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七成公募上半年增收:“非公”成突围利器

2013-09-02 12:17:24 作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2013年上半年72家基金公司共收取了138.68亿元管理费,同比增长7.75%。

中华PE:

尽管6月份货币市场基金的大幅净赎回让公募基金的规模“瘦身”了不少,但上半年管理费收入的增长还是可以让大部分公募交出令股东满意的成绩单。《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梳理已披露结束的基金中报发现,今年上半年七成以上的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实现同比增长。

在公募业务之外,非公募业务给基金公司打开了“另一扇窗”。根据基金股东方上市公司的中报披露情况,部分基金公司依靠专户或者子公司业务,收入和盈利增长远超公募业务。

八成公司收入增长

今年上半年,受6月末货币市场基金巨额赎回的影响,大部分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较去年年底都有了一定比例的下滑。但较去年同期,基金公司获得的管理费收入却有一定程度的上升。Wind资讯数据显示,上半年72家基金公司共收取了138.68亿元管理费,同比增长7.75%。

受不同资产“配置”比例的影响,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的排名与资产管理规模排名略有差异,上半年管理费收入排名前十的公募分别为华夏、嘉实、易方达、南方、广发、博时、银华、富国、大成和华安基金。

在去年同期已发行基金产品的基金公司中,有超过七成的基金公司上半年管理费收入出现同比增长,另有16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出现了下降。

和往年一样,由于原有基数较低,成立时间不久的次新基金公司以及规模较小的公司管理费收入变动幅度最大。其中,浦银安盛、民生加银和财通基金3家公募上半年管理费收入同比增长较快,而方正富邦则因管理资产规模大幅缩水,导致今年上半年管理费收入大幅萎缩。

而在200亿规模以上的大中型基金公司中,也有一些基金公司在上半年管理费收入有较为明显的变动。其中,中银基金、工银瑞信两家银行系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增长最多,尤其是中银基金,管理费收入增加超过1亿元,同比增幅达到51.8%。对于一家大中型基金公司而言,这一增幅较为惊人。

上半年管理费下滑的16家公司中,也不乏中型基金公司的身影。长盛、海富通、诺安、华商等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均出现同比下滑。其中,海富通基金今年上半年管理费收入从去年同期的2.03亿元减少到1.59亿元,减少幅度为25%;长盛基金管理费收入也由去年同期的2.17亿元减少至1.63亿元。

“非公”助力业绩增长

与公募业务的成绩单相比,基金公司非公业务的成绩单更是喜人。受到非公业务的推进,有不少基金公司上半年的利润出现了幅度较大的增长。

海通证券的半年报显示,管理费收入下滑接近25%的海富通基金,上半年盈利却增加了10.67%。Wind资讯数据显示,在海富通基金管理费收入同比下滑的同时,客户维护费费率却由15.4%上升至17.9%,由此可见,仅仅依靠降低成本,海富通基金的整体盈利似乎难以取得10.67%的正增长。

其增长的秘密恰恰在于蓬勃发展的非公募业务。海通证券的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海富通基金公募基金管理规模224亿元,而企业年金、专户理财、社保组合等资产管理规模合计419亿元,其非公业务的规模已超过公募。

除此之外,明显受益于“非公”业务的基金公司还包括天弘基金、兴业全球基金等。它们的上市公司股东的半年报数据显示,这两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增幅均超50%。

其中,天弘基金今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5115.24万元,同比增长为21%;净利润则大幅提升82.33%至852.52万元。不过,半年报数据还显示,尽管“余额宝”在短时间内为其带来了巨大的“人气”,但其上半年管理费收入为4548万元,与去年同期基本一致,仅增加了6万元,远低于营业收入的增幅。由此可知,“非公”业务对于天弘基金的利润贡献也颇为可观。

兴业全球基金的情况也与天弘类似,上半年,该公司营收增长36.24%,净利润增长了61.7%,但其管理费收入同比仅仅增长了8.1%。

其他各家公司的情况都与之类似,在公募业务管理规模稳定的情况下,非公募业务规模迅速增加,并以此实现了利润的增长。如华夏基金上半年公募规模增长5.17%,机构业务规模的同期增幅却达到22.78%。

同时,目前公募“非公”业务为撮合业务,主要成本支出来自于人力成本,其单笔成交金额较高,规模增长迅速,毛利率也高于公募业务。从上半年基金公司盈利状况看,不少基金公司净利润增幅超过了营业收入的增幅。除了上述几家公司外,南方基金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15.58%,而净利润的增幅则达到35.05%。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