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投资理念制胜

2013-10-28 10:33:55 作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一家业绩优异的基金管理公司往往都有鲜明的投资文化;一位能穿越牛熊周期、常年为投资者带来绝对收益的基金经理,往往都有独到的投资理念。

中华PE:

基业要长青,业绩是王道。一家业绩优异的基金管理公司往往都有鲜明的投资文化;一位能穿越牛熊周期、常年为投资者带来绝对收益的基金经理,往往都有独到的投资理念。

“投资是一件寂寞的事情,最后扣动扳机的只能是一个人”。无论是彼得·林奇还是巴菲特,也许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在投资风格上迥异,但他们无不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在时间历练中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投资理念,以一颗对市场充满敬畏之心,理性地坚守,绝不随波逐流。

彼得·林奇,是一位传奇式的基金业风云人物。1977年~1990年,彼得·林奇在担任富达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期间,基金净值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9%。彼得·林奇管理麦哲伦基金的后期,投资的股票逾千只,规模高达100亿美元,其投资的宽度和广度几乎无人能及。彼得·林奇的选股切入点严格遵循自下而上的基本面分析。他尤其擅长运用基本分析法,去全面地理解公司行为。他的投资对象囊括许多中小型股票甚至冷门股,而这恰恰是麦哲伦基金达到巨大规模后仍然能够战胜市场的关键。

巴菲特,是一位坚持价值投资、执着的市场狩猎者。他倡导耐心等待机会,只做最有吸引力的交易,并且严守投资纪律,不投资自己认为缺乏价值、不熟悉的行业。巴菲特曾在给股东的一封信中提到:“我信奉‘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的哲学。如果你不愿意持有一只股票10年,你就不要持有10分钟。”他认为,一个优秀的投资者最重要的素质在于具备坚忍不拔的性格,其次是理性与智慧,以及完善的经营之道。在股海沉浮中,投资管理人必须要有耐心和定力去坚守自己的判断。

投资理念绝不是形而上的说教,它是投资管理人经历多年的摸爬滚打,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后逐步形成的。在中国,有位非常成功的基金经理在离开公募基金业时曾总结道:“作为基金经理,独立思考非常重要。一个人活在人群里好像有一种安全感,但其实是一种虚幻的安全感,对于投资来讲,躲在人堆里并不一定安全,很可能做错。”

鲜明的投资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能证明一个投研团队或者一位基金经理的成熟,而这种投资理念往往与价值投资和坚守紧密相连。今年上海家化管理层更迭事件引发投资者大幅抛售,但有一些人仍在坚守。其中,已经持有该股票长达十年之久的中银基金旗下基金依然重仓。通过早期对公司的实地调研、与管理层的沟通,以及对上海家化的市场分析,中银基金投研团队认为长期持有上海家化是划算的买卖。从中银基金近十年的发展轨迹看,追求中长期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已成为这家公司鲜明的投资理念。海通证券最近定期推出的报告也证明了这家公司投资的长跑耐力:2010年10月1日~2013年9月30日,在公募资产管理规模逾300亿元的大中型基金管理公司中,中银基金权益类基金三年间创造的绝对收益位居第二。

 

关键词:投资理念制胜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