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竟成上市“新嫁妆” 创投大发横财不逊IPO
2013-03-11 14:38:40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IPO已“暂停”四月有余,困守其中的私募股权资金(PE)自然不会枯等。2013年以来A股并购潮涌,同方股份、成飞集成、掌趣科技、海格通信等企业榜上有名。有意思的是,其收购标的容貌相似——都有上市计划,又不情愿挤上IPO独木桥。《金证券》记者获悉,借助并购实现曲线上市,恰恰是PE界正在开拓的股权退出另一通道。
不过,“这仅是权宜之计,一旦IPO开闸我们还是会调转船头,目前并购退出的回报率还是不能和IPO相比。”一位资深PE界人士说。
并购竟成上市“新嫁妆”
截至2月25日,剔除未通过预案企业,2013年以来共有51家A股公司发布了定向增发预案,累计增发137.2亿股,拟募资总额达790.95亿元,较2012年同期增长29.76%。其中,多宗资产收购颇有亮点。
1月10日,同方股份公告拟以13.68亿元收购净资产为2.42亿元的壹人壹本。收购分两步:以7.02元/股的价格,向杜国楹、启迪明德、融银资本、富安达投资等14名交易对象发行股份,收购壹人壹本75.27%股权;另以不低于6.32元/股的价格,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募集配套资金,收购剩余的24.73%股权。
过了两天,成飞集成宣布重组预案,以现金 股权的方式收购同捷科技87.8618%股权。
2月4日,掌趣科技对外宣布,通过发行股份和现金支付相结合的方式,购买动网先锋100%股权,收购对价8.1亿元。这个月27日,海格通信与摩诘创新签约,公司将收购摩诘创新90%的股份。
《金证券》记者发现,上述收购标的均为拟上市公司,并购成为后者嫁入上市公司的“嫁妆”。像平板电脑厂商壹人壹本的上市野心早已被市场知晓;同捷科技此前曾先后尝试过创业板和海外上市,均铩羽而归。动网先锋曾多次表示“上市”是其重要目标,此次收购后该负责人坦言,“目前整个资本市场还不是很明朗,前面排队等待上市的游戏企业还有很多,投资方也存在撤资的需求”。而摩诘创新亦是准上市公司,公司原计划在2012年底报材料。
创投大发横财不逊IPO
“IPO迟迟不开闸,800多家企业还在排队,这些拟上市企业不得不打消独立上市的念头。另一方面,上市公司钱袋充裕,苦于寻找并购标的。在PE的撮合下,双方也是一拍即合。”北京一家知名PE合伙人韩成(化名)对《金证券》记者称。
实际上,通过上市公司出手并购,上述准上市公司最终实现“曲线上市”,潜伏其间的创投机构也得以顺利上岸。
以动网先锋为例,6名股东合计持有41.95%股权,收购对价为4.95亿元,发行价23.25元,对应2013-2015年承诺净利收购PE分别为16倍、13倍、10倍。据统计,作为董事长兼CEO的宋海波,持有动网先锋25%股权的成本为564.58万元。交易后,他将获得现金价款1.47亿元,差价1.4亿元。他还将获得掌趣科技633.97万股股份,以目前市价看,宋海波账面市值达2.3亿元。两部分相加,宋海波的账面浮盈将达3.7亿元,投资回报逾70倍,并不逊于IPO。
壹人壹本投资方的造富能力同样让人叫绝。公开资料显示,自2009年壹人壹本成立后,君联睿智创投先后投入105万元三次增资,占壹人壹本注资比例的22.34%。而就在此次收购前一个月,同方股份关联方健坤投资突击入股壹人壹本,收购君联睿智创投手上的所有股权。市场推算,健坤投资持有的这部分股份短短20余天内暴增290倍,至3.06亿元。
韩成对《金证券》记者透露,虽然没有官方文件,但监管层在不同场合也多次提出,“800多家完全消化不可能,鼓励小批量、多层次的并购分流方式。不希望培养行业内的矮人公司,与其每家公司募集几亿、十几亿资金,不如现有上市公司做大做强。”由于并购多涉及定向增发等融资方式,证监会或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尽力促成。
另类退出属“权宜之计”
不过,上述并购退出案例普遍存有的高溢价现象,也引起市场的担心和警觉。一旦并购标的缺乏核心竞争力,上市公司的高价收购反会带来恶果。
于是,各式对赌协议风行。如动网先锋股东承诺2013-2015年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485万元、9343万元、11237万元,年均增速分别为31%、25%、20%。摩诘创新也承诺“4-5-6模式”,即2013-2015年分别不低于4000万元、5000万元和6000万元。
韩成并不否认,“这段时间自己手上也有项目在尝试这种并购退出模式,但它很难成为市场主流。”
他告诉《金证券》记者,这种并购前置条件比较多,比如双方要有意愿,中间要有左右逢源的“红娘”,所属行业配对有利整合,收购标的禀赋足够好等等。“一旦IPO市场向好,上市公司可以把收购标的分拆上市,可谓进退自如。”由于机缘巧合成分居多,现阶段这种方式可以复制,但大面积推广比较困难。
他强调,“这只是权宜之计,PE行业习惯了高回报,所谓‘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动不动就是几十倍的收益。所以一旦IPO开闸,业内肯定还是主攻这块市场。”
上海一PE人士更是直言“目前并不考虑并购”。他说,IPO还是会放行的,现在有800多家,经过财务审查和业绩下滑一刀切,说不定到了年底只有三百家了。手上的项目还是想再等等,毕竟相比直接上市,并购获利空间比较小,类似于壹人壹本、动网先锋的高溢价,行业内还是比较少见。
不过也有PE界人士告诉《金证券》记者,“在美国等成熟资本市场,PE通过IPO退出的比例仅为15%-20%。”他提醒,并购回款较快,而IPO周期比较长变数较多,加上A股发行估值有下降的趋势,“资本市场会教育投资PE从业者,多几条腿走路。”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