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深化金融改革可有效防止热钱套利

2013-06-03 11:10:09 作者: 来源:金融时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1月外汇占款6837亿元;2月2954.26亿元;3月2363亿元;4月再次回升到2943.54亿元。截至4月底,今年我国已新增外汇占款逾1.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中华PE:

1月外汇占款6837亿元;2月2954.26亿元;3月2363亿元;4月再次回升到2943.54亿元。截至4月底,今年我国已新增外汇占款逾1.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面对汹涌流入的热钱,除了重启央票发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予以对冲,并从海关、投资、外贸等多领域阻止热钱流入外,我们还能怎样应对?

防止热钱套利的最好措施就是深化金融改革。

热钱之所以蜂拥而入,不仅是因为人民币持续升值且升值步伐加速,今年以来人民币中间价已上涨1.7%,还因为在一些国家竞相推行定量宽松政策并且你追我赶地大举降息,全球主要央行的基准利率已与人民币基准利率拉开差距,同时人民币即期和远期汇差小于国内外利差,套利空间显著。要遏制热钱流入,就必须在汇率和利率等多方面同时推进改革。

这一点高层已形成共识。5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稳步推出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措施,提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操作方案”、“建立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国务院日前批转的国家发改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也要求,要“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在这里,中央提出的下一步金融改革方向,既涉及利率和汇率改革,也涉及人民币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还涉及资金的“走出去”,可谓多点开花。

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已完成超过50%,汇率改革同样已经进程过半。不仅如此,我国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前提条件也已经初步具备;建立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藏汇于民”,鼓励个人对外投资,在当前也拥有对冲热钱的现实需要。显然,在金融改革既有成果基础上,如何再向前推进一步,将取决于改革者的决心和勇气。

从利率改革上看,由于太高的利率容易吸引热钱,因此,要让资金价格反映市场实际供求,必须把资金价格的定价权交给市场。目前货币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已完全市场化,贷款利率也基本市场化,剩下的只有存款利率尚未完全放开上限。因此,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应是当前金融改革的关键一环。

从汇率改革上看,中国政府已于去年将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从0.5%扩大至1%;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不久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汇率制度”研讨会上发表演讲时称,中国近期将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以进一步增强汇率弹性。当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强化,增强了套利资本的流入,如果汇率浮动更为自由一些,同时推出更多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机制,不仅可以减弱央行入市干预的必要性,也会弱化市场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对于汇率改革,易纲的表态是:“我们将继续改革汇率制度,更加市场化,让市场供给来决定汇率。”

从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看,近年来,我国资本账户开放步伐明显加快。2002年至2009年,我国共出台资本账户改革措施42项。如今,中央明确要求相关部门“提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操作方案”,可见中央推进此项改革的决心。种种迹象表明,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时间表有可能提前到2015年,即在2015年实现资本项目的基本开放,在2020年实现资本项目的全面开放。而在目前大规模资金流入的背景下,人民币跨境流通的改革重点,或将优先放在放宽资本流出限制上,比如个人直投,以对冲热钱流入。事实上,在今年年初的央行工作会议上,“积极做好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试点相关准备工作”已被列为央行2013年重点工作之一。而国家发改委负责人日前也明确表示,“今年将重点研究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事宜,预计明年将出台具体政策。”如果个人直投大门开启,那么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合格境内个人直接对外投资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人民币升值压力可以减轻。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基本稳定,2013年第一季度GDP增长7.7%,虽低于市场预期,但高于年初政府确定的全年增长目标,且在全球也是较高的经济增速;四家大型银行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均在全球大银行排名中名列前茅;债券市场发展迅速;股票市场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体制,已积累了相对丰富的监管经验;截至2012年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达3.31万亿美元;近年来,我国已与主要国家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推进金融改革的宏观环境基本具备。

虽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等诸多因素可能会增加金融改革风险,也有人担心发达国家央行实施量化宽松,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热钱冲击,此时若贸然开放资本账户,推进利率和汇率改革,中国可能会先面临资本流入,然后在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后,又面临大规模的资本流出,进而对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产生冲击。但正如央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的报告曾经指出的那样,“过分强调前提条件,容易使渐进模式异化为消极、静止的模式,从而延误改革的时机”。十八大报告已明确指出,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当前,要维护金融稳定,防止热钱套利,就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循序渐进,多管齐下,推动金融改革向深水区迈进。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