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引擎重启 中国经济被看好

2013-10-28 10:39:11 作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基于中国经济向好的趋势以及目前A股点位处于较低水平,休尔斯认为,就长期投资而言,中国股市未来还是很具有投资价值的一个市场。

中华PE:

随着金融危机时代的远去,全球经济和贸易格局正在发生一些重大变化。在这样的格局下,一些市场人士开始猜测:下一个十年,中国将成为拉美还是欧美?

昨日,在东方证券举办的主题为“金钱不眠——全球资产配置和中国的逻辑”的高峰资本论坛上,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伦·S. 休尔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林毅夫和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阐述研讨了在全球局势变化、国内新一轮改革开放大幕开启下的中国未来经济新的增长动力以及相应的投资机遇。

休尔斯指出,金融危机后,美国正在大力发展国内高端制造业,例如机器人、3D打印、无人驾驶汽车等。此外,美国过去严重依赖能源进口,如今通过大力发展页岩气技术、太阳能、风能等可替代能源,建设智能电网,推广节能技术,降低能源生产成本。

“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也应该努力向价值链的上端进发,要鼓励企业创新。随着经济转型,中国经济可能将迎来一个平顺发展的阶段。”基于中国经济未来向好的趋势以及目前A股点位处于较低水平,休尔斯认为,就长期投资而言,中国股市未来还是很具有投资价值的一个市场,尤其是中国的宏观政策正在从投资推动型向消费推动型转变,与教育、医疗相关的领域以及消费领域的产业,未来会拥有更好的股票投资机会。

林毅夫也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表示乐观,认为中国仍有20年保持8%经济增长的潜力(自2008年起)。

中国从2010年一季度以来,经济增长速度连续13个季度出现下滑,不少经济学家因此唱衰中国,并认为中国以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

林毅夫并不认同上述观点,他认为中国近几年来的经济增速下滑,主要是整个全球经济还没有走出2008年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周期。而对于维持国家经济稳定所采取的缓周期措施是以消费为主还是投资为主,他表示以上一轮金融危机为鉴,若在生产能力没有增加的情况下,继续支持消费增长,外债需求会相对疲软,是不可持续的无源之水。

“从长期的经济增长结合短期的缓周期措施,中国还是应该以投资拉动为主,但前提必须是有效的投资,不是重复投资。”林毅夫认为,中国有效投资的领域还是非常多,比如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的空间还非常大,城市的基础设施还有投资余地,环境减排也需要投资来实现。

“对于中国来说,下一个10年特别重要,干得好就是欧美,干得差就是拉美。”邵宇博士认为,过去30多年中国经历了一个“镀金时代”,成长是真实的,泡沫也是真实的。然而,在全球贸易体系重构的背景下,劳工、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等规则的变化带来新的挑战,中国经济也将进入一个结构性变化的新常态。

邵宇指出,2013年是中国经济转折之年,从反腐改进作风、治理整顿以免出现中国版次贷危机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顶层设计,可以预期今年秋天有大概率可以拿出一个具有最小公约数性质的整体改革方案,目标是继续推动增长。升级三驾马车即深度城市化、大消费和人民币国际化,并重新启动增长引擎,就是所谓的“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邵宇乐观预计,新一轮系统改革必将增强中国经济的内在活力,建立起科学发展的内循环机制,也将逐渐推动中国经济的再度上行,并以7%左右的逃逸速度从人均GDP 6500美元增长至13000美元,在10年内冲出中等收入陷阱。而改革预期必将大幅提振市场情绪,同时一个与转型和改革兼容的新型城镇化方案也会很快出台,在与新型城镇化规划相兼容的结构化“微刺激”政策的保驾护航下,三者相配合,未来市场或面临一次显著的估值修复的重大机遇窗口。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