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林业局:野保耗资数千亿 繁育利用系国际惯例

2013-05-21 12:59:24 作者: 来源:一财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今天(21日)上午表示,近十几年间,国家已投入数千亿元启动实施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

中华PE: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今天(21日)上午表示,近十几年间,国家已投入数千亿元启动实施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湿地保护恢复等重点工程,珍稀濒危陆生野生动物种群已基本扭转了持续下降的态势,总体稳中有升。

但她同时表示,中国还有许多野生动物仍处于濒危状况,部分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仍在下降,滥捕滥猎滥食野生动物等违法和不文明行为仍很突出,野生动物栖息地还面临着蚕食、污染、割裂等严重威胁。

在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上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印红表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一批极度濒危的陆生野生动物正逐步摆脱灭绝的风险,栖息环境不断优化。

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仅脊椎动物种类就达6500多种,约占全球脊椎动物种类总数的10%,其中大熊猫、朱鹮、金丝猴、华南虎、扬子鳄等47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是仅分布于中国的特有物种。

国家林业局统计显示,目前,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596只、人工繁育种群数量达到341只;朱鹮从1981年发现时仅存7只发展到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总数超过1700只;东北虎野外种群从2000年12—16头增长到18—22头;扬子鳄从上世纪80年代约300条发展到1万多条;已在野外灭绝的野马、麋鹿又重新建立起野外种群。

印红说,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条例》为核心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

与此同时,建立了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野外保护体系、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体系、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野生动物执法监管队伍体系和科研合作体系。

据介绍,截止目前,我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150处,占国土面积13%,使85%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有230多种野生动物已建立稳定的人工繁育种群,还对朱鹮、野马、麋鹿、扬子鳄等14个物种成功实施了放归自然。已建立350处国家级、768处省级和一大批地县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布设监测点和巡查路线近万处。

国家林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于1995—2003年间开展了首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掌握了包括大熊猫在内的252种陆生野生动物种群及其栖息地状况。2010年又启动了第二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以期为全面强化野生动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社会上普遍关注的利用野生动物和滥食滥捕野生动物的问题,印红表示,开展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利用,是缓解野外保护压力、兼顾社会经济科研文化合理需求的有效途径,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通行做法。

但她同时表示,要切实防范借驯养繁殖为名、将非法来源的野生动物及产品混入流通领域,以及恶劣对待野生动物等行为。

据介绍,针对上述问题,国家林业局主要强化了管理与打击两个手段。印红说,林业部门已制定了一系列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技术规定和标准,建立了专用标识管理制度,强化对资源消耗的总量控制,并经常性开展监督检查和清理整顿,促使中国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场所条件、技术手段明显改善,野生动物福利水平显著提高。

与此同时,中国林业、公安、海关、工商等部门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不仅有效强化了执法检查,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打击行动。2012年以来,全国执法机关共查处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案件1万余起,查获野生动物及产品113万余只(件)。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