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牛基”豪赌式投资困局

2013-11-04 10:32:33 作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如何破除“豪赌式”投资习惯依然任重道远,这不仅是行业内特别是基金经理们所应考虑的问题,投资者同样需要思考。

中华PE:

“行业的竞争压力太大,虽然不少公司已经开始不再看重短期的排名,但是压力依旧,而这就是A股市场“豪赌式”投资屡见不鲜的关键因素之一。”有基金经理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如此表示。

尽管几乎所有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都在表示自己是价值投资理念的“忠实践行者”,但十余年的操作路径似乎很难证明他们真的言行一致。而另外一方面,“豪赌式”投资在A股市场不乏“成功者”,虽然有时成功太过短暂,但仍然吸引了大量的人前赴后继地仿效。

无论是之前有基金经理对于重组股的看好,还是去年中欧中小盘那般对地产股的青睐,再到今年上演到极致的各大“牛基”对创业板市场的豪赌,过程中都诞生了基金净值的大幅增长和基金经理明星般的荣耀。但是,深知资本市场内地逻辑的人都十分清楚这种成功根本无法长期延续。

“A股市场和公募基金行业氛围提供这种‘豪赌式’投资方式的土壤。”上海一位知名公募基金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在我个人看来,任何一个基金经理都会有其看好某家上市公司,或者某一个行业的理由和内在逻辑,但如果在看好之后赋予过高的权重甚至豪赌则是由博弈心态所主导。”该基金经理表示,A股市场近些年的表现其实更多时候是很难赚钱的,当市场出现主题类投资为主导的博弈性行情时,“豪赌式”投资只有两个结果,要么大赚要么赔惨,“而排名压力会使基金经理愿意在这种博弈性行情中‘博傻’,毕竟赌对了就是‘功成名就’。”

“豪赌式”投资看起来是基金经理所主导,但“不得不做”的困局让更多的基金经理愿意如此博弈。而这又是谁的困局?

表面上看,豪赌者是基金经理,实际上资金持有人是广大的基金投资者。“基金持有人的投资理念不成熟其实是这种‘豪赌式’投资大行其道的关键因素所在。”南方一家公募的投资总监称,“如果投资者愿意给予自己相信的基金经理一个长期的考核期限,我相信更多的基金经理会真正地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而不是跟随主题豪赌。”

实际上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了解到,上述观点并非一家之言。对投资者教育多年之后的成果并不如各大公募预期的那般成熟。“持有人的态度将决定着基金经理的操作思路是否需要改变。”上海一位公募业人士表示,“例如疯狂之后创业板市场的回调必然会上演,只是时间问题。而只要多数投资者选择赎回手中所持有的基金,当基金仓位普遍偏高的情况下,一旦遭遇规模较大净赎回基金就必须卖出手中的股票应对。简单地说,之前市场讨论的创业板泡沫破裂的催化剂很大程度上源于投资人的赎回指令。”

上述人士称,基金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这一理念在国内投资者间并不被广泛认可。原因同样来自于基金业绩的不稳定,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基金经理为了博取更多投资者的信任,必须通过“豪赌式”投资获取更高的净值增长率,而高净值增长又会带来更多的赎回,恶性循环难以破解。

如何破除“豪赌式”投资习惯依然任重道远,这不仅是行业内特别是基金经理们所应考虑的问题,投资者同样需要思考。


关键词:牛基豪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