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浙系PE成长之惑:90%未达10亿规模 10%的机构亏损

2013-12-25 12:09:58 作者: 来源:市场导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时至今日,私募股权投资已成为与银行贷款、IPO并列的浙江民营企业融资方式之一。自从 《合伙企业法》正式实施,激发了国内以有限合伙制的形式设立PE的热情,此后,一大批创投企业以有限合伙的形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中华PE:

时至今日,私募股权投资已成为与银行贷款、IPO并列的浙江民营企业融资方式之一。自从 《合伙企业法》正式实施,激发了国内以有限合伙制的形式设立PE的热情,此后,一大批创投企业以有限合伙的形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浙江PE的崛起也可以追溯到这样的一个时间节点。

2007年8月,浙江首家公开意义上的私募股权基金——温州东海创业投资有限合伙企业低调成立。此后,PE投资就像星星之火,迅速点燃了浙江人的资本热情。然而,与庞大的总量和规模相比,在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浙江股权投资企业却寥寥无几,并且,在经过了几年的快速增长之后,如今,浙江PE的热潮也逐渐开始消退,这个往日众人趋之若鹜的行业似乎在一瞬间陷入了冷寂。

浙江PE是否已经风光不再?大浪淘沙之后将如何发展,它的前路又在何方?为了解股权投资企业的实际生存状况,记者特别进行了相关调查。

PE依旧火热

杨耀是杭州一家股权投资公司的投资经理,浸淫这个行业多年,近段时间以来,他越来越发现,做这行的压力渐大。

压力之一来自激烈的竞争。

“现在做PE太多了,尤其是在杭州这地方。好项目人人都盯着,僧多粥少,就看你关系硬不硬、资源多不多、价格好不好。”他告诉导报记者,自己手头上原本有几个比较好的项目,结果由于种种原因,最终都被别人挖走了。

杨耀的感受直接在数据上得到了印证。

资料显示,在浙江的11个地级市中,名称中含“股权投资”或“创业投资”或“风险投资”的企业数量,以杭州、宁波、绍兴为多,数量最少的是衢州、丽水和舟山,而因民营经济闻名的温州和台州,股权投资企业的数量则明显低于临近的金华和宁波。

“一方面说明股权投资企业选择注册登记地时区位因素占据了非常关键的权重考虑,另一方面也印证了‘中小企业多,融资难,民间资本多,投资难’的两难两多问题,缺少优质的股权投资企业导致资本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通道无法彻底打开。”有业内人士表示。

从新增的企业数量来看,导报记者留意到,今年上半年全省股权投资企业数量相比去年同期也有所减少。

“主要还是环境有所变化,一个是整体经济形势不是很好,另一个是项目价格节节攀升,受制于二级市场的颓靡表现,IPO退出倍数一再回落。”杨耀告诉导报记者,这些都影响了人们做PE的热情。

不仅如此,记者还了解到,从2011年12月起,国家发改委《关于促进股权投资企业规范发展的通知》及各类相关监管政策先后出台,在业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其中的强制备案制度,设定LP出资额下限等,更是让PE界雪上加霜。

除了地区分布不均衡、新增企业数量有所减少,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浙江股权投资企业似乎更青睐于“合伙制”。

“合伙制最关键的原因是解决了激励问题。”杨耀告诉导报记者,合伙制会有压力,“没有业绩就意味着下只基金融不到钱”。

这同样也是合伙企业制股权投资企业在浙江更受欢迎的原因所在。

成长之惑

虽然目前浙江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私募股权集聚地,相关企业数量在国内也居于领先位置,但和其他省份相比,实力却并不如想象中那样强劲。

此前,“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年度排名榜单”揭晓,本土企业中浙江只有天堂硅谷和华睿投资两家企业进入前十,前50强也只有四家入围,与民营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甚匹配。

无独有偶。不久前,浙江工商大学管理学院进行的一次相关调查也显示,从管理资产规模来看,浙江股权投资行业发展水平并没有进入全国领先阵列,规模庞大具有区域影响力的股权投资企业及管理公司相对缺乏。

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肖迪介绍,在所调查的89家股权投资基金中,将近70%的基金所雇佣的人数都少于10人,而22%的股权投资企业的工作人员也只在10-30人之间。

此外,企业大多数还是相对较小,仍处于成长初期。其中,90%以上的股权投资企业所管理的金融资产都没有超过10亿元人民币,只有2-3个股权投资企业的管理资产规模达到30-40亿元的高水平。

“这和浙江整个经济发展情况有关。”中银投资浙商产业基金总裁裘政表示,就资源来看,浙江虽然中小企业众多,但符合PE投资方向的项目并不算多,走出去发展,又处于相对弱势。

不仅如此,和天津等地的股权投资企业相比,浙江PE也存在着一定差距。

“此前他们在发展股权投资方面并无多少先天优势可言,但凭借国家对滨海新区发展股权投资先行先试的政策东风,眼下天津在发展股权投资方面颇有些后来居上的态势。”肖迪说。

但在企业看来,和其他地区的差距只是缘于彼此市场定位有所不同,对浙江PE企业来说,更注重的是单个项目的规模和盈利水平。

导报记者留意到,目前,浙江股权投资企业大部分都处于较为健康的生存状态,只有10%的股权投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近一半以上的投资都有较好的盈利。

“这说明浙江股权投资企业运营总体利润状况较好,对投资人还是有较大吸引力的。”肖迪表示。

转型引导

采访中导报记者发现,目前浙江股权投资企业的健康状态与相关的政策引导不无关系。

较早时候,浙江已经出台《关于促进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构建多层次的股权投资基金体系。而作为股权投资企业登记管理部门的工商,也一直非常关注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多次开展专题研究,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2010年4月,浙江省工商局专门制定了《浙江省股权投资企业、股权投资管理企业登记办法》,在企业名称、经营范围、注册资本、股东出资、企业类型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统一和规范,集中解决了创业投资、产业投资等各种股权投资基金在工商登记中遇到的政策性问题,打通了民间资本对接产业资本的通道。

“把民间资本引导到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低碳等产业上去,从而推动浙江产业升级以及经济结构调整。”这是彼时登记办法出台的初衷。现如今,股权投资确实加速了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对接、融合,有力助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个有力的佐证是,浙江众多PE机构的行业投向与投资风格发生了明显的转换。

导报记者了解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能源、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目前最受浙江股权投资企业的重视,此外,传统制造业、现代农业等也是其关注的焦点所在。

从投资阶段来看,将近80%的股权投资企业都较为理性地选择发展期和扩张期投资,大部分的投资持续时限分布在2到5年之间。此间,还有一些PE也开始关注企业的早期成长,提前介入布点一些专业行业。

就地方而言,PE投资带来的资本积聚已然撬动了各地的产业转型。

此前,嘉兴南湖发行了首个银政投结构化集合债券基金“南湖烟雨”,其中除了政府、银行的资金外,还有300万元资金来自于风投。不仅如此,该区还与嘉源九鼎、万盛基金等投资机构设立了18个创投基金,基金总规模达40.36亿元。禾润电子、壹零生物、中国式斗牛等一大批新兴产业的创业企业从中获得了直接投资。

“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其一端连接实体经济,另一端联系金融资本市场,起到嫁接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之间的桥梁作用和优化配置稀缺金融资本资源的功能。”业内人士表示,从这个意义上说,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取向,很大程度上决定同时也反映了地方未来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前进方向。

导报记者了解到,2010年以来,浙江相继发起设立了管理规模50亿元的浙商产业投资基金,5亿元规模的省创投引导基金,投入2.5亿元财政资金引导设立了5只总规模达12亿元的基金,主要投向科技型、初创型中小企业。

与此同时,杭州、宁波、绍兴等市也纷纷设立各自的引导基金,杭州成立了40亿元规模的产业母基金,温州成立了规模30亿元的温州人股权投资基金,着力扶持创新型中小企业。

难题求解

尽管目前股权投资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被寄予厚望,但在PE界人士看来,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还是缺少人才,大部分企业都在大浪淘沙中隐去。”浙江天堂硅谷股权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袁维钢表示。

浙江泽睿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邹智豪也告诉导报记者,团队是股权投资企业最核心的资产,但这块恰恰是目前浙江PE企业比较缺乏的。

事实上,专业人才缺乏确实是浙江股权投资企业所面临的最大发展瓶颈,在浙江工商大学管理学院进行的相关调查中,34.8%的股权投资企业认为企业发展受到人才缺乏的制约。除外,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和资金缺乏也是股权投资企业发展面临的另外两大突出困难,分别占到困难认同度的31.5%和20.2%。

不仅如此,对大多数浙江PE企业而言,退出渠道也不顺畅。

“只有28%的股权投资通过IPO退出,出售和兼并退出分别占到28%和19%,回购和注销退出合起来占到25%。”肖迪称,以上数据表明浙江股权投资企业的投资退出渠道IPO还是占了大头。

“如果仅以上市作为退出渠道,难度其实很大。”邹智豪也告诉导报记者。他随后表示,除了退出渠道这些,PE界存在问题还有很多,比如PE价值过高以及PE腐败,等等。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姚铮曾经参与了浙江省金融业“十二五”规划的起草,他认为,浙江股权投资行业如何引入良性可持续发展道路,仍是一道未解的难题。

不过,就目前来看,这道难题一直在不断求解当中。

导报记者留意到,股权投资企业最为集中的杭州,已经在凤凰山南开辟了股权投资创业园。嘉兴南湖以省级金融创新试点为契机,正在加快股权投资企业集聚式发展。除此之外,省内不少地方也在大力培育和引进股权投资企业,并推出了不少配套措施。

不仅如此,一些专家也针对浙江PE企业反映的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意见和建议。其中包括,能否通过税收优惠、购房补贴、项目奖励等综合性措施,吸引国内外股权投资行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到浙江。

又比如,能否针对省内股权投资企业的骨干员工,定期组织股权投资高级从业人员培训班,邀请行业著名投资人、行业研究专家和政府职能部门官员,对股权投资行业的国内外发展趋势、风险控制实务、监管思路调整及国家宏观经济和政策走向进行专题讲座和培训,提高股权投资行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等等。

关键词:成长10亿规模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