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光谷引凤善打“亲情牌”
2013-06-19 12:03:59 作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在过去的2~3年内,我走访考察了国内半数以上的开发区,最终决定在光谷创业。”武汉波士顿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裁赵漪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创业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东湖高新区做到了。赵漪是入选“3551光谷人才计划”594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中的一员。2008年12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批准东湖高新区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自2009年实施“3551光谷人才计划”以来,该区共投入人才专项资金6.86亿元,引进海内外创新创业团队1500多个、高层次人才4500多名。其中,594人入选“3551光谷人才计划”,70人入选湖北省“百人计划”,143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聚集在高新区创业。
与赵漪主要看重东湖高新区软环境有所不同的是,更多到武汉、东湖高新区创业的高层次人才则出于乡情因素。
伊迪生医学诊断技术(武汉)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长城是湖北荆州人,长期从事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个性优化检测系统研发工作。他在受邀到光谷实地参观、考察时,其实已在上海张江创业10多年,当看到光谷规划图时,他意识到这里就是下一个上海张江,于是决定在光谷开始自己的二次创业,“武汉的交通更有优势,是公司发展中国总部的最好据点,又离家近,为什么不呢?”王长城对本报记者说,当地人才服务机制亦落实到位,“有回家的感觉,不仅仅是在这里办企业”。
近年来,国内各地都在招引海外高层次人才上下足功夫。发轫于2006年的“530”计划为无锡在全球打响了引才品牌,一时间名声大噪,周边的苏州、常州等地纷纷效仿;而包括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高新区在内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因享有“先行先试”的特权,更争相打造“人才特区”,纷纷以“真金白银”的资金支持和无微不至的服务保障,招揽、争夺最优秀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落户、创业。而东湖高新区被海外高层次人才评价为“对我们归家的心情了解得非常到位”。
东湖高新区人才与创业办公室主任周煜向本报表示,我们不仅要引得进人才,还得留得住他们,确保其在光谷发展得好。据介绍,高层次人才主导的人才企业所得税收入比一般企业高出9.4个百分点,这些人才正在成为东湖高新区新的经济增长驱动力,以生物制药产业为例,生物城里聚集了200多位“3551”人才,2011年实现营收300亿元,去年增至400亿元。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