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药受益抗流感新药获批 券商一致看好
2013-04-07 12:14:50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4月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了抗流感新药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对此,上海医药相关企业股票都可能被追捧。
帕拉米韦是一种新型的抗流感病毒药物,现有临床试验数据证明其对甲型和乙型流感有效。H7N9属于甲型流感病毒亚型。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是我国首个静脉给药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于那些流感重症患者、无法接受吸入或口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患者和对其他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疗效不佳或产生耐药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兴业证券:上海医药稳健增长 估值偏低
投资要点
事件:
近日,上海医药公布了其2012 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0.78 亿
元,同比增长24.00%,营业利润27.96 亿元,同比下滑2.7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53 亿元,同比增长0.52%,EPS0.76 元,扣非后净利润17.95亿元,同比增长26.05%,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 股派发现金红利2.40 元(含税)。
点评:
公司的年报业绩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
医药工业平稳增长,重点品种聚焦战略初见成效: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医药工业销售收入99.12 亿元,同比增长9.06%(并购引发的合并报表范围变化调整为同口径后增长8.07%),毛利率46.31%,同比上升1.41 个百分点,实现了制药业务的平稳增长;由于公司药品终端营销比重的扩大、阶段费用投入增加等因素,使得其工业业务扣除两项费用后的营业利润率为11.27%,较上年同期下降1.75 个百分点。在各子领域中,中成药增长最快,共实现销售收入32.75 亿元,同比增长15.89%,化学和生物药品实现销售收入44.06 亿元,同比增长8.02%,其他工业产品(原料药、中药饮片、保健品及医疗器械等)实现销售收入22.31 亿元,同比增长2.20%。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推进重点产品聚焦战略,确立的58 个重点产品实现销售收入54.5 亿元,同比增长16.43%(其中有37 个品种高于或等于IMS同类品种的增长),占工业销售比重55%,占比提升3.5 个百分点,平均毛利率也达到65.22%。重点品种中,参麦注射液、培菲康、羟氯喹、瑞舒伐他汀原料、糜蛋白酶、尪痹片、红源达、肝素钠、阿立哌唑、度洛西汀等23 个重点产品获得了超过20%,过亿产品由2011 年的17 个上升到2012年的20 个,初步显示了较好的成效。此外报告期内公司也继续积极推进工业业务的收购,完成对特色原料药企业常州康丽制药有限公司、常州武新制药有限公司的并购,并与2013 年3 月12 日确定出资4.44 亿元收购杭州市正大青春宝职工持股会持有的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20%股权,我们预计2013年公司仍有望延续在医药工业领域继续收购的势头。
医药商业增长较快,高端业务发展迅速:报告期内,公司医药商业业务在没有大规模并购的情况下依然实现了较快增长,其中分销业务共实现销售收入589.26 亿元,同比增长26.64%(并购引发的合并报表范围变化同口径调整后增长18.95%);分销业务毛利率为6.39%,同比下降0.50 个百分点,但在费用控制(两项费用率3.73%,较上年同期下降0.26 个百分点)的影响下,营业利润率为2.66%,仅小幅下降0.24 个百分点。2011 年并购后的上药科园信海医药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19.02 亿元,同比增长39.26%,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28 亿元,同比增长22.63%。体量较小的零售业务实现销售收入27.49 亿元,同比增长20.74%,对应毛利率20.41%,同比下降2.03个百分点,扣除两项费用后的营业利润率1.14%,同比上升0.06 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公司的高端医药商业业务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其中疫苗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5.99 亿元,同比增长73.11%,并与6 大合资进口疫苗生产厂家的全面合作关系;DTP(高值药品直送)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3.4亿元,同比增长48%,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高值耗材业务实现销售收入5.49亿元,同比增长58.2%,公司也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获得多家跨国公司高值耗材分销代理权的公司,这部分高端业务的快速发展未来有望为公司医药商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做出重要贡献。
研发投入继续,部分产品具有看点: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进研发项目,研发投入合计4.68 亿元,占工业销售收入的4.72%。2012 年公司新增临床批文2 个、生产批文12 个、新药证书2 个,其中3.1 类新药右佐匹克隆、阿折地平片剂与胶囊均为国内前三家获得生产批件,替米沙坦氢氯噻嗪片为国内第四家上市。在研项目也在按计划进展,其中1.1 类新药雷腾舒1 期临床完成,申报2 期临床。与上海复旦张江合作项目仍按照计划开展,TNFα融合蛋白项目仍在等待临床批件,淋巴毒素项目正在进行2 期临床,多替泊芬及长春新碱脂质体项目的1 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虽然以上海医药的利润体量,上述品种上市后对其利润贡献较为有限,但也将为其改善目前普药比例偏大的产品结构,提升盈利能力带来正面影响。
财务指标稳健,汇兑收益及拆迁补偿对业绩贡献较大:报告期内,公司发生销售费用39.73 亿元,同比增长20.80%,对应费用率为5.84%,同比下滑0.15个百分点,发生管理费用24.57 亿元,同比增长15.13%,对应费用率为3.61%,同比下滑0.28 个百分点,主要均系其医药商业费用控制所致,总体财务指标较为稳健。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公司发生财务费用1.99 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73 亿元有大幅下降,主要系汇兑收益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所致,该部分对税前利润的影响约为2 亿元,同时,公司获得的拆迁补偿收入在扣除支出后较去年增加7100 万元左右对净利润的增长也有所贡献。
盈利预测:不考虑公司可能的外延式扩张,我们预计公司2013-2015 年EPS分别为0.84、0.93、1.06 元,作为国内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公司的旗下不乏具有潜力的医药工业品种,其医药商业在行业龙头市占率提升的过程中也将受益,目前公司仍持有大量H 股发行后募集的资金,在未来董事会换届后,其对外延并购的步伐有望加快,考虑到公司目前的估值偏低,继续维持对其的“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外延式扩展慢于预期
中金公司:上海医药工业聚焦 商业增值
评论
工业推进聚焦战略。2012 工业销售增长9%至99 亿元,整体毛利上升1.4 个百分点至46.3%。58 个重点品种实现收入54.5 亿元,同比增长16.4%。销售占比上升3.5 个百分点至55%,整体毛利率达到65.2%。销售过亿品种从17 个上升至20 个,其中参麦注射液、培菲康等23 个重点品种销售增长超过20%。未来公司还将持续推进聚焦战略,加大重点品种的销售推广力度,通过结构调整降低毛利率压力。新版基药目录发布,公司基药数量从214个增加到266 个,包括培菲康等20 个重点品种进入目录,由于招标趋于理性和新版基药覆盖范围增加,整体利大于弊。
分销提升增值服务,参与改革试点。2012 年分销销售规模增长26%至 589 亿元,毛利率同比下降0.5 个百分点至6.4%。其中特色产品领域大幅超越药品增速,疫苗销售增长73%至16 亿元,高值耗材增长58%至5.5 亿元,DTP 增长。科园信海销售增长39%至119 亿元,极大强化了华北地区的业务。未来公司将积极推动华南等薄弱地区的业务拓展,完善全国网络布局。公司积极参与了上海和北京市医药分开改革试点,与医院建立药房合作模式,以在变革过程中提前对未来市场进行布局。未来,公司将通过增值服务、严控两费等举措来维护分销的赢利能力。
换届和并购。年度股东大会公司董事会将进行换届,整体会保持战略和经营的稳定性。2013 年公司将积极稳妥推动并购,主要立足中国市场,以产品为核心点,同时兼顾产业链延伸和布局。
估值与建议
维持盈利预测和“审慎推荐”评级。我们维持 2013 年0.86 元每股收益预期,给出2014 年元每股预期0.99 元,目前股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15x 和13x。公司估值水平大幅低于行业平均值,具备修复空间,维持“审慎推荐”评级。
申银万国:上海医药2013年多重因素催化股价表现
12 年扣非后净利润增长26.1%,小幅超预期。2012 年公司实现收入680.78 亿,增长24.0%,净利润20.53 亿,增长0.5%,扣非后净利润17.95 亿,增长26.1%,EPS0.76 元,小幅超过我们年报前瞻中0.73 元预期。2012 年H 股募集资金实现汇兑收益1641 万,2011 年同期损失1.95 亿,扣除H 股募集资金汇兑损益,2012 年净利润17.81 亿,同比增长12.1%。其中:四季度实现收入169.31 亿,增长15.7%,净利润5.06 亿,增长53.7%,扣非后净利润3.59 亿,增长28.5%,EPS0.19 元。12 年公司毛利率13.4%,同比下降0.9 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医药商业收入占比提高,毛利率略有下降。公司拟每10 股派现2.4 元(含税),计划2013 年收入与股东应占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12 年下半年医药工业收入增长加速,毛利率同比提升1.4 个百分点。2012 年医药工业实现收入99.12 亿,增长9.1%,较12 年上半年收入增长5.8%有所加速,毛利率46.3%,同比提升1.4 个百分点,营业利润率11.3%,下降1.7 个百分点。营业利润率下降主要是因为新增客户、新增人员、新增区域等策略性的阶段费用投入增加。公司继续实施大品种聚焦战略,确立的58 个重点新产品收入54.50 亿,增长16.4%,收入占比55.0%,同比提高3.5 个百分点,平均毛利率65.2%。年内过亿产品由2011 年的17 个增加到20 个,过亿产品收入占比40%。2012 年研发投入4.68 亿,占公司医药工业收入4.7%,同比提高约0.3 个百分点。
国信证券:上海医药业绩平稳增长 估值优势突出
收入680.78亿元(+24%);归母净利润20.53 亿元(+1%),扣除因广东天普不再并表的一次性特殊收益及H股上市募集资金汇兑净损失后归母净利增长13.50%(直接扣非增长26.05%)。EPS0.76元,好于我们的预期(0.73元),扣非EPS0.68元。业绩增长主要来1)内生平稳增长,贡献增长的50%以上。2)H股募集资金利息,财务费用同比减少2.74亿。经营性现金流0.43元/股(-35.07%)。分红10派2.4元(含税)。
医药商业:内生为主,毛利率企稳
分销业务收入589.26 亿元(+26.64%),主要是内生增长,其中上药分销增22%,科园增39%,外延贡献较少,主要是浙江新欣并表收入5.67亿元。毛利率6.51%,同比降0.51pp,略好预期。公司加大疫苗、耗材、高值药品直送以及物流链管理以优化结构改善毛利率水平,但药品招标压力及从中长期趋势看仍将小幅下滑。新版GSP实施将加快行业集中度提升,第三方物流大发展有利于龙头企业。
医药工业:聚焦重点产品推动毛利率提升
销售收入99.12亿元(+9.06%);毛利率47.32%,同比提升1.46pp。毛利率能够提升主要因公司聚焦重点高毛利产品,并放弃了部分超低价中标的基药和普药品种及市场。公司58个重点产品销售收入54.5亿元(+16.43%),23个产品增速过20%,20品种过亿,平均毛利率65.22% ,增速和毛利率均高于工业整体水平,产品聚焦战略成效明显。13年重点产品继续聚焦,新增上市品种8个,新纳入基药50多个,预计工业继续平稳增长,结构优化促毛利率稳定提升。
风险提示
募集资金汇兑损益波动;参股企业较多,有业绩波动风险。
业绩增长平稳,估值优势突出,维持“推荐”评级
工商业机构优化均好于预期,上调13-15年EPS 0.85/0.97/1.08元/股(原0.83,0.95),对应PE15/14X/12X。公司作为全国排名第二的医药商业龙头、同时医药工业总规模亦居前的大型医药公司,受益行业集中以及内部整合及工商联动,预计内生增长平稳,目前还手握重金,董事会换届后外延扩张即可加快,业绩可能继续超预期。估值在医药板块中处于洼地,维持“推荐”评级。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