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真善美才是收藏书画作品的核心
2014-01-27 10:03:59 作者: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红周刊(博客,微博)》特约作者中国西部画院院长 清华美院高研班导师 罗金保
每逢年末,中国书画市场热闹非凡。书画是中国传统的主要收藏项目,也是藏家们最为关注的艺术品领地,一直以来是最重要、最活跃、最具成长性的收藏板块之一。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将文化产业列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文化产业迎来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与文化密切度最高的书画收藏市场也展现出勃勃生机。
资本市场助推中国书画作品水涨船高
字画市场的火爆,主要缘于在资本市场的助推下的高歌猛进。
在2008年的时候,徐悲鸿的晚年山水精品价格只有10万到15万元1平尺,但是2011年春拍时,已经被炒到接近百万元1尺。而在上亿元的拍品中,北京翰海傅抱石的毛主席诗意册页拍得2.3亿元,徐悲鸿代表作《九州无事乐耕耘》以2.668亿元人民币成交。而到了2013年,书画作品在秋拍中表现最为抢眼,特别是当代水墨的崛起,成为书画市场的一支有生力量。保利秋拍当代水墨总成交额达4.1亿元。吴冠中的《松魂》以3392.5万元成交;黄永玉的《田家梅》拍出5500万元的价格。
中国书画市场的火爆,不但名家作品价格暴涨,亿元书画频现更是让人震惊。“只要是真的,怕什么?这些画越卖越少,还怕不涨吗?大不了我传给子孙后代。”在盲目乐观的情绪下,一些“外行资本”有恃无恐,他们疯狂抢筹,导致价格直线飙升。
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各类投资品中艺术品市场增值是最大的。中国书画的价格平均上涨幅度不低于200倍,而2005年以来,大部分现当代书画名家作品价格上涨不低于20倍。而据2013年12月份发布的《中国财富景气指数报告》显示,在流动资产投资意愿指数略有下降的背景下,收藏品的占比却环比增加了6个百分点,为19%,是增加幅度最高的投资方式。
人们对书画逐步向真品、精品变化,而后考虑收藏、传承以及投资价值。
书画尊属贵族文化,但目前却鱼龙混杂
其实,说起中国书画作品,在古代,书画家大多都出身于达官贵族。从秦汉时期的李斯、萧何、钟繇、东晋的王羲之,到唐宋时期的颜真卿、柳公权、阎立本、苏黄米蔡(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刘松年,再到明清时期的徐渭、唐寅、刘墉、吴昌硕。这些书画家中,有些是位高权重,有些是治世能臣,有些也是官宦人家,出身贵胄。因为中国古代属于贵族、文官政治,书画大多是政治需要。特别是实行科举制度以后,文官的政治地位和作用逐步提高,读书人增多,便涌现出更多的书法家。绘画,首先是宫廷的需要。帝王的画像,叫御容。记载帝王功绩的,叫历史画。这都属于写实画。其次是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山水画,陶冶情操的花鸟鱼虫画,大多数属于写意画。另外还有社会风俗画,比如《清明上河图》。由于贵族、文官比较富有,具备接触书画的机会、条件,书画也基本局限在贵族、文官间进行收藏和传承,特别是皇家。
到了近现代,科举制度终结,书画家的贵族特色渐少。最具代表性的是齐白石、徐悲鸿,二人均出身平民家庭。齐白石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另一大家徐悲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代表作品有《愚公移山图》、《八骏图》等。其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书画需求量大。所以目前的书画市场,形成了鱼龙混杂的乱象。
反映真善美的书画作品才有价值
在收藏时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呢?首先要看作者,看其是否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绘画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时代特点。如唐代画家,绘画的女性比较肥胖,要体现盛唐的国富民强。近代蒋兆和先生绘画的农民图,一般都是骨瘦如柴,体现了近代时期中国农民历经磨难。绘画体现作者的修为、人品,画如其人,字如其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后,画出来的作品才会有一种意境,体现作者一定的修养。如范增,知识渊博,诗书画都很全面,而且在汶川地震时主动出巨资捐赠,书画体现的是一个人的人格魅力。
二是看画的内容是否体现了真善美。如抗日战争时期的画家,画出的画就是鼓励老百姓抗日。反人类、丑恶的、愚昧无知的画是没有价值的。而可看、可游、可居的画是值得珍藏的。
书画作品传递的是一种美。最后切记,投资要量力而行,以“大家真品、小家精品”之作起步,循序渐进。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