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市”最后狂欢:IPO注册制并非仙药 A股神话vs悲剧
2013-11-19 11:06:21 作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借壳上市自A股诞生以来经久不衰,神秘重组方、财富神话抑或悲剧的故事时常上演,但今年,“壳”的确很疯狂。
“现在壳的价格还在涨,感觉就像是最后的疯狂。”昨日一位私募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他目前正在做的两个项目就是为投资企业找壳资源。
壳热
IPO停摆已过一周年,现在依然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有券商高管对本报表示,预计IPO年底前就将开闸;也有投行高管称,今年无望,最快明年。而另一方面,监管层则一直延续10月中旬的态度,即表示“新股发行要在改革意见正式公布实施后才能启动”。
在IPO停发的状态下,寻求上市的资产往往采用借壳上市等并购重组手段实现证券化。由于借壳上市在发行审核上具有优势,同时从管理层的意图上看对借壳上市的监管也会比IPO更加宽松,因此借壳上市对IPO的替代一直持续。
哪些上市公司被认为是最好的潜在壳资源呢?渤海证券一位分析师则认为,第一是依靠自身经营无法改善业绩的公司,第二是短期偿债压力较大的ST股公司。北京一位大型实业企业的投资总监则告诉记者,选壳最关键是能不能顺利拿到控制权,第二是盘子不要太大。
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黄嵩认为,上市渠道不通、成本太高、不确定性太多,是“壳市”价格走高的主要影响因素。
其中,时间成本是一个重要因素。“企业要趁着业绩好的时候上市。我们投的一些企业业绩爆发性增长的时间,往往就在三五年间。借壳上市花几个亿不在乎,因为时间成本太高。况且购买会用支付股份的方式,不用支付那么多现金。”前述私募人士称,创业者套现需求一般比较迫切。
同时,监管层对并购给予支持政策,也是助推借壳上市的一个因素。今年10月8日起,证监会开始实施的并购重组审核分道制,对进入快速/豁免审核通道的项目,取消初审和反馈环节,直接提请并购重组委审议,加快了并购审核的速度。
事实上,11月份市场中并购几近疯狂。Wind数据显示,11月1日至11月15日A股市场涉及并购重组的事项61项,这一数目超过了8月、9月、10月三个月份之和。
“五年之前,买个壳可能一个亿多一点,但现在起码要三四个亿。”前述实业企业投资总监对记者表示,他们刚刚与一家壳公司签完合同。
上市壳资源之所以越来越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规模较小的壳公司已经被抢借,现在剩下的规模都比较大。之所以小公司抢手,一方面是因为支付代价可能较小,另一方面是寻求借壳的创业企业本身成立较晚,规模较小。“一般控制在1.5亿股股本以下,不然自己公司股本本身也不大,摊太薄没有意义。”前述私募人士称。
难降温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全文中,“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备受市场关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如果注册制改革真正执行,借壳上市会很快冷却,壳的价值会越来越低,直到没有价值。
但是,业界的另一个担忧就是,注册制改革短期恐难实施。其中判断新股发行很难放开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如果放开会造成市场大跌,而这是监管层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中国的资本市场所不能承受的。
这一观点的支持者认为,如果实行注册制,短期内资金面不会有太大变化,但另一方面符合法定条件的企业太多,证券市场的股票供给会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导致股市大跌。不少市场人士推测,监管层难以接受股市大跌,所以注册制改革并不会彻底放开,很有可能是变成“有管制”的注册制。
所以业界认为,借壳上市仍是三四年之内最佳选择。
黄嵩认为,在新的退市制度开始实施但新的发行制度还未实施的这段时期,“壳市”还将疯狂。
但是对于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他有不同看法。他认为,股市开闸或未来注册制开始实施,市场可能会出现下跌。但原因并非市场本身供给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投资者的预期。市场信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但是,信号可以慢慢一步一步地释放。现在《决定》里提出注册制改革,就说明未来这一定是个执行方向。对投资者而言,看到这个改革信号,投资行为会相应作出调整,信号会逐步释放。所以就算股价有跌,但也会避免突然的大跌。信号已经被逐渐消化。”黄嵩说。
他表示,IPO改革的一个重要性,就是要打破企业高价发行的圈钱现象。注册制实施后,企业发行市盈率可能会下降,对部分企业来说会缺少吸引力,这也会减少“上市圈钱”的企业对股市的冲击。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