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大资管时代加速开启 银行保险雄狮觉醒

2014-01-06 13:50:17 作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几个世纪前,哥伦布、麦哲伦等人那场在海洋上玩命的探索,开启了欧洲伟大的“大航海时代”,并带领全球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

中华PE:

几个世纪前,哥伦布、麦哲伦等人那场在海洋上玩命的探索,开启了欧洲伟大的“大航海时代”,并带领全球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

而当下,监管层的开放支持、行业从业人员的创新热情、互联网技术的鼎力相助,使得“大资管时代”这一中国金融业竞合趋势席卷而来。

“这注定是一个伟大的革新时代!”上海一位公募基金总经理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道。2013年中国金融业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将这一年称作“中国大资管元年”也几乎成为业内共识。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有业内人士这样描述这个行业的日新月异。对于业界所寄望的2014年将成为“大资管时代”的加速开启之年,这场“混业比拼”中,各个细分领域又将如何融入这个时代?

公募:传统资管的创新与坚守

在中国资本市场,将公募基金列为传统资管较为恰当。而2014年,如何守住自己在资管行业的原有地位,无疑将成为公募基金这一年所必须面对的难题。

2013年,尽管主要投向标的A股市场的表现再次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中垫底,但公募基金的表现却成为近年来最好的一年。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公募基金的整体资管规模成功实现了小幅增长。子公司业务的如火如荼让公募基金成功从高速增长的信托业务中分得一杯羹;专户业务已经进入期货等高风险领域并风生水起……最亮眼者无疑是天弘基金与阿里巴巴[微博]联手推出的“余额宝”,推出半年管理规模超过1800亿元,这种表现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2014年,面对大资管时代的加速公募基金如何坚守?接受记者采访的基金从业人员无不表示创新将是唯一法宝。在证监会披露的新产品发行目录里面,记者发现多种创新产品已然在册,不出意外,今年将会出现在投资者的视野当中。“多空分级的产品出炉,将很好地解决公募基金只能在单向性市场中赚钱的问题。”有基金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而在2014年,随着监管层态度的日益明朗,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创新产品出现,有效解决公募基金的诸多顽疾。”

而国务院近期下发《国务院关于管理公开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给公募基金行业再度注入一剂“强心针”。公募基金个人股东的相关规定出炉,让一直被称作公募基金顽疾的股权激励难题得以顺利解决,这也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公募业2014年迎来的首个大利好。

另外,对于风生水起的互联网金融,公募业在2014年也需要思考更多。天弘基金成功跻身行业规模第二的成绩虽然斐然,但业界也要看到淘宝基金店铺上诸多权益类产品在上架多日之后无人问津,不得不尴尬下架的现实。“如何将互联网金融从互联网货币基金变成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是我们未来需要认真思考并加以探索的长久命题。”北京一位公募基金人士表示,“相信2014年会有更多新的形式以及产品出现,毕竟互联网渠道对于公募基金而言太重要了。”

“大资管意味着更多的竞争者,而且竞争将更为惨烈。”南方一家大型公募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但万变不离其宗,资管的本质是资产管理,无论如何创新都必须给投资人合理有效的回报。相比新进者,我们多年的职业习惯将成为竞争利器。”

券商:新生力量典型代表

券商资管业务因为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曾经一度缺席于中国资本市场。但随着监管层态度的转变,已然成为“大资管”行业的新生力量,并在高速地增长着。

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券商这个领域对于中国资管行业而言几乎依旧是一张白纸,未来发展空间难以估量。在过去的两年,多家券商开始将原来的资产管理部门单独出来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这是券商大踏步迈入资管领域的开始。而先行者的成绩更是让跟随者“眼红”。统计数据显示,成立仅两年多时间的国泰君安证券[微博]资管公司所管理的客户资产规模已经从最初的90亿元增长至超过1000亿元。

面对2014年,券商行业依旧大有可为。“新三板”大扩容的全面展开,新的一年IPO即将重新开启,成为券商新的一年最大的盈利增长点;而股票质押式回购等创新业务在经过一年多的历练之后无疑将在今年进一步发展。而中国金融产品的极大丰富也令券商激动。“中金所、上证所推出的期权业务也将成为券商行业未来新的较大的利润增长点。”有券商人士对记者表示,“在国外做市商制度十分成熟,比如高盛的做市商收入占比相当高。随着国内期权产品的推出,券商作为做市商首选必然会迎来高速度的增长。”

银行保险:雄狮觉醒

几个世纪以前,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尽管拿破仑希望它一直睡下去,但中国最终还是觉醒了。

对于中国资产管理行业,银行、保险则无疑是其他资管机构眼中的“沉睡的雄狮”。种种迹象表明,它们开始觉醒了。

“过惯了好日子的银行、保险机构才是资管行业的最大竞争对手。”有公募高管人士如此对记者表示,“这不表示它们不会醒来,以往它们不屑的业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来蚕食,它们必然会有反戈一击的那一天,到了那个时候,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以想象得到。”

没错。2013年,“余额宝”等各类宝们的风生水起已然让银行整个行业感受到了不安。虽然“余额宝”目前千亿级的“吸储”能力相对于银行业动辄万亿的体量而言,依旧是“九牛一毛”,但长此以往,银行是否会看着“宝宝们”一步一步地蚕食?答案是否定的。就在“余额宝”风靡市场不久,建设银行就发表了一篇名为《余额宝又一次改变了银行》的研究报告,业内随即也传出建行即将推出类似产品的消息。

而相对于四大行,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步伐则要快得多。2013年临近年末,平安银行推出类“余额宝”产品平安盈,民生银行也在紧锣密鼓酝酿推出电子银行卡……种种迹象表明:银行已醒。

保险行业同样如此,只是受累于行业的特殊性,其步伐要比其他金融机构稍慢,毕竟稳妥是其第一要务。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坐拥大量资金的保险行业不会眼看着别人“吃香喝辣”。2013年,多家保险公司就从公募基金挖角筹建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去年6月份召开的保险投资改革创新大会,多项新政推动保险行业全面进军资产管理领域……

信托业:如何平稳度过?

信托,这个过往几年间中国金融市场最大的“土豪”,在经历了奇迹一般的高速增长之后,2013年开始受到多个同行的侵蚀。而业界普遍认为,2014年整个信托行业或许最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平稳度过”。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1月底,中国信托业的资产总规模达到10.67万亿元。“这让我们这个行业瞬间就沦为‘民工’了。”有基金从业人员对记者表示,“我们折腾了十几年,最多也就三万亿。”

不过,信托业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接踵而至。有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一季度将有2.9万亿元的信托要到期兑付,而这些即将到期兑付的信托产品多数投向都集中在房地产领域。而在过去的2013年,信托兑付危机的消息也是不绝于耳。2014年到期的产品能否顺利兑付?便成为了悬在信托业头顶的一把利剑。

在近日召开的2013年信托业年会上,监管层相关人士提出对信托业治理体系问题的八项意见。有不少信托人士都认为,2014年将是行业变动最大的一年,未来监管层可能将推出信托产品登记系统,并实行分级管理、分类经营制度,甚至表示可以考虑将生前遗嘱引入信托业。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不难看出,尽管信托业多隶属于大型金融机构、央企或者地方政府,但同样隐藏着诸多风险,毕竟整个行业之前的步子迈得太快。

投资者:最大受益者

用“渔翁得利”来形容大资管时代的投资者似乎有些不妥,但投资者在整个资管行业的竞合过程中成为最受益的一类群体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资管时代”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毫无疑问,这个时代投资者将拥有更多的选择、更大的话语权。

“金融业诞生的初衷就是希望打造一个资金体系,用来反哺实体经济,带动经济的发展。”有金融机构高管对记者表示,“‘大资管时代’的到来将会使得金融细分领域的竞争更为激烈,从某种程度上就会稀释资产管理公司的盈利能力,从而将更多的利润分享给实体经济。所以我个人认为,‘大资管时代’最终受益的将会是投资者以及需要资金支持的实体经济企业家。”

的确,多位业内人士都对记者表示,“大资管时代”给各个资管行业带来更为充分的竞争,投资者将拥有更多的选择。“竞争越激烈,投资者的忠诚度就越低,没有长期稳定可观的收益给予投资者,你的客户很快就会成为竞争对手的客户。这将倒逼着资管从业者更多苦练内功。”有券商资管人士对记者如此表示。

关键词:时代加速开启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