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向教授借600万后失踪 疑设计高利息陷阱
2013-12-12 10:31:45 作者: 来源:南方都市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张海燕向教授借钱的借据。南都记者 黎湛均 摄
如今正供着数套房子,每月需还贷5万元左右。600万现金借出去了,房子只能卖掉,不然没有积蓄根本还不起贷款和亲戚朋友们的钱。——— 事主范教授
这是一个很老套的故事,和借钱有关,这故事经常都会发生,故事中总会有人笑嘻嘻,也总有人哭丧着脸。
这次哭丧脸的是一对中年夫妇,两人都是广州高校的教授,男主人公姓熊,女主人姓范,而笑嘻嘻的人则是熊教授的同学汪绍怡的“妻子”张海燕。因为“做生意”的缘由,两年时间内,张海燕向两位教授共借了近600万元,还向两位教授的朋友借款170万元。
今年10月份起,张海燕她不见了。
熊教授夫妇只得向警方求助,但至今没有眉目。
邂逅在广州
熊教授是湖南人,目前就职于广州某重点高校,来广州近20年的时间里,小日子总算是过得四平八稳,手头富裕,十分安逸。
外来人在广州站稳脚跟不易,离故土较远,相比较而言,老乡之间的感情会好一些。“更何况是高中兼大学的同学。”熊教授说。
熊教授说的是汪绍怡,两人一同读高中,并同在湖南师范大学读书,恰巧的是,两人又同来了广州拼搏。
据熊教授回忆,两人在广州的第一次联系是通过电话,那时他已在高校教书,汪绍怡主动联系的他,随后两家人开始频繁往来,每年都要举行家庭聚会。
“他的条件也很好,在广州做律师,购置了多处房产。”熊教授说,这些都是两人聊天时汪绍怡告诉他的。
从2000年到2011年的十一年间,两家人感情不错,但交往仅限于情感上,少有事业上的往来,直到2011年11月前后。
高利息回报
据熊教授的妻子范教授回忆,2011年10月的一次聚会上,汪绍怡的妻子加了其的Q Q,两人随即在网络上开始聊天,由于是丈夫老同学的妻子,范教授对对方也颇为认可,两人几乎无话不说,逐渐成为“闺蜜”。
2011年11月前后开始,张海燕以做生意缺钱为借口,开口借8万元,并承诺半月后归还本金,并附带4000元利息。想着钱不多,又是熟人,范教授便拿出8万元,而张海燕也很守承诺,半个月后本金利息一并归还。
约一个月后,张海燕又再次开口借钱,这次借10万元,利息也涨至5000元,范教授再次答应。如此一来一往,金额越来越大,到2012年12月,张海燕共欠范教授本金150余万元。
2012年12月的一天,张海燕又称,有一笔大工程急需用钱,希望范教授再借150万元给他,凑个300万元的整数。“金额太大了,我要求她给我写了借据。”范教授称,张海燕答应写借据。昨日,范教授也向记者出示了此张借据,上面签名身份证号一应俱全。据该借据显示,借款期限到2016年1月8日,张海燕需要向范教授分月支付4年利息共486万元。
失踪的闺蜜
和大多家庭一样,女主人范教授掌握着家中的财政大权,借钱一事范教授并未和熊教授商量,熊教授表示对此事一无所知。
今年3月左右,张海燕再次向范教授提出借钱300万元,或许是出于高收益的诱惑,或许是由于老同学这一纽带的保证,范教授再次答应。这300万元中,有一部分是亲戚朋友存放在范教授这里的。
看着范教授不停地向外借钱,并收回不少利息,和范教授关系较好的另一位教授也陷入其中,并同在2013年3月份向张海燕借款170余万元,此事也得到了当事人的证实。
据悉,该教授其中一张借给张海燕100万元的借据已于今年10月份到期,但钱却至今未归还。“虽然我的没到期,但每月的利息从9月份开始已经停止(支付),张海燕的人现在也找不到了。”范教授说,现如今自己正供着数套房子,每月需还贷5万元左右,“所有现金都借出去了,房子只能卖掉,不然没有积蓄根本还不起贷款和亲戚朋友们的钱。”
熊教授对此也十分沮丧,活了大半辈子,对方又是高中兼大学同学的妻子,生气之余又不知该说些什么。
事后,范教授曾找过张海燕,但此人早已不见踪迹,其只得转头寻找汪绍怡,但据范教授表示,汪绍怡称其和张海燕已于2009年前后离婚,此人的所作所为和他没什么关系。
昨日南都记者拨打了汪绍怡的电话,对方承认了自己的身份,但听明来意后随即怒吼着将电话挂断,而张海燕的4个电话均未能拨通。
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