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港交所收紧信息披露要求 打击新股“变脸”

2013-12-02 11:57:22 作者: 来源:凤凰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港交所近日收紧要求,今后新股提交的行业分析、营运状况及盈利估算,不容过分滞后,并且必须是上市文件刊发前10个交易日内的最新内容,堵截新股“神仙过海”,以牵强理由为公司业绩于上市后极速“走样”解围。

中华PE:

据星岛日报报道,港交所(388)倡新股提交“最新鲜”营运资料,防上市后极速“变脸”。港交所近日收紧要求,今后新股提交的行业分析、营运状况及盈利估算,不容过分滞后,并且必须是上市文件刊发前10个交易日内的最新内容,堵截新股“神仙过海”,以牵强理由为公司业绩于上市后极速“走样”解围。

保荐人及企业为求上市达标而“无所不用奇技”,早已是公开秘密。尽谷短期盈利、整靓盘数、隐恶扬善、以偏概全等披露手法屡见不鲜,投资者即使尽览上市文件内容,亦未必可轻易掌握新股实况和前景。

以去年上市的东吴水泥(695)为例,挂牌后49天即发“盈警”,理由竟然是内地水泥需求减少,拖低公司的产品售价。市场严重质疑何解内地水泥需求会忽然下降,更加不明白何解公司在上市前,无法预计这问题。究竟是“真的无法预计”,还是“刻意回避”,务求待挂牌“大局已定”后始和盘托出。

类似的极速走样例子还有很多,如豪特保健(6880)上市后3个月发盈警,理由是按摩椅产品需求低于预期、部分销售定单推迟,以及市场竞争加剧。卡撒天娇(2223)挂牌7个月后发盈警,原因是自营零售专柜佣金支出增加,以及员工成本上涨。年度“超购王”米兰站(1150)上市不足1年亦发盈警,所持理由是消费市道低迷,以及新店租金增加。

有熟知上市要求人士指出,市况逆转等客观环境因素,确非企业所能控制,但除非涉及国家政策忽然变调,或是市场发生突发事件(如当年雷曼倒闭等),否则“逆转”一般也要时间酝酿,保荐人及估值师等专业人士,应可用其专业知识作出合理评估;再者,员工成本增加、租金上升、同业竞争等因素,绝非突发事故,看不到为何这可解释公司业绩忽然转差。

港交所近日向保荐人及企业刊发指引信,要求新股提供“最新鲜”的业务、行业、市场或监管状况资料,指明必须“更新至上市文件日期前,不超过10个交易日”;换言之,新股不容以“滞后”资讯影响投资者判断,或是隐恶扬善,回避披露可预期的业务前景资料。

港交所今年3月刊发的“上市公司年度审阅合规报告”时,亦有点出相关问题,直指“上市公司上市后不久,业务即出现突然及未能预见的转坏情况,是极不寻常的事”,更警告新股如刻意在招股书遗漏重要资讯,或是上市后未能及时披露重大的财务变动消息,有可能触犯《证券及期货条例》。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