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偶像”深创投地震

2013-05-13 08:50:53 作者: 来源:理财周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靳海涛比较强势,总揽大权,李万寿实权不多。”深圳某PE机构合伙人的一番话,或许道出了个中原委。“我赌他会出来单干,我自己也从体制内出来,了解这个中的差别。”

中华PE:

5月初,深圳乌云密布、大雨滂沱,许久不见阳光。

华南PE老大深创投也陷入了一场人事地震,作为创业元老的总裁李万寿选择离开。

“李总的离职原因很复杂,外面传的都不是问题所在,我也不便多说什么。”深创投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5月7日上午,理财周报记者来到深圳福田区投资大厦11楼深创投总部,一位工作人员正在前台翻阅报纸,她表示,李万寿和靳海涛都在外地出差,“不知道李总已经离职一事”。

随后,理财周报记者联系上李万寿,他没有直接回应离职一事,一再强调“过几个月后再谈”。

“靳海涛比较强势,总揽大权,李万寿实权不多。”深圳某PE机构合伙人的一番话,或许道出了个中原委。“我赌他会出来单干,我自己也从体制内出来,了解这个中的差别。”

记者发现,深创投历任总裁都耐不住单干的诱惑,从阚治东,到陈玮,到李万寿,体制内的PE大佬都希望能够谋求更多的利益分成。

行业低迷

在行业低迷的同时,深创投在会项目也遭遇了“撤回门”。

在外界对李万寿离职的众多猜想中,有一点几乎是众人的共识——行业低迷。的确,近一年来创投行业的低迷使不少PE掌门人也看不清方向,陷入了迷惘。

4月2日,私募股权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发布2013年一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大陆PE市场整体行情低迷,募集数量及金额大幅下滑,投资交易量萎缩,IPO退出遭遇冰封,并购成为最主要的退出方式。

数据还显示,2013年一季度PE市场募资继续骤降,一季度共有30只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完成募集,其中披露金额的29只基金共计募集26.98亿美元,同比下降59.7%。募资市场整体活跃度回到2010年左右的水平。

不过,让深创投更加难过的是,在行业低迷的同时,深创投在会项目也遭遇了“撤回门”,其项目未来两三年上市希望渺茫。

4月15日,理财周报记者撰文《华南PE老大深创投受重伤,40%项目抽查遭撤回》。记者统计发现,4月3日,证监会公布最新IPO排队企业名单,新增43家拟IPO企业终止审查。

其中,深创投的4个项目,山东大业股份、深圳联嘉祥科技、吉林昊宇电气、黄寺净雅食品遭遇了集体撤回。加上2月6日撤回的深圳赛瓦特动力科技和3月29日的山东泰丰液压,深创投一共有6个项目撤会。

而在排队名单中,有109家企业新加入“中止审查”行列,深创投的两个项目,江苏捷捷微电子和北京麒麟网文化也赫然在列。

上述8个在会项目集体遭遇撤回,对一向以稳健著称的深创投来说,是一个较大打击。

而深创投今年前四个月的投资也出现了急刹车,官网显示,2013年1月份,共投资5个项目,分别为华大基因、欧菲光(002456,股吧)、重庆希尔康血液净化器材研发有限公司、河南克隆新能源、深圳海亚科技;2月份仅投资1个项目,郸城财鑫糖业有限责任公司;3月份投资3个项目,分别是深圳有为化学、山东星科智能、吉林金冠电气;4月份共投资2个项目,湖南御家汇化妆品有限公司、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

“数亿元的投资可能打水漂,撤回的8个项目未来上市可能性骤减,短时间内遭遇如此多项目撤回,很难跟LP交代。”深圳某PE机构合伙人告诉记者,“李万寿是深创投投委会的副主任,当然需要承担一定责任。”

不过,他随后表示,项目的情况肯定不是李万寿离职的动因,只会是其中一个很小的因素。

“一山难容二虎,靳总是比较强势的角色,李总实权不多。”深创投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早在3月下旬,李万寿离职的消息已经在内部会议通过,并确定了副总裁孙东升为其接班人。

理财周报记者曾致电走马上任的总裁孙东升,其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请求,表示“现在不便说什么”。

体制之弊

作为体制内的改革派,李万寿曾多次推动深创投向市场化机构看齐。

去年底,深创投进行了第三轮增资,注册资本从25亿元增加至35亿元,按比例增资,因此股权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资料显示,深圳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旧持有28.1952%比例的股权。

“自2010年第二轮增资后,深圳国资委就不愿意继续被稀释股权,未来,深圳国资委还会继续对深创投保持绝对的话语权。”上述PE机构合伙人表示。

正因为深创投国有体制的背景,其激励机制和决策体制都不够灵活。

“深创投国资的背景是其最大的优势,也是最明显的劣势。优势是,深创投可以背靠政府,与政府合作成立大量的政府引导基金,募资方面的优势无可比拟;而缺点是,国有体制的激励机制与市场化机构有较大差别,这也促使不少体制内的人在拥有一定资源后,跳出体制内。”

在国内,政府引导基金又被称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是指由政府出资,并吸引地方政府、金融和投资机构及社会资本,不以盈利为目的,以股权或债权等方式投资于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或新设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以支持创业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

深创投总裁李万寿曾介绍,深创投已设立的政府引导基金有51个,基金总规模达94.27亿元。

因此,资金和项目对于深创投来说,都不是问题。

激励机制方面,记者了解到,目前,深创投对于管理层的激励主要是将每年净利润的8%作为奖励,对于团队的激励,主要拿出2%的利润激励团队。

2010年,在第二轮增资后,国资持股比例进一步下降,其时深创投也积极酝酿管理层持股计划。

“8%的激励还是不够,有些人觉得8%不少,这是和一般没有这个激励机制的国企比。但是,对于深创投,我们得从所处的特殊行业环境来看待,行业里一般都是20%,我们在这方面相差太大的话,就留不住人才。”李万寿其时曾对媒体表示。

作为体制内的改革派,李万寿曾多次推动深创投在激励机制、决策体制、待遇和分配等问题上向市场化机构看齐。

2011年底,深创投曾经在内部探讨管理层参股旗下基金的可能性,否决了核心管理层在集团层面持股的设想。

“这也是李总选择离开的主要原因,管理层激励的事都推了几年了,一直推不动。”一位深创投中层人士告诉记者。

“深创投的激励机制在业内已经算不错的了,我想从深创投挖人都挖不到。”深圳一家中型PE合伙人告诉记者,“市场化的机构也只是20%,深创投8%的分成已经不少了。我们募资靠自己,投资也没多少资源,而他们的模式是与政府引导基金合作,这是无风险的。”

目前,国内市场化创投机构的分成一般都是“2+20”,即每年提取基金规模的2%作为其管理费,利润的20%作为其分成。

“据我了解,目前深创投管理层在旗下基金持有一定比例的股权,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激励。”

单干诱惑

深创投总裁都有跳出体制、独自创业的传统,前有阚治东,后有陈玮。

“深创投的激励在业内已经算不错了,外界传的李离职原因是因为推动改革不成功,这更多是一种顺势而为。”上述深圳PE机构合伙人表示,“李肯定会出来单干,如果出来单干,深创投估计会有不少人追随李万寿,届时将会面临人员流失的困局。”

李万寿是深创投的元老,1999年开始在深创投任职,一直兼任武汉、成都、深圳、西安等创新投要职,还曾担任中国国际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副董事长。作为我国第一代创业投资人,具有13年政府领导、宏观经济研究、规划经验以及十年从事创业投资及基金管理的经验。

“李万寿在深创投积累的资源、人脉非常丰富,在圈内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效仿历任总裁,出来单干的诱惑是大的。”上海一家中型PE机构董事长向记者表示。

当然,深创投总裁都有跳出体制、独自创业的传统,前有阚治东,后有陈玮。

2006年,时任深创投集团总裁的陈玮,带着总经理程厚博,离开深创投。

翌年,修改后的《合伙法》引入有限合伙制度,陈玮创办了国内第一批有限合伙制的创投企业,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其官网介绍道,自成立后累计管理基金规模达70亿元人民币。目前已投资项目超过100个,10个项目成功上市,2个项目通过发审会审核。

而今年年初陈玮发的一条微博也在业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去年光景一般,七个合伙人,每人一千万,六个投资总监每人五百万,其他人每人一百万。”

这条微博被大量地转发,最后,陈玮迫于压力将其删除。但这并不能掩盖合伙制创投机构的制度优势。

“未来市场的机会更多属于合伙制基金,机制是投资的生命之源。”上述上海中型PE董事长表示。

“合伙制基金相比起体制内的基金,激励是相当明显的,此前达晨创投的晏小平,跳槽至鼎晖后,薪水立马从100万升至500万元。”

与深创投相比,达晨的管理层激励之路走得更为顺畅,也更为坚决。

目前,达晨财信和达晨财智主要作为达晨创投旗下的两家基金管理公司,这两家公司在达晨基金管理中扮演GP角色,达晨创投的团队分别在这两家基金管理公司中持有股权,且持有的比例接近50%。

后续接班

“孙总主要分管投后管理和风险控制,很少参与具体的项目。”

李万寿的离职对于深创投来说影响应该不大,3月份就已经做好了过渡的安排。“孙总做事细心、谨慎,也是深创投的元老,在副总裁位置上任职多年,在集团内有一定威信。”上述深创投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深创投官方网站显示,孙东升2001年加入深创投,原山东大学教授,日本大阪大学工学博士。曾任日本通商产业省工业技术院研究员,日本中小企业振兴会(财团法人)研究员,具有丰富的中小企业投资经验。熟练使用日语和英语。

官网里并没有列出孙东升曾经参与的项目情况,“孙总主要分管投后管理和风险控制,很少参与具体的项目”。

除了孙东升,深创投还有三个副总裁,分别是施安平、钟廉和陈文正。三者都具有丰富的投行经历,施安平2001年加入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历任西安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投资决策委员会秘书长、基金管理部部长。加入创新投之前,曾担任商业银行和多家大中型企业高管,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和金融从业经验。

陈文正2001年加入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历任高级投资经理、投委会秘书长助理、办公室副主任、江苏区域负责人、投委会秘书长、基金管理总部总经理等。此前曾就职于长园集团(600525,股吧)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等,有多年企业管理、担保、创业投资工作经验。

在深创投资历最浅的钟廉于2008年加入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此前任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局高技术产业处处长,负责和主持过多项政府高新技术和产业项目,包括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国标数字电视项目、赛意法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中兴通讯(000063,股吧)、同洲电子(002052,股吧)股份有限公司等项目,拥有丰富的产业政策、项目管理和基金管理经验。

“论投资,孙总应该不是首选,但是,董事会肯定有更深远的考虑。”上述深创投中层人士告诉记者。
 

关键词:偶像创投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