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上交所新兴产业板胎动 传制定方案人员已经到位

2014-03-10 09:20:48 作者: 来源:理财周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3月,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频频亮相。为了推动“T+0与新兴产业版”,桂敏杰显得意气风发。

中华PE:

3月,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频频亮相。为了推动“T+0与新兴产业版”,桂敏杰显得意气风发。

这也许是“缩小与深交所差距”的好时机。证监会深圳监管专员办事处顾问宋清辉分析指出,上交所欲通过“T+0”与“新兴产业版”在2014年打一个翻身仗。

然而,T+0的提出让监管部门眉头一紧,会里分歧大,未达共识。只有新兴产业板有“胎动”迹象,有消息传出着手制定新兴产业板方案的人员已经到位。一名深圳私募人士直言,上交所与深交所争夺资源时日已久,但意义不大,“好比不修高速公路,只竖牌子。市场基础性的东西不做,只搞虚的。”

T+0:八字未有一撇

宋清辉告诉理财周报记者,目前证监会对T+0的讨论形成两派观点,尚未达到共识。争议点“市场过度投机”悬而未决。

“证监会尚未决定是否推出;即使推出,最快也要等到2015年,这涉及《证券法》的改动”,其谈道。据悉,1994年10月5日,为了防范股市风险,国务院证券委决定自1995年起取消T+0回转交易,实行T+1交易制度。随后,T+0多次被要求重启,监管部门迟迟不放行,今年监管层稍显“口风松动”迹象。

今年3月4日,证监会主席肖钢表示,证监会正研究T+0交易制度;若要推行,考虑在一定范围内,设定一些条件先行试点,可能先从大盘蓝筹股开始试行。

呼吁多年的T+0,究竟在面临怎样的推行障碍?

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认为,T+0交易制度没有技术障碍,推行主要面临市场的认知障碍。

证监会市场部副主任王娴曾向媒体表示,在推出该交易制度时,尤其需要关注我国市场较为特殊的投资者结构,“若实施T+0交易制度,一定会出现高频交易,这类交易主要依靠的是速度,其中既包括投资决策速度,也包括主要依靠设备的执行速度。中小投资者在这方面是处于劣势的,比较起来,中小投资者保护不一定能够利用这一交易机制在市场博弈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一切无障碍,都是心理障碍”,华南某券商副总裁谈道。“投机是资本市场的一部分,不可能所有人都是理性。相较于上世纪90年代,如今有衍生品市场,衍生品为T+0交易,现货却是T+1交易,这会导致对冲功能与价格发现功能难以实现。”

据了解,如股指期货实行T+0交易制度,而对应的股票却实行T+1交易制度。如果投资者买入股票同时卖出股指期货,那么在日内将难以平仓,如果T+0放开后,投资者可随时开仓平仓,日内风险将完全可控。

宋清辉亦认同了“推行T+0交易制度不存在任何障碍”的说法。以台湾地区重启T+0交易为例,台湾进行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即并非所有人都可操作T+0,也不是任何股票都允许T+0交易,有一定范围的限制。

然而,在此次T+0的呼吁中,深交所表现稍显低调。

“深市成交量与活跃度高于沪市,深交所没那么着急。”上述券商副总分析。

据Wind数据统计,上证A股与深证A股2010年至今成交量比较来看,2010年上证A股25660.66亿股,同期深证为15861.33亿股;2011年上证20935.66亿股,深证为12556.09亿股;2012年上证18766.12亿股,深证13686.98亿股;2013年上证26320.86亿股,深证21352.61亿股。

宋清辉表示,上交所拥有较多大盘蓝筹权重股,但蓝筹股多年活跃度不高,市值下降,T+0有助于激活“蓝筹股交易量”。

新兴产业板抢中小企业资源

与此同时,3月3日,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表示目前正着手制订推出新兴产业板方案。该板主要服务于互联网、节能环保、生物、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文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行业,其发行条件、规模条件、交易机制有别于沪市主板。

消息一出,不少投行人士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华南一大型券商投行老总表示,新兴产业板的定位与服务对象与创业板有冲突,“完全重复,毫无意义”。

据桂敏杰介绍,新兴产业板上市对象为规模稍大、已越过成长期的成熟型战略新兴产业企业,深交所创业板面向的是成长型创业企业,两者有区别,是一种衔接关系。其还表示,战略新兴产业板的推出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交易规则、发行制度等将有适当调整,与现有规则不同。然而,“成熟型”与“成长型”边界模糊,难免有交叉部分。

“上交所觉得挂牌企业太少,想争取一部分利益,中小企业与新兴行业企业是IPO资源的主力军。”上述投行老总分析。

据悉,近十年来,深交所的上市公司数量由500余家增加到目前的1578家,涨幅超过200%;而上交所2004年初的上市公司数量就达到了800家,目前这个数字仅为959家。

宋清辉分析,深交所开通创业板后,在企业资源与规模上,上交所被甩在后方,此次上交所想借助创业板成功模式。

“现在有很多企业不愿在上交所挂牌,一方面深交所创业板资源丰富,一方面上交所还未完全市场化,服务意识与深交所相比不在一个竞争档次”。

如今,两家交易所的定位与战略趋同度越来越高。据悉,2012年,时任上交所总经理的张育军给上交所重新定位称:“今后上交所最大的任务是鼓励中小企业、新兴产业等企业在上交所上市。”

深交所亦在着手修改创业板,“取消业绩连续增长的要求”与“允许互联网与高技术公司在未盈利情况下发行”两条新规将是最大看点。

对于同质化竞争,有市场人士较为看好,“监管层与投资者不希望看到深交所一家独大,两地交易所要形成良性竞争。”

相较而言,当年上交所放弃创业板而开通的国际板,迄今为止还未有令人惊喜的消息。

“国际板开通决定权不在交易所”,上述华南副总表示,“这涉及到国家外汇管控政策;国家资金链是否富裕;制度是否能包容来自不同文化与制度的企业等。”

曾有消息传出,上交所在2011年下半年推出筹划已久的国际板;随后在2012年,上交所表示一直都在研究、筹备中,近期没有实质性的启动计划。

【今日消息】

肖钢回应市场热点欺诈发行先赔偿后退市

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昨日表示,下一阶段退市制度改革的办法正在研究当中,总体目标是建立市场化、多元化、常态化的退市机制,常态化退市机制要强调“有进有退”,同时多层次市场间的转板制度也是证监会今年改革重点工作之一,退市改革及转板机制的方案都将力争在今年出台。

深交所:创业板涨得高存隐忧再融资很快推出

全国政协委员、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在今日媒体见面会上表示,不能唯成交量来衡量交易所,涨幅最突出去年是创业板,其次是中小板,这里面也有很多的弹性,也不见得你涨得高就好,涨得高其实是有隐忧的。

新股发行严控募资吓怕土豪投行:项目积压不敢报

2013年之前,资本市场上的超募现象,不仅催肥了拟上市公司,也让保荐机构赚得盆满钵满。但这一切,在今年新股开闸后,随着老股转让制度的出台,一度得到遏制。

投行家们寄希望于3月发审会重开前,监管层在对政策进行微调时,能对超募限制放宽。“否则可能会影响到券商一半以上的盈利。”北京一家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IPO初审排队企业连续13周零申报 2企业终止审查

证监会最新数据显示,上周有2家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PO)申请终止审查,初审排队企业已连续13周零申报。

针对当前没有新增企业申报IPO的情况,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近日表示,主要是现在处于年报时间点,同时证监会也在对一些政策进行完善和微调,必然要修改相关的文件,目前企业不上报材料属于理性选择。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