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版”经济开发区招商忙
2013-08-26 12:10:00 作者: 来源:一财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当下,如何打造对于跨国公司有吸引力的环境,是全国涌现的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们共同思考的问题。在这一点上,“节能环保”几乎成了大家共同寻求的卖点。竞争是激烈的。1984年,中国在沿海12个开放城市设立了首批14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到目前为止,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达200家。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副司长邱丽新在现场披露,下一步,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致力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着力发展节能环保。
8月23日,首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话世界500强”活动在镇江市举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联席会同时宣告成立。来自国内外40余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与70余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代表就如何进一步打造升级版的开发区, 尤其是如何践行生态工业,绿色发展,进行了面对面的观点交锋。
经过近三十年的开发建设,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吸引外资最多、投资环境最优、技术水平最高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园区,充分发挥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2013年,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三万亿元,进出口总额368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在投资的金额达到288亿美元,继续成为外资进入中国的重要区域。”她说。
中国美国商会副会长王晓平在会场出现没多久,手里就放满了来自各个开发区管委会的名片。
“现在选择余地很大了。目前中国开发区的宽度和幅度是足够各种各样的公司,不管规模大小,都有足够的空间和距离让他们发展。”他对记者说。
他对在场开发区负责人谈到,根据商会的最新的(3月发布的2012年版)调查,有71%的会员在过去,上一年在中国是盈利的,虽然世界经济放缓,不景气,中国主动调整发展的速度,但是71%的会员还是盈利的。67%的会员选择中国作为全球首选的三个投资目的地之一。也就是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是他们主要选择和考察的目标。
他同时表示,对于中国开发区升级、转变模式,更多的注重生态。从产业来说,跨国公司非常关注,从政策层面,这些企业都非常想进一步了解,具体有什么新政策、新的要求、新的变化,这样他们可以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投资的时候把这些放在投资计划规划当中。
“不少的跨国企业因为在全球投资,所以他已经有在其他地方投资的经验。这些公司在其他一些区域投资的时候,已经有类似的计划,他可以根据中国的法律法规进行新的编制。”他说。
同时出席的中国瑞典商会北京分会副会长刘国来也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瑞典拥有一系列国家知名的制造企业,从家具到重卡机械,都瞄准中国市场。自己来参会,就是想了解现在各个地区开发区的情况,以及大家一些新的尝试做法。
各个开发区也连忙推介自己的优势。
镇江市委书记杨省世就吸引在座的跨国公司说,镇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生态市、低碳试点城市和创新型试点城市,一直以来,我们坚持把生态作为最重要的城市竞争力来打造,首先是发挥江河交汇、城市山林的自然优势,着力构建良好生态环境,镇江地处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长江深水岸线87公里,占全省的43%,大大小小的山体达到235座之多,依托这些自然条件,大力建设生态花园城市,与此同时,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切实推进低碳绿色发展,现在已经形成高端装备、航天航空、新材料、新能源、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吸引了五十多家世界级的五百强企业落户镇江,其中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了13家,并成为江苏首个国家集团化改造示范园区,现在镇江也正在加快推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建设。
青岛是最早做国与国工作的“生态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地区。青岛管委会主任孙恒勤介绍说,2010年7月,默克尔总理访华期间,德国经济技术部和的终务部签订了一个协议,双方同意在中国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中德生态园全面引进德国绿色建筑、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一年多的时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们采用了德国的GMP公司(音译)建了一个园区十平方公里的规划编制,他们公司全面理解了青岛的特点,把我们园区做了八大片,产业、生活、居住、科研、文化为一体的现代化的城区,做了一个概念规划。第二,做了一个生态指标体系,莱茵河的生态指标体系有41个小项,把生态指标体系进行了确立 。这个指标体系确立以后,也得到了德国三大认证机构的检测认证,这个认证结果2012年4月份,在汉诺威的工业展上,把这个生态指标体系进行了发布。第三,聘请了德国的SDA(音译)公司进行了十平方公里的所有园区的道路规划,这个道路规划一共规划了十一条道路,现在全部进行了建设。还请了德国著名的公司,做了我们园区的城市设计和生态景观规划。请了德国SDA公司对我们中德生态园的第一个建筑,“德国中心”,六万平米,为德国企业进驻生态园提供办公、居住、生活。这个中心是SDA设计,采用了德国绿色建筑标准。另外德国的标准化协会,DIN和德国的国家标准为,GB,这两个机构共同确立把中德生态园作为中德标准化合作的实验平台。另外德国的能源中心准备在我们中德生态园设立分中心,塞得尔基金会也在我们生态园和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专业技术学院合作成立一个教育基金会。
“在绿色能源方面,采用了西门子的技术。这个园区现在设定的目标是万元GDP能耗达到0.23吨标准煤,可再生资源利用率达到10%。我们的目标是用三到五年的时间,能够把十平方公里的中德生态园打造成一个节能环保生态的可以复制的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因为刚刚起步,现在是基础设施建设,路网正在施工。”他说。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