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致香港天使投资人的公开信

2014-02-27 09:35:51 作者: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香港的天使投资人,知道当地创业者与初创企业对你们的看法吗?我与他们进行了交谈,希望通过分享他们的评论和建议,我们能共同推动香港创造一个更具活力的创业与投资环境。

中华PE:

香港的天使投资人,知道当地创业者与初创企业对你们的看法吗?我与他们进行了交谈,希望通过分享他们的评论和建议,我们能共同推动香港创造一个更具活力的创业与投资环境。本文并不只是给让少数敢言的个人提供了宣泄的渠道,也是为了在香港的初创社群中培养一种对话与学习的氛围,从而带动更好的投资机遇、更加成功的企业,以及更加满意的投资人与创业者。希望这一讯息能够在你们—香港天使投资人—试图结交创业者以提升投资价值的过程中有所助益。

做人要厚道

香港初创社群的圈子很小,一有风声就能很快传开。有时候,投资人最终选择不投,或者投钱以后在管理问题上与创始人发生分歧,这些都会让创业者耿耿于怀,但错不在投资人。不过,现实中还有一些底线是投资人不该跨越的。有创业者跟我说了这样的事情,推销某创意后被回绝,事后却发现,其中一位天使投资人雇人搞起了类似的业务。还有创业者讲到,一旦交易达成,投资人就不再客气,令他们有种被宰的感觉。投资人应该努力与创业者培养互信,不但要给予公平的对待,还要让他们有一种得到公平对待的感觉。否则投资人就可能会被整个社群加入“黑名单”,或者如Makible(一家专注于3D打印与创新制造技术的硬件初创企业)的乔纳森·布福德(Jonathan Buford)所言,“你很快就会声名扫地,没人再会带着创意来找你。”

不要模棱两可

如果投资人纯粹是对你的创意不感兴趣,理性、成熟的创业者一般也都不会介意,但优柔寡断是他们绝对无法容忍的。“一位投资人能做的最让人头疼的事情,就是当断不断,让人进退两难。”Divide(该初创企业帮助保障公司数据安全,尤其是针对智能手机上的公司数据,因这些设备总是难免被用于个人用途)首席科技官兼联合创始人大卫·朱(David Zhu)说,他补充道,“投资人应当机立断,明确表达自己的决定。如果决定拒绝,就应该让初创企业将问题解决以后再回来。这需要创业者心理足够成熟,能够听取切中要害的反馈意见,然后着手解决问题,但这样就应该很明确了:这正是值得投资的创业者。”

投资于团队而不是公司

虽然精明的投资人长期以来就认为,他们所投资的与其说是特定企业,倒不如说是创业团队和巨大的市场机遇,但许多投资人仍然注重公司本身的价值,无论究竟是什么团队在掌舵。

在线房地产门户网站Spacious的阿西夫·加富尔说,“和硅谷的天使投资人不同,香港的天使投资人并不会从长远角度来衡量一家公司。在硅谷,从一家公司早期阶段就介入的投资人认为,他们更多地是在投资这家公司的创业团队,而不是公司本身及其知识产权。大多数公司到最后都会改变主攻方向,比如说YouTube一开始是一家在线交友网站。投资人真正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他们所面对的创业者能否找到可重复、可规模化的商业模式。这才是一家公司的价值所在。”

对于股权,别太贪心

有些投资人以精明和成功自居,常以获得尽量多的初创企业股权为目标。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也许会让他们的投资打水漂。若一家公司在早期阶段就被拿走大量股权,其所导致的股权结构会导致公司难以吸引后续投资人。而这些后续的投资人才是让公司扩大规模、让投资人获取丰厚回报的动力。如果创业团队所占股权过少,他们会觉得自己更像是打工仔而不是创业者,从而对业务失去兴趣。加富尔认为,“在创业初期拿走太多股权,投资人的这一着不慎也许就会导致日后的满盘皆输。每天起早贪黑工作的创业者会意识到他们的投入不能获得同等回报。如果他们离开公司重建新团队,那么你的投资将一文不值”。

“一名天使投资人在初创企业持有71%的股权,这是违反常理的,”香港草根创业社区StartupsHK的创始人凯西·刘(Casey Lau)说,我一直告诉创业者,如果投资人索要太多股权,别理会他们。过来找我,我和StartupsHK会帮你找到更靠谱也更现实的天使投资人。”

至于天使投资人从初创企业拿走多少股份才合适,这取决于公司业务所处的阶段。不过按照通行做法,这个范围一般在10%到30%之间。试想有这样两家公司:一家由富有经验、有成功经历的商业团队所经营管理,另一家除了有才气的创业者和一个好点子之外什么都没有,那么天使投资人对后者要求更多股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有所专攻

每个天使投资人都有各自的“甜蜜点”。一些专门进行大笔投资,有些侧重于特定产业。拥有更加多元化的天使投资人,各自有不同的标准,这将带来更加成功的初创企业。但在香港,还存在天使投资人尚未挖掘的机遇。“在科技初创企业50-500万美元区间的融资领域,香港存在一个巨大的空白地,”酒店临时预订应用HotelQuickly的联合创始人蕾切尔·科恩(RachelCohen)说,“我们大部分的投资都来自于新加坡与欧洲天使投资人。虽然香港是一个大型金融中心,但这里很少有投资人关注科技初创企业板块。”

这很可能是一个代际问题。科技界的天使投资人往往多为金盆洗手的科技企业创始人,而香港的科技初创企业仍然处于萌芽阶段。但投资人可以通过争取那些富有经验的业内人士,给自己的决定进行把关并提供建议,从而做出明智的投资决定。因为一家成功的科技初创企业的回报率实在很高(一笔成功的投资足以为100次失败埋单),这样的机遇对那些入行较早的投资人是很有吸引力的。

准确定义失败

没人喜欢失败,或投资于失败的企业。但放弃原有商业模式而转投更好的模式,这样的初创企业并不算失败,其实它更容易成功。“短视的人不适合做天使投资,”布福德说,“处于早期阶段的公司需要过三到五年,最初投资者才能开始从中看到一点回本的希望—这还是在假设该公司最终成功的情况下。在此期间,企业应该享受足够的自由,向任何可能成功的方向演进,哪怕已经跟初衷完全不同。

投资人需要将初创企业视为实验室,创始人则是正在努力寻找下一个大发现的科学家。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正是在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时不小心发现了青霉素。创始人也许会带着某个特定假设或计划来见投资人,但当一个更好的机会降临时,如果投资人还告诉创业者专注于原计划,那就是缺乏远见的表现了—尤其是发现原计划几乎没有成功可能的情况下。埃里克·莱斯(Eric Ries)在其著作《精益创业》(The Lean Startu)中提出了精益创业理论,告诉我们创业正是这样一个过程:不断实验和改变轨迹以追随最佳机遇,不断成为更好的公司、获得更好的投资。

当你所投企业的创始人回来告诉你,他们想改变商业模式时,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他们已经失败。假如阻止他们转型,吃亏的将是你自己的投资。

勿以貌取人

投资人,你们有没有看过电影《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中Facebook的创办历程?如果不说别的,它对科技创业者日常打扮的刻画实在是入木三分。创始人也许不是最善于社交或懂得做融资推销和演示文稿的人。“我总觉得,投资人只看创业者给他留下的第一印象,根据他们的举止或打扮来进行判断,他们拒绝给‘怪才’们一次机会,”TaxiWise(该初创企业提供应用程序,在市民打车以及与的士司机沟通时为他们提供便利)创始人让-马克·李(Jean-Marc Ly),“很多创业者都来自不同的国家,可能不清楚当地的风俗和文化。”投资人,你要因为浅薄的判断而错过下一个Facebook、Twitter或Pinterest吗?

不要只是投钱了事

相同条件下,投资一个有成功经历的团队相对更为安全。不过,很多创业公司中的年轻创业者们虽有极强的专业知识,但却缺乏管理和市场营销技能,或者不像富有经验的创业者那样有更广的人脉。除了投资,天使投资人还可以给这些公司带来更多价值,从而让投资者争取更好的条款,吸引更好的投资,并且增加投资回报。投资者(以及创业者)应该熟读布拉德·菲尔德(Brad Feld)的《创业社区:在你所在城市营造创业环境》(Startup Communities: Building an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in Your City)以及《风险投资交易:比你的律师和风险投资人更聪明》(Venture Deals: Be Smarter Than Your Lawyer and Venture Capitalist)。投资者应该能够向创业企业提供建议,在董事会构成、寻找顾问、合作伙伴、关键员工以及融资方面提供辅导。财经服务在线对比网站MoneyHero的总经理阿里斯特·马斯格雷夫表示,“我们的投资者很棒。他们一直给我们提供支持和指导,但他们也似乎相信我们的判断,让我们专注于提高公司业务。对于一个每一名员工每周工作80小时的创业团队,能有投资者的这些支持和指导无比重要。”

我承认本文的片面性。它的本意就是从创业者的视角进行沟通。正如开头提到的,下一篇文章将给予香港投资人以对话当地创业者的机会。如果你有话要说,请联系我。

作者是一名身处香港的创业者,常就初创企业、创业和网络营销等话题著文。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