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药卷入人造耳蜗学术造假 牵出定增的庞氏骗局
2014-01-03 10:23:08 作者: 来源:和讯股票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和讯网消息 1月2日,央视新闻报道,近日中科院院士王正敏遭学生王宇澄举报学术抄袭、科研剽窃等。(王正敏,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家。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2005年,王正敏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并且是当今耳鼻喉学界唯一的一名中科院院士。)王宇澄称王正敏至少57篇论文涉抄袭,还“克隆”国外“人工耳蜗”样机冒充自主研发。央视同时在节目中质疑人工电子耳蜗研发的自主知识产权是通过购买澳大利亚科利耳公司的样机,参考、模仿、破解芯片制造而来,其团队成员承认国产人工耳蜗非自主研发,65%引用国外技术,35%自主研发。
王正敏团队和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以各种名义向有关部门申报项目,上海市的项目就有13个,仅2012年就获得国家级项目两个,专项经费4000多万,其中国产人工耳蜗及临床技术研究项目获得国家卫生部专项研究经费2171万元,上海力声特人工耳蜗项目建设获得工信部2138万元。上海力声特则是上市公司海南海药(000566,股吧)控股子公司。
央视节目中出现的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是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卫生部听觉医学重点实验室王正敏院士人工耳蜗成果的基础上,由风投公司和医院国资等共同组建,是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公司建于2004年6月,坐落于上海市普陀区新曹杨科技园区内,拥有ISO13485达标生产场地1350平方米,注册资金1350万元。2011年海南海药通过增发投入1.6亿增资控股上海力声特公司51%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2011年年报显示持股91%)。
和讯网经过调查发现2004 年07月28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喉科医院(转让方)与上海力声特医学技术有限公司(受让方)签订一份转让技术(多道人工耳蜗技术),根据转让合同记载;受让方支付技术转让费300万元并按销售额给予转让方提成,经双方确定提成额自合同技术的产品正式销售之日起5年内,按产品利润的25%给予转让方,5年后15年内,按销售额的5%给予转让方。上海力声特是海南海药的控股子公司,因此海南海药也因此卷入了此次的学术腐败案件。
和讯网就视频中的专利问题致电澳大利亚科利耳上海办事处,就公司是否会就此事提出专利维权?科利耳上海办表示相关负责人正在出差,建议和讯1月3日早上致电沟通。对于专利的事情海南海药证券事务代表告诉和讯网,当初是上海力声特在转让协议中签署过专利协议的,如果出问题的话协议单位是要负责的。
海南海药持有上海力声特股权之谜
海南海药2010年年报披露的子公司情况,并未有持股上海力声特股份。公司2009年定增公告中称上海力声特股东会根据上海东洲评估有限公司评估报告估值作为参考,同意发行人(海南海药)增资16,734 万元,其中1,405 万元计入注册资本,其余15,329 万元计入资本公积。增资完成后,海南海药持有上海力声特51%的股权。
而到了2011年年报和2012年年报则显示该公司注册资本 15,295 万元,主要从事医疗器械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医疗器械生产、销售,公司持有其91.17%股权。从定增增资51%的上海力声特莫名增加至91.17%,就此海南海药证券代表说这个不用公告?同时表示在准备上海力声特事情的公告,等晚些时候再做答复(截止发稿并未收到相关答复)。
更为蹊跷的是到了2013年海南海药发布定增的实际投入情况说明书,预计2013年12月底项目投资完毕,实际投入上海力声特8600万元,与之前募集资金使用说明想去甚远,从预案公司1.6亿获得公司51%的股份,到了2013年实际只投入8600万元获取91%的股份,不知道是海南海药的财务数据出错,还是这个定增本身就是海南海药大股东自导自演的闹剧?
海南海药画饼定增项目 “人造耳蜗”业绩难达预期
2009年海南海药因定向增发募集资金投向人工耳蜗项目,受到市场追捧,引来王亚伟旗下华夏大盘和华夏策略大举建仓,海南海药股价也从2008年的9块多钱飙升至最高30.74元,公司将增发底价由13.57元/股上调为16.31元/股,发行数量由5000万股—7000万调整为不超过7000万股,募资8.1亿元,用于增资上海力声特用于人造耳蜗扩建项目、年产390吨头孢中间体建设项目等。定增方案于2011年年中获得证监会通过,根据定增预案,人工耳蜗项目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29.47%,静态投资回收期2.4年(含建设期)。实际情况则是上海力声特连续两年完不成定增的预期利润。
海南海药2012年年度报告披露,在定增预案中大股东南方同正预计上海力声特2011年净利润应不低于285万元、2012年净利润应不低于1,210万元、2013 年净利润应不低于2,649万元。而实际情况是上海力声特2012 年经审计的净利润为306.17万元,低于相应年度盈利承诺903.83万元,南方同正以现金方式补足。
海南海药解释未实现盈利预测的原因主要是上海力声特生产的人工耳蜗属全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进入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过程,上海力声特本着谨慎的原则,将逐步扩大销售规模;另2012年为上海力声特提供芯片的企业发生火灾,影响芯片供应,对销售也有一定的影响。
到了2013年海南海药半年报,上海力声特人工耳蜗项目营业收入仅334万同比下滑52.64%,完成2013年2649万元的利润已经是不可能的,而大股东也为现金补足做出了预留。
庞氏骗局:定增项目资金使用一半又抛定增
和讯网调查发现2011年海南海药定增募投的项目上海力声特人工耳蜗扩建项目完成25.71%,年产390 吨头孢中间体建设项目建设完成34.65%,海南海药技术中心及产品研发建设项目完成25.88(截止2012年底)。海南海药于年中披露了2011募投资金使用情况,三个项目基本上于2013年12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是公司实际使用额度比当初定增承诺使用资金大大缩水,人工耳蜗项目扩建预计投入1.6亿,实际只投入了8600万,390 吨头孢中间体承诺使用4.9亿,实际投入2.3亿,海南海药技术中心及产品研发建设项目预计投入1亿,实际使用5600万,按照公司定增7.7亿的项目投入,实际只使用了3.8亿,不到募集资金的一半。
在距离海南海药定增募集8亿资金投入项目尚未建成投产之际,2013年7月24日海南海药再度抛出了非公开发行方案,拟定向增发5440.70万股募资5亿元,其中不超过2.6亿资金用于归还银行贷款。第一次定增未使用资金就有3.9亿,而再度定增不得不令市场担忧海南海药的资金链条是否出了问题?
截止2013年三季度,海南海药总负债18.8亿,总资产34.5亿,资产负债率高达54%。而公司负债增加主要来自于流动负债的增加,短期借款4.8亿,教2012年增长33%,这也是海南海药负债增加的主要原因。公司就此事咨询海南海药证代,相关方面表示已经记录下来,会与财务沟通后再做答复。对于2011年募投资金未使用完又募集资金,海南海药证券事务代表表示,2011年募投资金使用要到项目结束才能出来。
庞氏骗局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庞氏骗局在中国又称“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而海南海药的2011年定增资金只使用了一半,又急着进行新一轮的资金募集,其中募集的资金一半用于偿还银行贷款,不得不让市场质疑海南海药定增是否是一场庞氏骗局?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