并不是一家保险公司的CEO,而是同比尔·米勒或比尔·格罗斯一样的投资组合经理人,并假设他是有史以来最为杰出的基金经理人,他肯定已谈论了多年的投资,如资产配置、股票选择以及其他基金经理人每天都会讨论的内容,会有无数信徒贪婪地抢食他所留下的残渣,希望找到下一步该如何操作的线索。他已经享有盛名超过40年,但没有几个他的信徒能在长期内打败市场。如果巴菲特所具有的是一种可以留传下去的技能,他应能教会他的信徒如何打败市场。然而,并不是所有顶尖的投资者都是巴菲特类型的,可以这么说,一个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为杰出的基金经理人却无法将他的方法重复不走样地传授给他人。当然,有的人可能站出来并疾呼:“我擅长他的方法并完全照他的方法在做。”但从可以查证的业绩记录中,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些人的名字。

如果投资是一项很长时期内的技能,很明显,巴菲特可能已经有了一大群能够在非常长的时期内打败那些使用其他不同方法的投资者的信徒,但并没有出现这种迹象。巴菲特所使用的投资方法经常被看做价值投资,然而从长期看,价值投资者群体和成长投资者群体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随着每种方法由受冷落至流行、再从流行至遭冷落,过去几十年内他们的业绩也起伏不定。尽管价值投资者和成长投资者均宣称自己的投资方法具有优势,然而没有一种投资风格能令他们在打败市场方面具有优势,也没有一种被广泛接受并具有优势的投资方法能使其继承者获得更好的业绩。

如果投资是一项技能,几十年来也不会出现成千上万的教授、与很多相互矛盾技能有关的投资书籍,以及权威人士、评论家、研讨会吹捧那些相互矛盾的策略。因为,投资策略至多存在些许的差别,并具有可重复性和前后一致性。如果投资是一项技能,那么他人可以教你如何投资,你也可以准确地传授这些技能,不会出现如此多的失真。

关键词:投资不是一项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