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黑龙江发展困局待解 工业增速仅完成目标一半

2014-02-19 10:01:38 作者: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2013年,黑龙江经济出现大幅放慢的情况。黑龙江经济多年来一直保持了两位数增速,而2013年,黑龙江GDP增长目标是11%,实际为8%左右,这是全国目前可查的地方经济增速中倒数第三。

中华PE:

2013年,黑龙江经济出现大幅放慢的情况。

黑龙江经济多年来一直保持了两位数增速,而2013年,黑龙江GDP增长目标是11%,实际为8%左右,这是全国目前可查的地方经济增速中倒数第三。

工业也比较低迷。2013年该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6.9%,仅仅高于上海,位于全国倒数第二,仅仅完成了12%目标的一半左右。

黑龙江已将2014年经济,特别是工业增速大幅调低,目标分别为8.5%和8%。全国2014年经济增速目标为7.5%左右,但是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9.5%,后者高于前者。

目前黑龙江将工业目标定得比经济目标还低,这反映出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目前的发展困境。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学会会长王朗玲对此表示,黑龙江支柱产业“粮煤木油”,除粮食仍在稳定增产,其余的发展都受到了限制。

“黑龙江目前是全省面临资源枯竭,进而需要转型的省份。”王朗玲认为,目前黑龙江还没有找到做大产业,壮大工业的新路径。

农业难以富省

2013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跃上1200亿斤新台阶,比上年增加48.5亿斤,增长4.2%。这是第五年粮食特大丰收,也是第三年继续成为第一粮食产量大省。

但粮食的年年增收对地方经济贡献却很有限。黑龙江2013年主要经济指标,包括GDP、公共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都距离年初目标差1.7-3个百分点。

作为粮食产量大省,却未必富裕的情况,河南已经有前车之鉴。

2011年黑龙江粮食产量超过河南时,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永苏曾指出,河南农民1亩地的收入年仅仅为几百元钱,1年的收入不如打一个月的工,达不到1000元。同样,不只是种植粮食,即使种植蔬菜、养鸡养鸭也不行。

王永苏称,“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情况是,‘吃个肚子圆,兜里没有钱’。”

黑龙江目前农业比重达15%左右,远远高于全国比重的10%,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省份。与河南不同的是,东北土地人多地广,人均几十乃至上百亩地的情况很普遍,当地农民种植粮食的收入非常高,收入数万、几十万、乃至上百万非常常见。

相对农民的富裕,地方财政却很拮据。因为目前农业不仅无税,还要给予补贴。这样黑龙江农业大发展,财政却难以获益。而粮食生产如果不带来加工业等快速发展,整个工业会大幅放慢。

目前东北粮食本地加工的很少,大部分调运出省。黑龙江生产1200亿斤,保守估计有800亿斤被调出。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发展研究所专家李国祥(微博)称,调出的原因主要是黑龙江粮食自给加工能力不足,因为加工企业收购农民的粮食,国家无任何限制。

李国祥认为,黑龙江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为全国的粮食生产给予了保障,国家应该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

“但是粮食种植本身难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财政收入增加,这方面需要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等产业。” 李国祥说。

工业增速为何放缓?

黑龙江目前工业占GDP的比重不到50%,属于工业化中期还未完成的省份,一般工业和整个经济都需要加快,为什么放慢,且增速位于全国倒数第二,这值得研究。

黑龙江宏观经济研究所专家王丽红认为,黑龙江的工业主要依赖资源产业,能源、石化、装备产业的增加值占到整个工业的70%左右,但是这些产业目前受大环境影响,发展低迷。

同时, 黑龙江粮食产量大,但加工业比重不高,此外,民营经济发展不足,目前只占到经济三成比重。

黑龙江工业信息化委员会的报告显示,2013年前11个月,全省10个大行业中,有食品、林木等6个行业增加值增速实现两位数增长,装备、石化、能源和医药4个行业增速略有放缓,分别增长9.2%.7.9%、0.4%和9.1%,比前10个月回落0.5、0.7、0.5和0.3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业同比下降20.6%,负向拉动全省增速1.6个百分点。

有研究认为,黑龙江石化比重大,目前年产量在下降,加上煤炭需求也在下降,森林禁止砍伐,这使得黑龙江传统的煤炭、木材、石油等产业,难以再有大力发展的可能。

目前全国只有两个地方2014年的经济增速目标比上一年高,黑龙江是其中之一。“今年完成经济目标的压力将很大。”王丽红说。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东北研究院教授陈才则认为,“黑龙江核心的问题还是自身进取性不够,整个东北都存在这样的情况,”没有找到一条带动本地快速发展的路径。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