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中国企业“西征”新目的地——印度

2013-06-03 11:12:35 作者: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国企业向西拓展的目地不再停留于欧美发达国家,山水相依的西南“邻居”印度就是其中之一。近日,李克强总理访问印度,为进一步扩大中印贸易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华PE:

中国企业向西拓展的目地不再停留于欧美发达国家,山水相依的西南“邻居”印度就是其中之一。近日,李克强总理访问印度,为进一步扩大中印贸易奠定了良好基础。

印度企业向中国招手

中印交往源远流长,李克强总理表示,中印各自拥有超过10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中印合作最大的舞台在经济,最大的潜力在市场,最大的主角是企业。

作为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相互之间的经贸关系有着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印两国又共同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中国已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据了解,近年来,中印双边经贸合作持续稳定发展。数据显示,至2013年2月底,中国对印度工程承包合同额累计达到602亿美元,营业额累计达到343亿美元;在经济合作方面,印度2006~2011年连续6年位列我国海外承包工程市场首位。

外交部长王毅对媒体表示,中印两国经济合作具有高度的互补性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其中,中印共同倡导构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共识受到各界关注。这一构想的推进将中国的向西开放与印度的东向战略结合起来,把东亚和南亚这两个世界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连接在一起,必将释放出巨大的增长能量,为亚洲经济一体化以及全球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随着印度市场逐步放开,中印经贸往来正在加强,因而吸引了不少中国企业开始试水。业内专家姚军多媒体表示,印度最吸引中国企业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市场潜力巨大,二是较低的劳动力成本。

印度国内市场庞大,并且在不断增长,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印度目前人口约12亿。以购买力平价比较,印度是世界第三大的经济体。

有数据显示,2004年到2011年,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季度平均增幅已经超过8%,预计到2015年,印度新兴中产阶层家庭将超过1.6亿户,可支配收入总额超6600亿美元。到2020年,其GDP总量将仅次于美国、中国、日本和德国,位居全球第五,期间,印度经济将翻两番。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两国既是人口大国、历史大国,又是金砖成员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且拥有速度较高的GDP,因此,翻番的可能性比较大。

值得投资的商业环境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与孟加拉国、缅甸、中国、不丹、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国家接壤。印度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从长远来看,印度的投资价值良好。就整体而言,印度投资贸易环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优势:其政治相对稳定;近年经济增长较快,市场潜力巨大,对各种工业产品都有强劲需求;地理位置优越,可以辐射中东、东非、南亚、东南亚市场;对外资逐步开放,近年来外资增长迅速等。因此,中国企业对印投资大有潜力可挖,可本着积极、稳妥、逐步推进的原则,开展对印度的投资合作。

商务部副部长王超此前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中国正在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并不断扩展新的开放领域、扩大同各方利益的交汇点;努力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积极鼓励和引导中国企业有序到境外投资与发展。”

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有纺织、食品加工、化工、制药、钢铁、水泥、石油和机械等。印度希望成为“技术制造业中心”,近年来,在汽车、电子产品制造、航空和空间等新兴工业方面发展迅速。

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2%,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拥有世界十分之一的可耕地,据欧盟的报告称,印度已成为农产品净出口国。

印度的旅游业和服务业也较为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例。旅游业是印度政府重点发展产业,也是重要就业部门,能提供两千多万个岗位。随着近年来入境旅游人数的逐年递增,旅游收入不断增加。

交通运输业方面,铁路是印度最大的国营部门,总长度为64015公里,居亚洲第2位,仅次于中国的11万公里铁路,世界第四位。

水运方面,主要港口有12个,包括孟买、加尔各答、钦奈、科钦、果阿等。孟买为最大港口,1/5海运和1/2集装箱运输经此港,海运能力居世界第18位。

空运方面,经营定期航班的航空公司共14家,包括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印度航空公司等,专营非定期航班的空运企业65家。航线通达各大洲主要城市。其中,国际机场5个,分别位于德里、孟买、加尔各答、钦奈和特里凡特琅;国内机场92个。

值得投资的产业集群

据统计,2000年4月到2012年4月,印度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累计达到2560亿美元,吸引最多外资的行业设涉及服务业、电信、建筑业、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住房和房地产、化工、制药、电力、汽车和金属等行业。

印度拥有庞大的人才库,229所大学以及96所认证大学。这些大学为印度培养了大量的人才,特别是世界闻名的印度理工学院在印度的科技崛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统计,年轻印度大学毕业生(拥有7年或7年以下工作经历的人)的数量大约为1400万,相当于中国的1.5倍,美国的2倍。

印度每年有高达250万的信息技术、工程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毕业生,其中有65万研究生和4000~6000名博士生。其中,印度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已成为跨国公司竞相争夺的对象,散居在海外的印度人形成了一个遍布全世界的2千多万人的网络。

印度在信息技术领域非常成功。印度凭借人才优势,通过为发达国家提供服务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信息技术产业对印度GDP的贡献显著,信息技术的成功彻底改变了欧洲和美国对印度的评价和印象。更重要的是,这对于吸引跨国研发中心和外籍印度人在印度投资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印度确立了新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其中又以生物技术为重点。其中,资金增加的部分重点支持的是生物制药,而非农业生物技术。

此外,经过多年发展,印度卫星的研发和应用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运载火箭技术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据了解,印度商工部于2011年11月发布了《国家制造业政策》,制定了2025年前着力推进制造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其中的重大举措即建立一批国家投资与制造园区。根据该规划,到2022年,力争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当前的16%至少提高到25%,并新创造1亿个工作岗位。同时,印度政府还有多个特区规划,包括经济特区、出口加工区、软件技术园区以及出口型企业园等,这些特区规划受到不同条例规范,享受不同的优惠政策。

业内人士姚军此前对媒体表示,目前,在印度投资的中国企业较少,中国企业对印度市场的了解还不够充分,加上印度比较传统,重视保护国内企业,市场早期又比较封闭,目前的开放程度有限,试图在国内企业的回报以及外国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之间维持平衡。

不过,印度市场很大,而且很丰富,意味着不同层面的市场都可供开拓。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