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全国重点镇增补调整 2014年或至少2856个

2013-08-14 13:06:35 作者: 来源:一财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仝志辉表示,这一次增补调整,使得每个县市都至少有一个,有“兜底”的意味,这样才更有利于全国各地的综合发展。

中华PE:

日前,住建部联合七部委下发《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开展全国重点镇增补调整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拟对2004年公布的全国重点镇进行增补调整。住建部表示此举为进一步实施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的战略。

其中,增补调整的目标是各县(市)至少有1个重点发展镇列为全国重点镇,并使全国重点镇成为今后各地各有关部门扶持小城镇发展的优先支持对象。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仝志辉表示,这一次增补调整,使得每个县市都至少有一个,有“兜底”的意味,这样才更有利于全国各地的综合发展。否则,中西部部分地区很难成为“重点镇”从而被政策关注。

数据显示,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285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也就意味着,将于2014年4月公布的全国重点镇,至少有2856个。此前,在2004年,被公布的全国重点镇有1887个。

由于地域之间发展的不均衡,根据人口、经济等硬指标来公布,中西部地区的部分县市也就不会拥有全国重点镇。而这些县市也恰恰是最为需要政策及资金扶持的地方。

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却出现种种问题。如,大城市出现与综合承载能力矛盾加剧的情况,中小城市集聚产业和人口功能不足,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服务功能弱。

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司长赵晖曾公开表示,中国城市等级体制造成资源高度向大城市集聚,大城市人口负担越来越重,小城镇发展动力不足。

6月2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做了《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这是在新一届政府提出“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决策后,官方第一次明确提出各类城市具体的城镇化路径。

作为当地县域经济的中心、副中心,在2004年,全国重点镇被公布后,就已经被赋予了加快城镇化进程和带动周围农村地区发展的任务。并且要“力争五到十年,将全国重点镇建设成为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不过,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通知》提出,总的来看,全国重点镇的数量偏少,一些镇出现了撤并调整,一些镇发展比较滞后,还有一批未列入全国重点镇范围的镇发展迅速,已成为实际工作中的扶持重点。

赵晖认为,小城镇符合中国的需要,但发展得不好。小城镇人口在城镇人口中的比重只有27%,并且近年来还在逐渐下降。

业内人士分析,对全国重点镇确定之后,政府的重点扶持,将防止不切实际的低水平分散建设。在吸引壮大县域经济的同时,也会转移农业劳动力,缓解大城市的压力。

除此以外,城、镇的协同发展,也将形成合理的级配,改变城、镇发展失衡的状况。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