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专家:PM2.5应有中文名 具备科学性普及性通用性

2013-02-28 08:59:15 作者: 来源:财经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在2月27日由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的PM2.5中文定名专家研讨会上,中科院院士伍荣生表示,PM2.5是个字母词,应有一个规范的中文名称,且要有科学性、普及性和应用性。

中华PE:

《中国科学报》报道,“现在PM2.5的中文名称还没有统一,有人称"入肺颗粒物"或"可入肺颗粒物",有人称"细颗粒物"。”在2月27日由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的PM2.5中文定名专家研讨会上,中科院院士伍荣生表示,PM2.5是个字母词,应有一个规范的中文名称,且要有科学性、普及性和应用性。

对于大气中粒径小于和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人们大多直接用PM2.5来表示,也有PM-2.5、PM2.5等不同书写形式。什么才是PM2.5准确的中文名称?会上,来自环保、气象、医学、语言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就此展开讨论。

“PM2.5的中文名称叫细颗粒物的话,在总体范围上能分出级别来,可能这样容易理解。”国务院参事刘燕华分析。也有专家表示,把2.5拿掉,叫细颗粒物或粗颗粒物,相当于把PM翻译过来后,给2.5定了一个尺度。这个有必要吗?会上,很多专家纷纷陈述自己的想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认为,现在社会上出现的英文词很多,公众不一定都能理解,应尽量少用英文。“从中国语言的纯洁性来说,颗粒物命名法有些大家已约定俗成了,像PM2.5可以考虑叫颗粒物2.5。”

据了解,全国科技名词委将在《中国科技术语》杂志和有关媒体上刊登专家建议,并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据科学性、系统性、通用性等原则,力争给PM2.5确定一个科学恰当的中文名称。

关键词:专家PM2.5应有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