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VC/PE的野蛮生长:尚无一家备案 多属民间玩票性质
2013-09-17 09:30:03 作者: 来源:东莞时间网-东莞日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公开信息,目前东莞地区的VC、PE机构还没有一家申请备案,广东省内备案最积极的机构集中在深圳、广州两地。
自6月份中央将VC、PE的监管权限划归证监会后,全国各地的VC、PE机构在证监会登记备案的步伐明显加快。不过,截至目前,东莞数十家VC、PE机构中,尚无一家机构完成备案。
根据目前的政策环境,是否备案对VC、PE机构运作的影响不大,但向证监会登记是得到监管层认可的标志之一。有业内人士就认为,东莞VC、PE备案登记不积极,表明其距离主流仍有一定距离。
东莞VC、PE暂缺席证监会备案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公开信息,目前东莞地区的VC、PE机构还没有一家申请备案,广东省内备案最积极的机构集中在深圳、广州两地。
今年2月,证监会发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符合条件的股权投资管理机构、创业投资管理机构,应当向基金业协会申请登记,但机构备案的热情不高。6月,中编办发文正式确立证监会对VC、PE的监管地位,发改委、证监会的VC、PE监管权之争结束。在VC、PE监管权属正式划归证监会后,各大机构结束观望的状态,向证监会备案的数量猛增。
清科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在证监会获得VC、PE监管权后的三个多月时间内,前往证监会备案的私募类投资机构达到219家,较之前翻番,其中包括中科招商、昆吾九鼎、同创伟业等业界知名机构。
据记者的了解,证监会对VC、PE机构设置的备案登记条件比较简单,主要包括实际缴付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近三年没有违法违规行为记录,在工商、税务、银行等机构无不良诚信记录。记者查询了解到,注册地在东莞的十余家VC、PE机构,基本都满足上述备案登记条件,但至今无一备案。
记者咨询了东莞一家成立运作数年,但并没有在证监会登记的机构,其负责人表示,已经知晓证监会的登记通知,“一直比较忙,还没有抽空去办理备案登记的事。”在上述机构负责人看来,是否登记并不会对其运作造成直接影响。
本土VC、PE多属民间资本玩票
与东莞VC、PE机构对在证监会备案不感冒形成对比的是,深圳近50家机构已经完成登记,其中有知名的投资机构,亦不乏中小型VC、PE机构。对此,松山湖一家创投公司的总经理直言,东莞VC、PE距离主流仍有一定距离。
“东莞的投资机构介入企业,很多时候是依靠关系。”上述松山湖创投公司的总经理介绍,多年来,东莞许多VC、PE形成了一种运作模式,由本土有实力的企业家拿出几千万元作为出资人,委托有金融从业背景的专业人士打理。“一些东莞企业引入本地的VC、PE,可能更看重这些机构带来的股东资源和背景,而不是希望机构能在企业成长方面给予多少专业帮助,这样的运作模式并不是VC、PE行业的主流。”他评论道。
去年以来,证监会暂缓了IPO审核,受此影响东莞的VC、PE在募、投、管、退各个环节都出现了困难,尤其是退出渠道收窄,回报率大幅回落。“募资难和退出难,使得整个创投业的利润大幅缩水,加上东莞的创投机构多为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受到的影响更大。”熟悉东莞创投界的华融担保公司一位负责人认为,东莞不少VC、PE机构属于民间资本玩票性质,“是否到监管部门登记备案对其影响不大。”
今年以来,东莞相继成立两家大型的VC、PE机构,分别是东莞红土和东莞中科中广。目前,它们也没有在证监会备案。有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当VC、PE机构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规模较小时,依靠拉关系等营销方法尚可开展业务,但随着规模变大,业务走出东莞,面向更大范围的陌生客户时,“身份证明”必不可少,“在证监会备案意味着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承认,能增加VC、PE机构的信誉度”。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