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神”曹仁超:马年炒趋势 不要买大细
2014-01-15 13:35:05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14年元旦刚过去不久,蛇年将过,马年将临,后市如何布局?
1980年开始,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经济进入再平衡期;但全世界社会贫富差距却在扩大,主因是列根总统、戴卓尔夫人为首的西方政权采纳佛利民经济政策,令各国境内富有阶层积聚财富能力大增,变成富者愈富,中产阶级却陷入没落期,M形社会出现。
1980年前是富国与贫穷国家差距很大,自1990年起蔓延至其它国家及地区内部,首先是日本、香港自1997年起、美国自2000年起,社会内贫富差距日渐扩大,因为发达国家将工序及服务业出口,令发达国家境内工人阶级收入,其后是中产阶级的收入,与社会上20%富有阶级的收入差距日益扩阔。
今天在贫穷国家境内亦有豪宅、高级消费场所,发达国家境内亦有贫民窟,全球发达国与新兴工业国之间的差距缩窄,同时社会上贫富差距却日益扩大。
社会重返过去经济结构,即20%为富有阶级(其中0.1%是超级富豪),50%为中产(数字仍在下降中),30%为贫穷阶级,结束1967年至1997年的阶级流动时代。那段日子由一个阶级晋身另一个阶级十分容易。
世界贫富走两极
香港自1997年起、美国自2000年起中产变成富裕阶级,或贫穷变成中产阶级极之困难;至2014年,年轻一代港人欲跨越阶级更是难上加难。单单靠读书成绩好已不可行,社会走向两极化,形势对中产阶级极之不利。
2007年5月起,人民币开始升值,令中国日渐失去“三廉优势”,即廉价劳动力,廉价资源、廉价土地成本。告别GDP高增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最终能否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成为马年最大考验。香港过渡期只需三年(1981年下半年至1984年上半年),由1984年8月起香港GDP由内需拉动,重新恢复较高增长。中国由2007年第四季开始进入经济转型期,至今已有六年了,能否在第七年(马年)进入10至15年GDP中等增长期?仍不清楚。
理论上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但春寒往往较冬季更寒冷,近年全球社会主义思潮复苏,过去发达国家透过税制改革令社会财富分配稍为得到平衡,新兴国家当财富分配两极化,通常走向不稳定,例如埃及、西班牙及泰国等。
持强沽弱赢面高
香港这个特区因为不能改变税制(《基本法》不容许),会否因为贫富日渐两极化而一步步走向不稳定?
虽然政府已推出关爱基金、筑福香港等计划去帮助穷人,可惜作用不大。马年展望:香港社会贫富差距问题继续困扰整个香港,令社会走向不稳定。中日之间矛盾升温虽然不会引发战争,但可影响日本企业在中国发展及中国向日本出口。
泰国两党之争令经济进一步滑落,在可见将来仍无法解决,印度尼西亚情况亦不乐观、北韩局势令人担心。2014年中国政府在习李领导下能否走向廉洁及高效率,上述种种因素令外资在可见的将来,仍不会大量回流东南亚及香港,令马年经济展望阴晴不定。
2009年3月,美国联储局实施QE政策,根据PIMCO主席格罗斯(Bill Gross)计算,过去五年美国上市公司每年回购约1万亿美元股票,即在过去五年美国大企业将赚回来的钱主要用作回购股份而非投资(2014年2月起联储局仍未退市,只是减少买债).2013年黑石集团(Blackstone)发债集资用作购买美国房地产(行情 专区)收租,赚取租金与债券利率之间的差距。下月新上任的联储局主席耶伦乃典型鸽派,即低利率环境持续,令不少美国企业或个人仍继续借钱买楼收租,意味2014年美国股市及楼市不会太差。
各位有没有在伯南克QE政策下受惠?下月他退休了,透过QE政策令各项资产升值,金价牛市在2011年9月结束,债券市场亦一样,至于股票及房地产方面牛市是否结束?香港恒指自2010年第四季开始不济,楼价自2013年第三季开始亦死气沉沉。
过去40年,即1973至2013年,标普500(行情 股吧 买卖点) P/E见20倍后结束牛市,2000年那次标普500 P/E升至36倍才结束牛市。目前标普500 P/E升至18倍,后市又点睇?过去一年(2013年)有人呱呱叫牛市结束,至今仍未实现(旺市莫估顶),到底由2009年3月开始的美股牛市何时结束,No body really knows anything,世上无先知,不过扮先知者通街都是。
2014年中国政府致力解决信贷危机,尤其是地方政府债务。相信中国经济不会塌下来,理由是2014年中国情况并没有如1994年“三角债问题”那么严峻,当年在总理朱镕基领导下亦能安然度过(那年全世界仍在制裁中国).2014年中国政府有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足够应付地方债有余……。
已故总理周恩来早说过:困难总会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总较困难多。2014年上半年A股指数仍是横行,出现个别发展,例如天然气取代煤的地位,上述情况大大增加电力(行情 专区)公司的生产及炼钢成本,令经济进入调整期。
蛇年香港科网股与赌场股行大运,资源股、公用股、地产股则无运行。最成功的投资者是那些short the worst stocks, and buy the best ! 各位可利用过去本人曾教大家的R/S(Relative Strength)投资法,强势股才买,弱势股则只可抛空!
新岁非晴也非雨
蛇年跌到四脚朝天的股份,马年能否翻身?风水轮流转,问题是何时而已。年年难过年年过,如你认为蛇年投资已十分困难,便不应再做投资者了,做个普通人算啦。欲成功必须多做功课,知识代表力量。蛇年精于选股者可赚取100%利润,反之普通人损失超过50%亦比比皆是。
不要预测,请追随趋势,趋势形成后才加入,趋势结束后才退出。
金融市场信息太多,多到令人眼花缭乱,不要说普通人,甚至专业投资者亦疲于奔命。如何做一个精明决策者?例如1970年至1997年的香港通胀是wage-pull(工资上升令物价上升),2003年至2013年的香港通胀是currency collapse因美元汇价回落所引发。
马年两大通胀压力(工资上升或货币崩溃)皆不大,既非晴天又非下雨,可以说阴晴不定。既没有太高的通胀,通缩又未出现,进入金发女郎(Goldilock),在如此客观环境下,如何制订马年投资策略?
金价走势同一般人所“信”不同。1975年至1979年金价与利率齐齐上升,1980年利率再升,金价却大跌。1981年至1999年利率无论升降,金价都是反复回落。2000年起利率回落,金价又上升,证明“利率与金价”升降没有直接关系。
通胀亦一样,1980年至1999年美国通胀年升幅下降,同期金价回落,2000年至2007年美国通胀率未见大幅回升,却令金价上升。2009年3月至今联储局推出QE政策,令金价升完又跌,原来增加货币供应,金价一样可升可跌。
马年金价又点睇?值得注意的是,由2002年开始的上升趋势(250天线)在2013年已失守,即金价大方向仍是偏淡,加上目前金价只处于合理水平,仍不算便宜,买十両八両旁身无妨,视作马年投资对象仍太早。
美国的货币宽松政策在耶伦领导下最少维持多12个月。2013年标普500指数上升29.5%,同期MSCI亚洲(不包括日本)指数只上升3%,长期以来MSCI亚洲GDP增长率较美国高。上述情况不会长久维持,或迟或早亚太区股市将恢复大幅上升,是否由马年开始则没有答案。转角市可能在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甚至第四季才出现,目前需要的是耐性。
大部分投资者都在不合适时间离市及入市。例如2003年4月受沙士疫情影响而不敢投资住宅楼市,2007年9月受港股直通车谣言刺激大量投资港股,2008年9月受金融海啸影响而抛售股票,错过了2009年至2010年恒指大幅反弹。
免费贴士累街坊
大部分投资者最大的缺点是:应该入市时恐惧、应该离市时贪心。当“趋势”形成之时不肯入市,例如2000年金市、2003年楼市及股市;当趋势结束时又不肯离开,例如2011年金市及2013年楼市;加上不肯付钱请专业人士代为管钱,只想攞免费贴士(世界又点会咁便宜).
香港投资市场一如外国先进金融地区,已进入炒股不炒市时代,散户缺乏这方面知识,买卖股票仍然如买“大细”,又怎会有好成绩?
春节期间大家不妨停一停、唞一唞。一年之计在于春,业精于勤,没有做功课何来好成绩?趁新春佳节大家好好计划马年投资大计。2009年起美股出现V形反弹,港股是W形、A股却是L形,马年又如何?过去经验是上年度美股上升20%或以上,第二年保持上升机会高达64.5%,出现回落的机会是7.4%。换言之,马年美国经济出现衰退(GDP连续两季负增长)的机会不大。
美国10年期国债升至3厘后,未来上升空间已不大,估计最高可见3.5厘,对股市影响力已有限。美国上市公司在2014年纯利仍有机会上升6%以上,在纯利升幅倍于利率3厘的情况下,马年美股表现又怎会差?港股平均P/E更只有11倍,相信亦不会太差,相信一如蛇年,马年港股波幅不少!请继续利用R/S挑选强势股。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等到秋来冬又至,收拾书包好过年!你不想读书,永远会找到借口,你不想投资,道理亦一样。请问哪一年没有危机?Think positive,成功人士永远保持乐观精神,不向困难屈服,在危机中找寻商机。蛇年如此,马年亦如此。一个趋势形成后通常维持「数年」,少点做“即日鲜”,买入一只好股,在趋势未完之前,请不要赶着卖掉!
投资愈老愈精明
今天,毕非德的个人财富已超过600亿美元。在60岁那年他的身家亦只不过30亿美元,即余下570亿美元财富是他在60岁之后才赚回来。如果你25岁开始投资,60岁退休,即使有毕非德的天分,你的财富相信仍然有限。此乃为何“富”字后面通常加个“翁”字。十个富翁九个在他60岁之后才大富。只有打工仔才有退休年龄,投资者则愈老愈精明。
天增岁月、人增智慧,在投资市场姜愈老愈辣。摇滚的石头不会生青苔,在股票市场做即日鲜者,本人保证他不会发大达!学习“趋势投资法”,学习R/S投资法(平嘢无好、好嘢无平),摆脱散户心态,做一个精明投资者。
There is always opportunity in the market, if you know where to look. 不要一朝被蛇咬,一世怕草绳。马年一如蛇年,同时存在赚取100%利润及亏损50%的陷阱,精于拣股者,胜利永远与你站在一起,成功不是靠运气,学精于勤疏于懒,投资失败者,80%与不肯做功课、一味信运气有关。
蛇年将过,马年快来临,在此时此地宜好好检讨过去,计划将来。
曹仁超:2014年投资“坐和望赢” 追随趋势要耐性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2013年表现最出色是日股,升幅近六成,道指升幅亦超过25%;反之,恒指只见“V”型反弹,除赌场股及腾讯(700)等科网股升幅较大外,无论地产股、公用股、银行(行情 专区)股表现皆一般。
美联储最快2015才退市
2013年12月18日,美国联邦储备局宣布2014年1月起每月减少买债100亿美元(不是退市,最快2015年才退市),目的是令经济完成“软着陆”而非制造另一次金融海啸。
道指由2009年3月开始的牛市至今已有57个月(上一个牛市由2002年底至2007年10月,共63个月),人们开始担心道指牛市在2014年结束。不过,天天叫“天要塌下来”是没有用的,2014年投资小心点便已足够。
自2009年3月开始的道指牛市与前不同,动力来自联储局的量化宽松(QE)政策,目的是对付2008年9月金融海啸后银行界的“去杠杆化”。两股力量互相冲击下形成资产价格由2009年3月起大升,使富者愈富;反之CPI升幅不大,工资加幅亦不多,打工仔面对隐性通胀压力,怨气日深,示威行动在世界各地无日无之。但示威是解决不了上述问题。
透过QE政策刺激资产价格上升的力量逐渐消散:2011年9月金价开始回落;2012年第四季开始美国10年期债券孳息率亦在2.5至3厘之间上落;2013年第三季香港房地产亦渐渐感到“双辣招”压力,加上特区政府在2013年第四季开始增加土地供应令楼价回软。
恒生指数能否在2014年突破2010年10月的高点24989点另创新高,则很大程度由中国政府能否落实三中全会的决定而定。任何“改革”都是未见其利,先见其害,先苦后甜,相信三中全会的措施未落实前,恒指大部分时间在22000至25000点之间上上落落。2014年,我们面对通胀与通缩两股力量角力,令投资市场千变万化。
中国GDP高增长期由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落实开始,至2007年10月结束,2008年9月金融海啸后,中央推出4万亿元人民币刺激经济方案,令2009及2010年GDP增长率一度重返10%,但同时令通胀率加剧、楼价狂升。2009年8月起,人行透过加息使GDP增长率放缓,2012年已改为“保八”(即GDP增长率保持在8%),2013年再降至7.5%,未来日子估计GDP增长率只有7%(GDP增长率一旦低于6%,中国失业问题便恶化),代表中国经济进入中度增长期,一如1984至1997年的香港,透过消费带动GDP保持中度增长。在这段日子里,香港工资与楼价齐齐高升,2009年起的中国亦类似。假设2014至2020年中国GDP仍可保持平均7%增长,香港经济不会差到那里,起码较过去20年的台湾好。
2014投资“坐和望赢”
在上述假设下,2014年香港投资环境大致上可归纳为“坐和望赢”。2014年中国城镇化可支持一线城市楼价进一步上升,消费市场保持双位数增长;至于国退民进政策,2003年三中全会已提出过,但未能彻底执行,这一次是否另一次雷声大、雨点小?还是真的落实?有待观察。
作为投资者不要惧怕市场风险,以勇气、知识及信心取代恐惧感,不要因为怕失去而不去拥有。任何投资都带有风险,因恐怕失败而不去尝试又怎能成功?2014年1月起,联储局只是减少买债规模、2015年才退市。联储局如此小心翼翼,目的是避免美国经济陷入日式衰退(通缩较通胀更可怕);未来油价回落相信可令美国GDP增长率保持在2%或以上,2014年美国出现经济衰退(GDP连续两季负增长)机会不大。
追随趋势要耐性
去年是Stock-Pickers Market,2014年面对联储局减少买债,但利率仍未回升,相信恒指进入上落市机会最大。2013年赌场股、科网股大放异彩,2014年哪些板块接力?过去被过分抛售的股份能否回升?2014年你的投资成绩,由能否选中今年上升股份决定。
每年都有“出色股”及“失色股”,拣股不炒市自1997年起已在港上演,已非什么真知灼见。做一个有分析能力的投资者,以去年为例,有多少股份升幅达100%以上?又有多少股份下跌50%或以上(其中不少是资源股)?投资目的是为了致富并非证明自己是先知(世上无先知).2009年那年不是有人大叫双底衰退吗?认为2013年股市出现大崩溃的人亦不少,个人对这些言论早已没有感觉,追随“趋势”需要耐性。
2014年1月起联储局减少买债规模,天不会因此塌下来,一如2013年QE3未能令金价上升(因为通胀压力在下降中);去年科网股、赌业股及药物股上升,不少在美国上市的生物科技股升幅更超过100%,上述情况于2014年会否蔓延到中国及香港?
不要迷信专家,例如约翰保尔森在过去两年不是一样看错金价大方向吗?深入了解、细心分析才是投资之道!
不要让贪念或恐惧感占据你的脑袋,细心观察、小心求证才是致富之道。
2014年联储局努力在通胀与通缩之间找寻平衡点,例如CPI升幅少于2%、GDP增长保持在2%或以上,令美国经济维持在“Goldilock”期,即不太冷亦不太热,刚刚好,虽然不容易做到,但不要低估“耶伦”的智慧。
香港股神曹仁超:明年应转投生物科技和医疗股
据港媒报道,科网股王腾讯(700)今年股价表现令投资者赞叹不已,以昨天收市465.8元计算,2013年以来累积升幅高达87.07%,为第3大升幅蓝筹股,仅次于两只屡创新高的澳门博彩股银娱(027)及金沙中国(1928)。《信报》首席顾问曹仁超(曹Sir)直言,腾讯股价已上升超过10年,属于牛尾汤,明年投资策略应转投生物科技及医疗股。
曹仁超早于年初已向本报读者预告,港股今年将呈V形发展。虽然成功捕捉港股大方向,但面对今年股王之一腾讯的巨大升幅,他也承认走漏眼,我总不相信有投资者会由4元持有至450元,眼也不眨,所以我管理的基金早于其股价升至320元已沽出获利。
科网股一将功成万骨枯
“10年了,腾讯由2003年至今已升了10年,虽然味道好好,但这煲肯定是牛尾汤,而不是牛头汤,若有资金在手,倒不如考虑初生之犊的生物科技股。”他说。2013年科网热潮重临,升势是否可持续至2014年?曹仁超认为,科网行业的确大有前景,但说到底,科网股都是一个“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游戏,风险很大,故坦言自己没有兴趣。
众多行业之中,曹仁超较为看好医药(行情 专区)股,认为该行业于2014年前景非常亮丽,“随着人口老化,中国14亿人口,只要占到1%市占率,就相当于1400万人的生意,this is another dream。”但他提醒投资者,在选股方面需要较为审慎。其中尤以一些销售专科药物如心脏、糖尿、血压等高技术医疗企业,较值得看高一线。
“不要再以为持有内银股便可以发达,这些时候已过去。”他重申,并非不看好银行股,只是任何企业都有周期,银行业便踏入成熟型尾段,业务可发展空间已不大。
对于本地地产股,他则坦言已进入凋谢期,“本港楼价已升至每方呎1.5万元,即使楼价再创新高,但本地地产股表现却较去年同期落后,只因地产股投资者已开始担心这个市场已过度成熟,再没有增长空间。”
至于内房股,虽然处于增长期,但风险也相当高,“以深圳楼价计算,由2003年至今已升10倍以上,出现一个调整期又有几奇怪?”
不过,曹仁超笑言,若然三中全会所推行的改革,如反贪污全部如期落实执行,内地股市则值得给予16 倍市盈率,而恒指目标即使高至31000点,也只是保守估计。如果未能如期落实执行,相信2014年全年港股走势很大机会与今年相若,呈V形发展,恒指更有六至七成机会在22500 至25000 点(今年恒指上一个高位为24111点)区间上落。
曹仁超形容,明年1月份港股仍处于安全区,皆因耶伦将于1月24日才接任美国联储局主席,相信上任初期不会立即启动减少买债,故此该月大市表现仍然稳定,惟踏入马年(2月)后将开始波动。他认为,现在全球经济只是谷出来,说到底,全球经济仍然疲弱,尤其美国经济也非如市场想像般理想,相信美国今年退市机会不大,只会继续出口术微调,以左右大市的走势。(凤凰网)
“香港股神”曹仁超:投资秘诀是永选“青春股”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我太太是28岁的,但是婚姻不可以这样,股票市场是可以的,投资永远要买这些青春股
日前,有“香港股神”之称的曹仁超接受宁夏卫视《中国经营者》专访,就2012年股市、楼市等领域的投资策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以下为曹仁超观点摘录。
“春天”已至,“气温”尚冷
2012年应该是蛮好的,所以我蛮乐观,尤其是中国,2012年会比去年好很多。
牛市二期往上走的时候是很慢的,和2009年不同。2009年是牛市第一期,中央放了四万亿,所以它涨上去了,然后中央发现问题来了,所以收紧这个银根,已经收紧两年了。刚刚开始放松银根,这次是慢慢来,股票市场涨上去也是慢慢来的,不用急,我自己看有两年到三年的行情。慢牛来了!这次调节已经完成,往上走的日子来了,但是很慢的。“春天”已经来了,但是“天气”还是蛮冷的,要小心。应该是播种期,从去年10月份开始,我一步一步将自己的钱放进股票市场。我相信A股市场应该是今年第一季度,可能过了新春之后就看到底部了。温家宝也说,支持股票市场。
股票市场通常走在银根之后,3个月、6个月的。2011年12月开始银根松动了,最早今年1月底2月初A股市场看到底部。这是3个月,悲观一点6个月,就是说今年6月之前股票市场一定看到底部。
我反对称中国股票市场反弹的说法,应该是一个很大的牛市的开始,因为香港从1950年到1980年是工业的,中国从1978年到2007年也是工业的,然后香港工业没有了,很多工业搬进中国内地了。但是从1982年开始,到今天香港经济比工业时代更加繁荣,我相信这个模式会在中国再来一次,所以我是很乐观的。
巴菲特“发梦”的教训
巴菲特说过逆市操作但他自己也做不到,他在1999年就喜欢可口可乐,今天他还持有这个股票吗?今天可口可乐的价钱比1999年便宜大概20美元。如果我是巴菲特的话,我在1999年就已经将可口可乐卖掉了。他在中国买比亚迪(行情 股吧 买卖点),我开玩笑说BYD是“Buy your dream”,他来中国发了一场梦。他8块钱买,到比亚迪上涨80块,他还是不卖,今天比亚迪是10多块了,所以他来中国“发梦”。所以投资趋势就是,刚刚开始的时候你应该买进去,高潮的时候应该离开。如果我是巴菲特,我8块钱买比亚迪,80块我还是不卖,但是跌下来70块的话,卖掉。因为从高潮跌下来15%,我赚的钱跑掉了,我不会再支持比亚迪了。不要长期持有,这个时代过去了。通常涨起来,涨的很厉害,跌下去也会跌得很厉害。
当股票从底部涨上来20%的话,你应该去看看发生什么,就是追涨;当股票从最高潮跌下来20%的话,你也应该看看发生什么事。所以追涨杀跌是对的,但是你要做到冷静。追涨杀跌后面,最好加上句号。一浪高于一浪,第一个上升浪你找不到的,但是第一个浪出现之后你去买第二个浪、第三个浪、第四个浪,因为涨潮了。反过来,退潮也是一样。第一个浪往下走了,你不要不相信,你挡不住这些浪的,因为这些潮是由月亮带动的,全世界所有政府都挡不住。它来的时候来,走的时候走,没有人能够控制的。所以当一浪高于一浪时,这是买进的信号,这是追涨。当一浪低于一浪时,这是退潮,杀跌。千万不要止盈,要止损。
投资要选“青春股”
此外,还要有勇气去追这些刚刚开始上升的浪。例如腾讯10 块涨到20块,20块买真的很心痛的,但是20块你买的话,将来它可能涨到200块的。但是250块跌下来,200块的话不要买了,因为下调浪开始了。我不主张长期持有。1999年你去日本长期持有,到了今天怎么样?1990年你来中国长期持有的话,到今天你是很悲哀。你为什么2007年不将中国的这些股票卖掉?所以高峰时候应该卖掉,低潮时候应该跑进去,这个就是趋势,而不是长期持有。如果可以的话,我还希望我的太太都是28岁的,我30岁的时候很喜欢28岁的女孩子,到了我63岁的话,还是喜欢28岁的女孩子的,但是婚姻是不可以的嘛。股票市场是可以的嘛,你为什么不永远永远投资28岁的女孩子呢?所以投资是永远永远买这些青春股。
2003年我第一次接触腾讯,我不知道QQ是什么,我女儿说QQ是年轻人谈情的,我说你父亲年纪太大,不谈情了。结果腾讯(股价)10块我不买,20块也不买,70块还是不买,腾讯 80块了,我说:女儿,看起来QQ不是谈情的。她说你年纪大了不懂,我说我不懂,但是对我来说是毕生为憾,放过这么一个年轻貌美的公司。到今天,腾讯我不买了,因为它已经成熟了,长大了。所以,这些公司刚刚开始的时候,看到将来的机会,说是很容易的,真的找它出来却是蛮困难的。中国还没有沃尔玛,但谁是它的沃尔玛,我不知道。中国还没有它的麦当劳,但是中国最后是有它的麦当劳的,但是哪一家我不知道,很多因素影响的。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找它出来,投资它们,投资将来,而不是投资过去。银行我相信是很稳定的,因为最应该投资中国银行(行情 股吧 买卖点)的时候是2003年,刚刚股改完成,然后慢慢慢慢看到中国这些银行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了。所以银行已经慢慢成熟了,但是房地产,香港房地产公司是两千亿三千亿的规模,中国房地产公司还是太小。但是哪一家是香港的长江、新鸿基,我是不知道的,自己去找它出来。
政府不会永远打压房价
中国人不是不需要房子,是需要房子的,但是2009年、2010年、2011年这三年,涨的太厉害了,所以负担不起,所以需要往下走。我相信 20%左右调整完之后,这些年轻人还是会买房子的。有几个趋势在中国开始,第一就是城市化。将来应该超过70%的人口住在城市而不是乡村。另外,中产阶级冒起来了,慢慢从赚两三千块钱人民币一个月,慢慢赚到两三万人民币一个月,日本发生,韩国发生,台湾发生,香港发生,为什么大陆不发生呢?所以这两个大趋势之下,我对中国是看的蛮好的。
香港的保障房从1952年开始到2003年才结束,香港这些保障房对私人楼价什么影响也没有。为什么中国这些保障房会影响私人房呢?买保障房的人是不会买私人房的,买私人房的人是不会去争取保障房的。这是两个不同的市场。再看新加坡,85%的人住的是保障房,但这些豪宅价钱也是很贵的。所以保障房是需要的,这个是社会福利,但是除了心理影响之外,对房地产是一点影响都没有。
房价上升政府会打压,但不会永远打压下去,当人均收入慢慢涨上去的话,政府还是会放开的。在新加坡,通常政府涨了五年就打压五年,超过五年政府放手。所以新加坡的楼价很奇怪,涨了五年停了五年,涨了五年停了五年,这一次新加坡往上走了七年。我相信中国可能是新加坡模式,也就是一级一级一级慢慢上去,整个趋势是往上走的。因为城市化、中产阶级冒起,这两个大趋势对房地产都是有利的。中国的第三产业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金融中心还在香港,不是上海。香港的消费占GDP的90%,内地消费占GDP32%,也就是消费还要翻两番,往后走的日子还很长,大约是香港1980年的水平,还要20年时间去发展。
投资忠告
有钱的人永远都是少数,如果你的想法同普通人一样的话,你是普通人,所以不要人家说什么你就相信什么,要真的用自己的脑袋想想。追涨杀跌,好的公司要慢慢自己去找的,找年轻的。(投资快报)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