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年减持三成日本国债 日本国内极度紧张
2014-06-30 10:39:04 作者: 来源:战略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日本对中国抛售日债反应过度,也许大多数国人不知道,如今,中国不仅是美国国债的最大买家,而且还是日本国债的最大持有国。截至2012年底,中国持有日本国债高达20万亿日元左右。
不过,2013年以来,中国不断减持日本国债。从日本财务省最近公布的各国国际收支统计数据看,2013年底中国的日本国债持有额约为14.3万亿日元,较上年减少了6.2万亿日元,减幅为30%。
回头看,以2008年的金融危机为契机,中国对美元的担忧升温,因此在接近4万亿美元的全球最高外汇储备中,大幅增持了日本国债。以2010年为例。中国当年购买日本国债规模已相当于2005年全年的两倍多,其数量超过英国,成为日本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国。
本来,中国买入或抛售日本国债,只不过是一种市场行为。因此,为了维持外汇储备价值,中国抛售6.2万亿日元日本国债也在情理之中。但日本人却说三道四,认为中国减持日本国债,是因与日本关系紧张,而采取的一种报复行为。
6月24日,日本报纸《日本经济新闻》发表题为《中国减持日本国债的怪异》的文章认为,表面看来中国大幅减持是因为日元贬值,但可能折射了中日关系遇冷的政治背景,中国有利用名义持债额向日本施压的政治意图。中国与日本在钓鱼岛和历史认识问题上存在尖锐对立,促使中国抛售日本国债。
该报称,中国同一时期净买入了约2万亿日元期限不到1年的短期日本国债。也就是说中国在抛售中长期日本国债,却在买入短期日本国债。两者相抵,2013年中国抛售的日本国债额仅为4000亿日元。但是不可思议的是明明抛售额只有这么多,但中国所持有的日本国债余额却突然减少了6万多亿日元。这说明,中国在市场之外进行了某种操作。
然而,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我们理解为,这也许是日本对中国抛售日本国债的反应过度。客观的说,一度时期,由于日元处于升值状态,中国购买的日本国债还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但2012年底安倍晋三担任日本首相后,极力推行所谓的“安倍经济学”,主观上让日元大幅贬值,促进日本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不过,日元短期内大幅贬值,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最明显的反映是,日本国债价值大幅缩水。例如,曾经1美元兑换不到80日元的日元汇率,而到了2013年底,竟一度跌至1美元兑105日元的水平。如果日本政府放任不管,那么以美元计价的日本国债价值还会走低。
说得严重一点,日元贬值或许导致日本债务危机的发生,进而演变成一个巨大的火药桶。现在国际上一般认为政府债务占GDP比重的安全临界点是60%以下。
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标准普尔及渣打银行的数据,当前日本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高达214.3%,远超过希腊的120%。超过国际上公认的安全线两倍多。
再说,日本正面临着老年化问题,国内储蓄率下降,民众对债权的消化能力下降,如果外国投资者不提供融资,日本国债的安全系数就命悬一线。即使基于2012财年475万亿日元的GDP总量保守估算,日本的公共债务也已超过950万亿日元,摊到每个日本人身上的债务超过750万日元。
因此,作为长期投资目标,日本国债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日本国债的收益率显然没有什么吸引力。日本经济的长期前景并不乐观,日本面临的结构性挑战很严重,比如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具有负面的作用。日本的债务在GDP中的比重过大,肯定是国外投资者担心的一个问题。
更重要的是,中国大量持有日本国债是两头不落好。2010年9月,中国购买日本国债时,日本共同社称,中国长期大量购买日本长期国债的行为已经引起日本各界的警觉,许多日本人担心“中国资本对日本国债的影响力会逐渐增大”。
既然日本人不欢迎中国购买他们的国债,中国也没有必要再持有,正确的做法是选择时机继续减持。当然,作为一种买卖交易,中国持有日本国债只不过是想把放在美国一个篮子里的鸡蛋往外匀匀。换个角度看,还是中国钱太多不知道如何花,这说明,中国已经受尽了这样“幸福的烦恼”,看来钱多了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6月25日讯据外媒报道,中国似乎正在减持日本国债。日媒称,虽然此举可能是为了应对日元贬值,但光凭这一点还是解释不通,其中似乎还有中日关系冷却的影响。以下是文章摘编。
《日本经济新闻》6月24日发表文章称,从日本财务省最近公布的各国国际收支统计数据看,2013年底中国的日本国债持有额约为14.3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01.85日元),较2012年底相比减少了6.2万亿日元,减幅正好是30%。日本的一家外资证券的高管惊讶地表示:“中国抛售日本国债在市场上引发了议论,没想到会减少这么多。”
中国在2010年超过英国,成为日本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国。以2008年的雷曼危机为契机中国对美元的担忧升温,因此在接近4万亿美元的全球最高外汇储备中,提高了日元所占比重。中国一贯都是增持日本国债,为何会突然大幅减持?马上让人联想到的原因是2012年秋季开始的日元贬值。
原本突破1美元兑80日元的日元对美元汇率在13年底一度跌至105日元左右。如果对此置之不理的话,以美元计价的日本国债的价值将不断缩水。人民币汇率基本上与美元联动。中国为了维护外汇储备的价值而加紧抛售日本国债也并不奇怪。实际上13年中国抛售了价值约2.4万亿日元的中长期日本国债。
但是,短期日本国债市场上却是另一番景象。中国同一时期净买入了约2万亿日元期限不到1年的短期日本国债。也就是说中国在抛售中长期日本国债,却在买入短期日本国债。两者相抵,2013年中国抛售的日本国债额仅为4,000亿日元。但是不可思议的是明明抛售额只有这么多,但中国所持有的日本国债余额却突然减少了6万多亿日元。因此只能说中国在市场之外进行了某种操作。
国际金融界人士认为,“中国并没有像表面看起来那样大幅减持日本国债。很可能是以其他国家的名义持有部分日本国债”。实际上也去确实有国家正在大幅增持日本国债,那就是卢森堡。2013年底的持有额比上一年增加了近50%,达12万亿日元。迅速超过英国和美国,成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日本国债持有国。
据悉,在限制宽松的卢森堡,在无需显露真实身份的情况下委托金融机构为其运营资金并非难事。“卢森堡所持有的日本国债中,有很大一部分的真正持有者很可能是中国”,这样的传言不绝于耳。如果事情属实,中国意图何在呢?目前存在几种说法。其中之一是迎合国内的舆论。
中国与日本在钓鱼岛和历史认识问题上存在尖锐对立。但是,却在利用作为重要资产的外汇储备借钱给日本,这显得荒谬。中国当局认为如果过度持有日本国债,有可能遭受抨击。
此外,还有观点认为,中国的行动意在应对与日本发生军事冲突的局面。如果事态恶化到这种程度,日本政府有可能扣押中国的资产。可以有观点猜测称,考虑到最糟糕的局面,中国正在减少以自己名义持有的日本国债。
另一方面,大量持有日本国债对于中国来说,可以成为向日本施加压力的工具。这是因为仅仅作出“出售”的暗示,日本国债就将下跌,进而长期利率有可能迅速上升。
2010年钓鱼岛海域发生中日撞船事件时,中国国内就出现了应增持日本国债、诱导日元升值的强硬言论。日本经济混乱将反过来伤害中国。虽然都是难以轻易采用的选项,但在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比以往更加密切的中国,很难说绝对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中国的经济政策被认为由“中央财经指导小组”最后拍板。此前这个机构的领导人被认为是中国总理李克强,而最近显示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越来越多观点猜测,中国外汇储备的投资今后也将进一步反映政治意图。中国将在国际社会加强宣传自己的主张。不仅有必要关注中国不断扩大的军事实力,而且应关注其巨大的外汇储备的投向。
中国似乎正在减持日本国债。虽然此举可能是为了应对日元贬值,但光凭这一点还是解释不通,其中似乎还有中日关系冷却的影响。
“中国抛售日本国债在市场上引发了议论。没想到会减少这么多……”。日本的一家外资证券的高管惊讶地表示。
从日本财务省最近公布的各国国际收支统计数据看,2013年底中国的日本国债持有额约为14.3万亿日元,较2012年底相比减少了6.2万亿日元,减幅正好是30%。
中国在2010年超过英国,成为日本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国。以08年的雷曼危机为契机中国对美元的担忧升温,因此在接近4万亿美元的全球最高外汇储备中,提高了日元所占比重。
中国一贯都是增持日本国债,为何会突然大幅减持?马上让人联想到的原因是2012年秋季开始的日元贬值。
原本突破1美元兑80日元的日元对美元汇率在13年底一度跌至105日元左右。如果对此置之不理的话,以美元计价的日本国债的价值将不断缩水。
人民币汇率基本上与美元联动。中国为了维护外汇储备的价值而加紧抛售日本国债也并不奇怪。实际上13年中国抛售了价值约2.4万亿日元的中长期日本国债。
以其他国家的名义持有日本国债?
但是,短期日本国债市场上却是另一番景象。中国同一时期净买入了约2万亿日元期限不到1年的短期日本国债。也就是说中国在抛售中长期日本国债,却在买入短期日本国债。
两者相抵,2013年中国抛售的日本国债额仅为4000亿日元。但是不可思议的是明明抛售额只有这么多,但中国所持有的日本国债余额却突然减少了6万多亿日元。因此只能说中国在市场之外进行了某种操作。
国际金融界人士认为,“中国并没有像表面看起来那样大幅减持日本国债。很可能是以其他国家的名义持有部分日本国债”。
实际上也去确实有国家正在大幅增持日本国债,那就是卢森堡。2013年底的持有额比上一年增加了近50%,达12万亿日元。迅速超过英国和美国,成为仅次于中国的第2大日本国债持有国。
据悉,在限制宽松的卢森堡,在无需显露真实身份的情况下委托金融机构为其运营资金并非难事。“卢森堡所持有的日本国债中,有很大一部分的真正持有者很可能是中国”,这样的传言不绝于耳。
是为迎合舆论?还是为向日本施压?
如果事情属实,中国意图何在呢?目前存在几种说法。其中之一是迎合国内的舆论。
中国与日本在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和历史认识问题上存在尖锐对立。但是,却在利用作为重要资产的外汇储备借钱给日本,这显得荒谬。中国当局认为如果过度持有日本国债,有可能遭受抨击。
此外,还有观点认为,中国的行动意在应对与日本发生军事冲突的局面。如果事态恶化到这种程度,日本政府有可能扣押中国的资产。可以有观点猜测称,考虑到最糟糕的局面,中国正在减少以自己名义持有的日本国债。
另一方面,大量持有日本国债对于中国来说,可以成为向日本施加压力的工具。这是因为仅仅作出“出售”的暗示,日本国债就将下跌,进而长期利率有可能迅速上升。
2010年尖阁诸岛海域发生日本撞击中国渔船事件时,中国国内就出现了应增持日本国债、诱导日元升值的强硬言论。
日本经济混乱将反过来伤害中国。虽然都是难以轻易采用的选项,但在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比以往更加密切的中国,很难说绝对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中国将在国际社会加强宣传自己的主张。不仅有必要关注中国不断扩大的军事实力,而且应关注其巨大的外汇储备的投向。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