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建8亿招待费整改细节:发票标明“请谁吃”
2013-10-24 10:07:09 作者: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57人被通报批评,8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移送司法机关1人。”10月21日,国务院国资委纪委书记强卫东做客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首度通报了中国铁建(行情 股吧 买卖点)(601186,SH)超8亿元业务招待费的检查情况。
今年3月,因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在2012年业务招待费过亿的9家上市公司中,中国铁建(以下简称中铁建)以8.37亿元居首而被推到舆论高点。
通报称,经查,中铁建确实存在发票开具不规范、报销程序不严格、会计科目使用不当等问题。
据中铁建内部人士昨日(10月23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的整改细节,内部已明确要求在业务招待的每张发票背后必须说明:多少个人吃、请谁吃、证明人是谁、陪吃人是谁,并且,每张发票金额不能超过5000元。该人士同时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中铁建业务招待费总额同比下降了29.6%。
66人被处分
在刚刚过去的4个月,中铁建系统上下一片焦虑。
据强卫东10月21日通报称,从今年5月初到8月底,中铁建在全系统共调集1170多名业务人员,对36家二级公司及其所属开支最大的1家三级公司共4250个核算单位2012年度及2013年上半年业务招待费进行了检查。
经通报,检查覆盖了单笔金额1000元以上的所有支出,共涉及业务招待费14.22万笔,发票15万多张,金额4.57亿元。最后57人被通报批评,8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移送司法机关1人。
据内部人士反映,该事件在外界舆论的巨大压力下,所查处的范围和力度均空前,中铁建上下高度紧张。
尽管中铁建其间已反复表态要“深刻反思、切实整改”,但截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稿,中铁建依然尚未公开被处分66名人员的具体名单,也未就具体处分缘由做出详细说明。
内部整改:单张发票不能超过5000元
今年5月份,中铁建首次就8.37亿元招待费对外回应时称,力争今年的业务招待费下降10%。而据中铁建内部人士透露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铁建业务招待费总额同比下降了29.6%。
短时间内,如此规模的招待费,究竟如何整改?
据中铁建内部一位接近负责接待的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次事件首先催生了中铁建首个 《业务招待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不过,该人士同时透露,实际上,过去中铁建内部也有业务招待费的管理办法,但基本要求就两点:发票是真的;领导签字。
“自从整改以来,在吃饭报销的财务审查上确实严格很多。”该人士表示,“领导签字也更谨慎了。”具体而言,还包括在发票背后必须说明多少个人吃、请谁吃、证明人是谁、陪吃人是谁,发票金额不能超过1张5000元。同时,桑拿娱乐会所的发票今后也一律不给报销。
中铁建天价招待费处理情况披露 震慑央企腐败
今年上半年,在中国铁建公布的2012年财报中,8亿余元的业务招待费一度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同时也将央企的腐败现象暴露于公众的面前。
昨日,国资委通报了关于中铁建“天价招待费”的处理情况,而这有是否能够起到警示的作用?
据新京报报道,21日,国务院国资委纪委书记强卫东做客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时,通报了有关中国铁建2012年8.37亿元招待费事件的检查结果,共通报批评57人,党纪政纪处分8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并对有关领导进行了诫勉谈话。
强卫东说,招待费事件引起了中央纪委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王岐山同志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认真核查,对存在问题要严肃处理,并由我和中国铁建的纪委书记齐晓飞在核查报告上签字背书报结果。”
强卫东还表示,中国铁建针对检查出来的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整改,取得了一些成效。今年1-6月,中国铁建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1%的情况下,业务招待费总额同比下降了20%多。“我认为,实现全年业务招待费下降10%的承诺,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新京报报道也表示,今年5月,中铁建曾对“天价”一事回应称,8.37亿业务招待费确实偏高,这一问题前几年已引起公司高度警惕,未来将进一步控制业务招待费。力争2013年业务招待费比上年下降10%以上。即力争不超过7.533亿。
而昨日,新京报查阅中铁建2013半年报发现,其上半年的业务招待费用已下降逾20%。中国铁建新闻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今年实现全年业务招待费用下降10%的承诺没有问题,目前进展良好。
招待费无问题?
而值得注意的是,据国际金融报援引中国铁建5月8日回应表示,相较于营业收入而言,公司业务招待费占比为0.17%,“是从分布于全国各地以及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0多个核算单位逐级汇总上来的,每个核算单位平均约7.6万元”,低于相关规定,但绝对数额确实偏高,公司将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对此,强卫东10月21日表示,“这个事件的核心问题是招待费花的是否合规合法,是否有腐败问题。”
据官方披露的信息,今年5月起,中国铁建在全系统抽调1170多名业务人员,历时3个多月,对全部36家二级公司及其所属开支最大的1家三级公司,共4250个核算单位2012年度及2013年上半年业务招待费进行检查。数据显示,检查覆盖了单笔金额1000元以上的所有支出,共涉及业务招待费14.22万笔,发票15万多张,金额4.57亿元。
“经查,总体上是符合规定的,但确实存在发票开具不规范、报销程序不严格、会计科目使用不当等问题。”强卫东称。
而对于此次调查所起到的作用,报道援引上海知名律师严义明分析表示,“首先,本次行动很好地延续了中纪委此前一贯的作风,值得赞赏;其次,中国铁建未来也将大大降低诞生‘蛀虫’的可能性,保障了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在严义明看来,本次中纪委介入中国铁建事件,开了个“好头”,但对央企的管理,光有上级部门的介入还不够。
严义明表示,仅以中国铁建事件来说,直到现在,该公司都没有明确公布过招待费的成本、到底是哪些负责人滋生了腐败行为,“也就是说,离公开、透明的目标还比较远”。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此前也表示,为了更好地获取一些商业机会,国企采取合理的避税方法,用在关系网的建立上,这可能给自己带来效益,大多数股东也是愿意的,但站在二级市场中小股东的角度,“如此大的招待费,作为一个上市公司,没有通过分红给中小股东,而是采取招待费成本支出,这牺牲了中小股东这样的权益”。
另外,对于建筑与铁路领域频频出现天价招待费的现象,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隧道副总工程师王梦恕介绍表示,招待费反腐在建设业造成很大震动,他所在的公司就在内部整顿过多次,上面严厉要求必须缩减招待费,且下过每年缩减一定百分比的硬性规定。
但王梦恕也坦言,近几年来,中铁、中铁建两大建筑业巨头和铁路领域的众多公司,招待费惊人,也与招投标领域腐败严重、规则不透明、存在严重的权力寻租现象有极大的关系。“如果不把业主和甲方伺候好,不给对方点好处,工程就拿不下来,公司业绩上不去,广大的职工和建筑工人日子都不好过。”
报道还援引一位原铁道部官员介绍表示,在高铁大规模建设之前,铁路工程招投标领域相对干净,“那时候工程基本是由中铁和中铁建旗下的各个工程局做,由于每年的铁路投资量不大,能做工程的也就是铁路路内的企业,因此铁道部一般是一碗水端平,制定这段由这个局做,那段由那个局做,当然会免不了有领导打招呼的现象,当总体还是规范的。”
而事情起变化是在2005年前后,随着铁路投资的迅猛增加,大量高铁工程项目上马,原铁道部旗下的工程局干不过来,该官员称,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为了搞活这一市场,把中国水电(行情 股吧 买卖点)建设集团、中交集团这些公司也引入铁路建设领域,同时,大量的工程中介也开始出现,包括丁书苗、郑朋这些巨鳄和难以计数的小中介,工程层层非法转包也随之沉渣泛起。
对此,王梦恕也称,大量中介搅混水,逼得正规的工程局都只能向大中介行贿、给好处费才能拿到工程。“严打招待费只能治标,要真正杜绝铁路建设的腐败,更需要规范当下的招投标制度。”
央企反腐拟推“签字背书”制
事实上,在强卫东的通报中所提及的签字背书,也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10月21日,强卫东在通报时还透露,“按照王岐山同志要求,我和此次检查涉及的中国铁建各级主管领导、纪委书记均签字背书报结果,强化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确保检查不走过场。”
对此,报道援引一位不愿具名的内部人士介绍表示,根据他的了解,“签字背书”的方式,在央企反腐进程中恐怕是第一次,而且在全国范围内的反腐工作中,也可能是第一次出现。
此外,报道还表示,从强卫东的讲话中获悉,“签字背书”是王岐山提出的要求,就是由监管责任人在检查结果上签名后上报,以利监督和责任的担当。这一做法是推动责任主体认真履职、敢于担当、落实责任的创新形式和有效举措。
“说白了,干工作别糊弄。出了问题,还有倒查机制,还要被追究。”强卫东说,有权就有责,权责要对等。
而对于目前央企反腐工作的现状,上述内部人士表示,在央企反腐工作中,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存在道德风险的问题。如果说央企存在弄虚作假的问题,不能排除监管者,即国资委纪委也有可能在督查材料(行情 专区)上弄虚作假。
同时,目前来看,央企反腐倡廉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的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对所出资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领导、指导、监督不够,纪检监察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而且,反腐倡廉制度仍不够完善,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对查办案件工作指导不够,有的企业案件数量较多,大案要案仍然时有发生。更重要的是,有的企业监督资源整合不到位,监督工作协调性机制不够健全。
不过,报道也表示,面对新的形势,这次检查的实践证明,“签字背书”实现了压力逐级传递,促进了责任担当、监督到位。
更重要的是,在“签字背书”制即将推广的基础上,国资监管可以借鉴国外资本市场监管的经验,建立起一套更加完备的监督约束机制,遏制央企高管代理人过度增加职务消费、最大化个人收入等“贪念”。国务院国资委表示,接下来,将在会后推广运用王岐山提出的“签字背书”这个新方法,出了问题,还有倒查机制,还要被追究。(中国经营网)
中铁建:今年业务招待费下降10%
中国铁建有关负责人22日就中国铁建业务招待费检查情况表示,将以此为警示,深刻反思、切实整改,实现全年业务招待费下降10%的承诺。
他说,业务招待费问题近几年已引起公司的高度警惕,并把控制业务招待费增长作为重要的管理指标。对于确实存在的发票开具不规范、报销程序不严格、会计科目使用不当等问题,一定会切实整改。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张毅22日在通报中国铁建业务招待费检查情况时表示,坚决反对中央企业大手大脚、大吃大喝。 (钱江晚报)
“签字背书”应不止于中铁建
中国铁建8.37亿元业务招待费披露后,国资委纪委书记和中国铁建纪委书记被要求在核查报告上签字背书报结果引起各方广泛关注。人们期待着,“签字背书”这一落实监督责任的做法,不应止于中国铁建。
“背书”是一个金融词汇,原意指在票据或单证的背面签名或盖章,表示确认、同意、支持等。在纪检监察中要求监督者在监督核查报告上签字背书,表明了签字人的责任和担当;若有挟私隐瞒、包庇渎职等行为,事后一旦查出,就能按图索骥,追究监督者的责任。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破解针对了监督者“有监管之权,无问责之虞”的痼疾。
无论是对央企还是政府官员,当前的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一些百姓深恶痛绝的“四风”问题尚未根除。特别是近期中国石油(行情 股吧 买卖点)、中国移动、中储粮等大型国企的多名高层管理人员接受调查,暴露出一些地方和企业监督体制上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办法。
“签字背书”,其实是发出了强化中央企业监督的积极信号。接下来,就是如何使监督责任真正成为一种有效、长效机制,真正使监督者不糊弄、不懈怠、有担当,让中央企业负责人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以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实效推动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新华网)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