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机构退出现转机
2013-12-03 09:28:26 作者: 来源:国际商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发布,标志着首次公开募股(IPO)将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证监会表示,预计至2014年1月底,约有50家企业将完成程序并陆续上市,IPO重启时间正式明确。中国证监会11月28日最新披露的IPO申报企业基本信息表显示,目前IPO已过会企业共有83家,IPO重启后首批上市企业有望从中诞生。
逾六成过会企业具VC/PE背景
据投中研究院统计,在83家已过会企业中,具有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VC/PE)背景的企业有52家,在过会企业中占比达62.7%。从板块分布来看,上交所、深交所中小板及创业板过会企业分别有10家、30家和43家,其中具有VC/PE背景的企业分别有7家、16家和29家。深交所创业板是过会企业数量最多的板块,仍为未来VC/PE机构IPO退出的主要渠道。
自2012年11月2日浙江世宝(002703,股吧)上市以来,IPO停摆已逾1年,致使VC/PE机构退出之路严重受阻。此次IPO重启时间明确,IPO退出渠道将再次打通,让苦苦寻找退出渠道的VC/PE机构绝处逢生。
根据投中研究院统计,52家VC/PE背景企业背后,共有107家VC/PE投资机构现身,有望实现A股IPO退出。其中,参股2家过会企业的机构有6家,分别为深创投、鼎晖投资、金石投资、君联资本、东方富海及鼎恒瑞投资,其余机构均只有1家参股企业过会。
制造业过会企业数量居首
统计显示,有39家券商参与到目前83家过会企业的保荐承销中,过会企业数量居前的分别是国信证券、招商证券(600999,股吧)、民生证券和平安证券,分别有7家、6家、5家、5家企业已通过发审会。
其中,因相关保荐项目违规等原因而受到处罚的国信证券、平安证券等券商所保荐的已过会企业,或将无缘IPO重启首批企业名单。7月21日,国信证券和平安证券因涉嫌违法违规行为被证监会立案、处罚。出于审慎监管的考虑,证监会已要求对两家券商已领取批文的项目暂停安排后续发行进程。相关机构应对其负责保荐的项目认真复核,切实履职尽责,复核通过后才可发行。
从行业分布来看,投中研究院统计显示,目前83家已过会企业分布于15个行业,其中制造业有30家企业已通过发审会,占比达36.1%,居各行业之首。IT业、电信及增值、能源及矿业、医疗健康行业紧随其后,分别有12家、6家、6家、6家企业已过会。
从地区分布来看,统计显示,目前83家已过会企业分布于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逾五成(56.6%)来自北京、广东、江苏、浙江4个省市,过会企业数量分别为15家、14家、12家、6家。总体来说,过会企业地区分布较为密集,以经济较为发达的北京、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为主。
此外,《意见》明确指出,股票发行审核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监管部门对新股发行重在合规性审查,企业价值和风险由投资者和市场自主判断,审核机制改革取得关键进展。投中研究院分析认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意见的发布及IPO重启时间的明确,将对VC/PE机构产生三方面影响:
第一,A股IPO重启,对PE行业无疑是重大利好,IPO退出渠道的打开,让深处寒冬的VC/PE机构绝处逢生。
第二,在新的发行机制下,新股发行时间、发行价格将由市场自我约束、自主决定,新股发行“三高”现象有望得到有效抑制。这也意味着一二级市场的套利空间将逐步缩小,IPO退出回报率将逐步回归理性。在此背景下,VC/PE机构在投资策略和投后管理等方面都将发生显著变化。投资策略上,VC/PE机构将更注重价值投资,投资阶段由中后期逐步向早期转移;投后管理上,将更注重企业自身价值的提升,这样才能在上市时获得更多投资者的认可。
第三,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IPO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短期内并购退出仍是VC/PE机构的主要退出渠道。
(作者为投中集团分析师)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