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成都力推“双核共兴” 新川创新科技园引投资聚焦

2014-03-12 09:49:56 作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作为四川省与新加坡政府合作的典范、成都市“双核共兴”战略的核心项目,新川创新科技园投资推介会吸引了全球数十家跨国公司的目光。

中华PE:

3月7日,成都高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在上海举行投资推介会。作为四川省与新加坡政府合作的典范、成都市“双核共兴”战略的核心项目,新川创新科技园投资推介会吸引了全球数十家跨国公司的目光。

新川创新科技园将面向全球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重点企业。上海推介会只是新川创新科技园今年招商的头一站,接下来,成都高新区还将在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开展一系列推介及投资促进活动。

而在一周之前,腾讯、宝德、微芯生物、欧珀、晨华等首批5家公司累计投资金额达67亿元的项目落户。从2012年5月开工建设以来,作为中国第四个中新合作园区——新川创新科技园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川创新科技园承载着成都高新区产业倍增的重要使命,新的一年,新川创新科技园将把一幅产业倍增、创新引领、产城一体的美丽图画描绘得更加异彩纷呈,成为成都、四川,乃至整个中国西部的一个标志性亮点。”

首批67亿投资落户

2月27日,腾讯、宝德、微芯生物、欧珀、晨华5家公司在成都作出重要战略布局,与成都高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签署投资合作协议,投资总额达67亿元。这几个项目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此建立区域总部。

比如,在成都高新区已投资建设腾讯成都客服及网络游戏开发中心的基础上,腾讯公司将追加投资超过10亿元人民币,在成都高新区建设腾讯西南总部,运营腾讯全业务链业务。

拥有首家国内A股上市网络游戏公司的深圳宝德集团将投资不低于15亿元,在成都建设其西南研发总部及云计算基地,主要包括:中青宝西南运营总部、千牛团队孵化、好莱坞服务外包基地、游戏云计算中心、移动互联产业基金、移动互联网虚拟大学园及主题商业,此举将进一步优化成都移动互联网和动漫游戏产业的发展生态。

国内生物高科技领先企业深圳微芯生物公司将投资10亿元,在成都建设其药品研发生产基地及总部,其中,约30%用于建设创新药研发中心和区域总部,70%用于建设符合美国、欧盟cGMP标准和中国GMP标准的小分子非肿瘤及肿瘤创新药生产基地以及其他大分子类创新药的中试基地。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将加速迈向全球市场。

国内知名手机品牌厂商广东欧珀(OPPO)公司将投资不低于12亿元,在成都建设其全国第二运营中心,涵盖软件研发、移动互联开发、移动终端制造及销售结算等业务。成都在消费电子软件研发和终端制造上的集群优势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国内钢铁制造及贸易龙头企业广西晨华集团将投资20亿元,在成都建设其钢铁大宗电子交易中心及西南总部项目,项目包括:晨华集团西南总部、电子交易服务大厅与后台中心、中国钢铁物流在线与钢钢好交易平台服务运营中心、资金托管投资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服务办公、配套服务中心。

中新(成都)创新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总裁崔伟表示,首批正式入驻新川创新科技园的项目都是产业里的龙头企业,也符合园区的产业规划。“我们招商的概念,就是把一些龙头的企业招进来,迅速形成一个产业聚集,它的意义就在于此。不仅仅是一两个企业入驻,更重要的是为产业聚集打下一个基础。”

崔伟还表示,下一步园区要两条腿走路,一是加紧基础设施建设,大型的公共设施的场所今年将尽快启动建设工作,为整个新川创新科技园形成一个良好的形象创造条件,二是进一步加强招商,能够引进更多的企业进来。

成都高新区负责人表示,作为四川省与新加坡政府合作的典范、成都市“双核共兴”战略的核心项目,新川创新科技园是成都高新区确定的“一号工程”,腾讯、宝德、微芯生物、欧珀、晨华的签约落户,标志着新川创新科技园进入到建设推进新阶段。

“首批签约落户的5个重大产业化项目对成都高新区推进‘三次创业’、培育打造‘7+2’产业集群起到了示范和促进作用。”成都高新区负责人透露,目前还有超过100个项目处于洽谈过程中,今年还将陆续引进一批重大项目,“‘产业西进’仍在继续,成都高新区把握产业转移机遇,迎来了新一轮投资潮。”

投资者反应热烈

实际上,2013年在成都召开的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前夕,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就牵头带领近百家新加坡优秀企业家代表齐聚新川创新科技园,了解园区规划和建设情况,寻求合作机会,共同探讨未来的发展。

崔伟去年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新川创新科技园去年也在美国、新加坡等地做了一些介绍,海外投资者反应热烈,纷纷了解园区建设动态,按照规律来说,首先是新加坡和中国的企业会比较踊跃,国外大企业还在研究,这和它们的决策过程比较漫长有关。

不过,除了上述首批5个项目外,目前还有20多个重大产业化项目已进入合作协议洽谈阶段;30多个项目正在积极接触;另外还有50多个项目已开始初步接触。实际上,新川创新科技园自诞生起就受到投资者的强烈关注,比如,参加上海推介会的企业近70家,其中超过半数是全球及地区500强龙头企业。

新川创新科技园是四川省政府和新加坡政府合作的项目,由中新双方合资组建的中新(成都)创新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具体负责总体规划、开发和招商。

崔伟表示,新川科技园区由“企业主导、政府推动”,以合资公司为主体,园区的开发市场化,未来这将是一个趋势。这种跟不同的国家建设不同特色的产业园的合作,对吸引投资很有好处,对于新川科技园,新方就要动用在国际舞台上的经验和资源进行招商。

中新(成都)创新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心玲曾向媒体透露,中新双方构建起“混搭”的招商团队,并在北京、温哥华、华盛顿、伦敦、法兰克福等全球知名城市的“点对点”招商。“园区招引的项目,必然是吸引经得起时间推敲的高品质项目,温哥华、华盛顿主要针对信息技术和创意产业,伦敦、法兰克福主要瞄准生物医药、精密机械等。”

崔伟介绍说,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实行点面结合的招商策略,与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有关部门一道联合共同招商,并把国际招商作为一个重点;同时点对点的在产业里面,再分析产业的构成,产业的龙头企业,也会和他们具体的联系。

根据成都市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部署,成都今年将进一步提升城市架构,尽快形成“双核共兴”,其中将全力抓好新川创新科技园这个龙头项目。成都高新区也已将高品味、高质量推进新川创新科技园建设作为其“三次创业”的重要内容,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思路,通过签约一批核心和示范性项目,尽快在园区形成聚集效应。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2014年,我们将全力以赴加大境内外招商力度,确保年内各组团均有项目签约落户,重点组团项目率先开工建设,园区建设和形象整体全面推进。”随着新川创新科技园知名度不断提升和园区雏形初现,国内外众多大型企业和产业高端项目慕名而来。目前,园区相关项目的招商促进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承载创新示范使命

崔伟向本报记者表示,建一个园区和一个大楼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概念,新川创新科技园就是以国际惯例整体开发出来,按照企业化运作,这在以前的基础上又提升了一步,不是大量圈地,而是要让土地产出更大的效益。

位于成都高新区中和片区的新川创新科技园,规划面积10.3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2万人、总投资约1000亿元。按照“产城一体”的总体规划理念,将打造集一个产业、人文、生态高度融合的创新示范城。

崔伟向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和新加坡合作的苏州、天津和广州等园区都是位于沿海地区,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城市化前沿地区。现在沿海地区城市化相对充分,而在成都的新川科技园与这些园区所扮演的历史性角色不同,被赋予的使命也不同。

成都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国家层面看,新川创新科技园是中新开放合作关系不断深化的重要标志;从全省层面看,它是落实四川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两个跨越”的重要载体;从成都市层面看,它是落实“双核共兴”战略、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重要举措。

“首批签约落户的5个重大产业化项目,充分体现了新川创新科技园的产业布局定位,这5个项目的合作方均为各自领域的龙头企业,它们的落户对成都高新区发展‘7+2’产业集群起到了推动作用。我们将大力强化新川创新科技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其成为中新两国合作的又一标志性重大项目。”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2014年是全面推进“三次创业”的关键年,成都高新区将着力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区,全力做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申报工作,奋力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据悉,目前,新川创新科技园已确定了产业规划及空间布局,锁定“7+2”产业集群为重点发展领域,即: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下一代信息网络、电子核心基础、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生物产业中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高端装备制造中的航空装备;节能环保中的先进环保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中的金融业和商贸业。

“龙头企业‘扎堆’落户新川创新科技园,上百家企业具有合作意向,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始于2008年前后的全球性产业转移并没有结束,‘产业西进’仍在继续,成都高新区把握产业转移机遇,迎来了新一轮的投资潮。”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主席、新川投资控股私人有限公司董事长霍兆华来华考察时曾表示,“作为园区投资方之一,我们十分看好中国西部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四川、成都当前良好的发展态势。我们将不断创新举措、努力工作,推动园区加快建设,力争达成更多合作项目、引进更多高端项目,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据悉,今年新川创新科技园将面向全球,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招大引强,力争在本次集中签约的基础上,再加快引进一大批具有方向性、引领性和带动性的重大产业化项目。

在着力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的同时,成都高新区立足于其“三次创业”战略规划和肩负的创新使命,正在积极组织产业规划专家研究新川创新科技园产业载体布局,将在园区规划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孵化园、生物医药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加速器等创新载体,提升成都高新区乃至成都市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孵化水平。

而本报记者了解到,中新双方正在努力使新川创新科技园上升成为中国政府和新加坡政府合作的项目。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