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预算项目未执行有苦衷 部分在“等钱”
2013-09-04 11:33:46 作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日前有媒体报道,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在监督交通厅等三个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时发现,不少项目执行率仍为0。以广东省交通厅及其下属部门为例,296个项目中有109项执行率为0,占总项目数的近四成。一年时间已过半,为何仍有近四成项目未执行?广东省交通厅近日独家回复《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未执行项目主要是需要进行政府采购的项目、竞争性分配财政资金的项目及季度性维护项目三类。
事实上,也有一些项目是卡在了财政厅。广东省交通厅今年1月份向财政厅申请2013年省级交通运输事业专项支出预算1.57亿元,该厅回复本报称这笔专项资金“目前财政厅正在加紧审核”。
广东省交通厅缺钱是事实。此前本报曾报道广东公路建设资金缺口达460亿元,一名接近广东省交通厅的人士告诉本报,确实有一些高速公路的建设项目因为资金仍未到位而无法准时动工。
项目严重依赖财政
针对近四成项目执行率为0的情况,广东省交通厅回应称,这109个项目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劳务、设备装备、网络开发与构建等需要进行政府采购的项目。这些项目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政府采购,采购流程是:按季度上报采购计划,得到批复后委托采购中心进行招标、评标,收到中标通知书后签订经济合同,这一过程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这类项目包括“地方铁路建设管理发展研究”、“IC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支出”、“公交优先发展及考核专项资金”、“交通综合行政执法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广东省航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广东省交通电子口岸建设(一期)”、“广东省在泛珠三角区域共建内陆无水港发展规划”等。
还有一类是属于竞争性分配财政资金的项目。列入竞争性分配财政资金的项目,需要联合省有关部门开展竞争分配后方能拨付。
此外还有季度性维护项目。交通运输生产管理有季度性,如航道维护,一、二季度为丰水期,一般不适宜航道流浚、碍航物的清障,一般应在枯水期(第四季度)进行。
是否存在因为财政资金未到位的情况而导致某些项目无法开展?广东省交通厅对此予以否认。但在其回复中承认,年初向财政厅提交的1.57亿元的专项资金申请仍在等待财政厅的审核。这笔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治理公路运输超限超载专项经费补助、战备仓库基地完善设施补助以及广东省路政设施补助经费等。
今年7月,在一次政协专题协商会上,与交通部门关系密切的一位政协委员甚至开口向分管“钱袋子”的副省长徐少华反映交通部门的资金困难。2013~2017年广东省级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及水运养护建设等资金缺口总计达到460亿元。
资金缺口可否通过自筹的形式弥补?广东省交通厅回复本报称,在财政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该厅没有渠道通过其他筹资办法解决项目开工的问题。
广东省交通厅表示,2009年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后,交通资金的主要来源由原来的养路费等非税收入变成中央转移支付的燃油税资金。交通公路部门原有依靠养路费等规费收入为依托的贷款方式不能再继续下去,交通公路部门已经失去了融资手段。
根据《2013年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机关部门预算基本情况说明》,2013年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均为2.7亿元,且全部为财政拨款收入。其中基本支出预算4353万元,占16.05%,项目支出预算2.28亿元,占83.95%,主要用于公路水路运输、建设管理事务。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告诉本报,如果是一般预算内项目,相关部门是不能自筹的,而如果是计划外项目,比如一些专项项目,是可以并且应当鼓励自筹的。
“我国的财政专项太多了,财政厅也招架不了,他们也急不过来。”林江说,专项资金不到位的情况非常普遍。因此在立项时就要充分考虑好资金来源,应该鼓励通过引入民间资本的办法解决资金问题。
拷问财政制度
一方面是有的部门缺钱,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的结余结转资金。
连续两年广东省及公共财政结余超800亿元。有广东省人大委员就此提出,政府需要对专项资金转移机制动“大手术”。
据广东省人大网消息,对于大存量的结余结转资金,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预算工委副主任黄平直言可惜。他说:“结余结转资金大部分都是专项转移资金,目前实行省财政跟对口部门共管,地方报项目,再经对口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又审核资金才拨下去,一整套程序拉长了审批时间,导致资金下达较晚,往往到年底,甚至12月资金才能到位,钱怎样用得出去?”
除了审批时间长以外,部门差异也是造成财政资金旱涝不均的原因。林江认为,各个部门都认为申请的专项资金越多越好,因此肯定会在申请时预留一些空间。但是实施过程中,一是发现钱用不完,二是项目实施起来有难度,比如某个项目需要土地,而土地要有一系列的程序,可能就此影响项目的进度,申请的专项经费就花不出去。
“有的部门属于强势部门,比如公安厅申请项目经费十有八九都会批,涉及到维稳,没有人敢掉以轻心。而一些部门比如档案馆去申请,可能能拖就拖。”林江说,这样就造成有的部门钱多得花不出去,有的部门则囊中羞涩。
2009年广东省引入竞争性分配财政资金制度。林江表示,这种模式是择优提供财政资金,比较科学合理。但是也要分项目来,如果是一些非做不可的项目,比如地震、防灾减灾等不适用于这种方法。“换言之,锦上添花的项目可以适用竞争性分配模式,而雪中送炭的项目则不适用此模式。”
黄平指出,按照目前的管理模式,结余结转的资金量只会越来越大,不利于广东省财政资金科学安排。他认为,广东需要对专项资金的管理模式动“大手术”,转变管理机制,减少专项转移支付。他建议,省里应把资金切块下拨到地方,在省的监督下,由地方审核项目,缩短项目审批、专项转移支付审核时间,加快专项资金下拨。
在当前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合并专项转移资金也是一种办法。林江透露,目前财政部门已多次找一些职能部门协商,把一些功能比较相似的项目进行合并,比如除了水利部门,其他部门可能也需要一些水利项目。通过把相关项目合并,以此避免重复投入,同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