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投砸下2400万意向投资 花落五大项目
2014-11-12 09:11:29 作者: 来源:重庆商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本版图片由记者 唐浩 摄
收获风投意向投资五大项目
项目 意向投资
神笔三维打印 九方基金700万元 势投投资500万元
天鸟游泳池 三屋投资500万元
头等零食网 大石创投300万元
管家婆 大石创投200万元
白领伙伴 木兰创投200万元
商报记者 任忠君 熊希 侯佳 实习生 沈琳娜 王丁立
作为本次“创业梦”创业大赛的最大悬念,也是本次活动最受关注的一大亮点,投资机构对于项目的选拔结果也在10日揭晓。在10日“创业梦”大赛的活动现场,5家投资机构有所斩获,与5个参赛项目签下了2400万元的投资意向合同。
最大看点
五大机构砸下2400万元风投
五大项目签订6投资意向合同
在决赛现场,最终入围十强的项目征服了谨慎、爱挑刺的现场评委,也征服了本次大赛的合作投资机构。最终包括木兰创投、九方基金、三屋投资、大石创投、势投投资在内的5家投资机构砸下2400万元风投签署了6个投资意向合同。
创业梦大赛不仅发现了重庆商业向上生长的力量,而且还通过各种培训和活动,见证了创业者们的成长和成熟。借助重庆商报创业大赛平台,大赛汇聚了众多的风投机构,通过层层选拔选手们在比赛中最终收获的不仅是风投意向,更多的是在比赛中的成长。
与此同时,大赛组委会邀请社会各界精英人士出任导师,为创业者们提供了最为贴身的指导和培训。九方基金和势投投资分别出资700万元和500万元同时签约神笔三维打印技术,无疑是当天最大的赢家。而三屋投资与天鸟游泳池项目签下500万元风投意向;木兰创投也抛出200万元风投意向将白领伙伴收归“旗下”。
作为本次大赛的合作方之一,大石创投一举拿下管家婆和头等零食网2个优秀项目,并签下了总共500万元的意向投资合同。该公司投资经理王珂表示:“头等零食网的陈总本身是纪录片导演,我们看重的是他手上的明星资源所能带动的粉丝经济。投资意向签署后,公司还会对项目做进一步的尽职调查,对公司财务和客户状况分析后再决定是否增减投资金额。”
最大赢家
设计师赢得两风投1200万投资
想创中国“微软”做第二个“马云”
在主持人宣布完获奖名单之后,现场举行了投资意向签约仪式。大型实用化三维成形成套技术及创意产业园区项目负责人杜伟,这位被导师郭庆隆称为在台上自由“流淌”的选手,凭借其独特的艺术家魅力在十强选手中脱颖而出,一举拿下了重庆势投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500万元的意向投资和重庆九方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中心700万元的意向投资,成为本次大赛不折不扣的赢家。
景观设计师出身的杜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与导师郭庆隆的悉心指导分不开。“导师对我的帮助,这种感觉就好比你在黑暗中摸索,什么都看不清,可一直有人在牵着你的手前行。”杜伟满怀感慨地说。
在谈及接下来的打算时,杜伟显得雄心勃勃:“三维成形成套技术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而我们首先进入了市场,就抢占了先机,拥有比竞争者更加充分的时间去完善技术。在获得这么大一笔投资之后,我们更不能松懈,要对投资人负起责任。第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开发新设备,让技术更加成熟,进一步完善商业模式。在未来,我想让公司成为中国的"微软",而我也想成为第二个"马云"。”
最大黑马
十强外两项目斩获700万风投
风险投资者更看重项目成长性
此次签约现场最大的意外是,风投机构也向未入围十强的项目抛去了橄榄枝。天鸟游泳池管理项目和管家婆项目凭借此前比赛的优秀表现,从众多项目中突出重围成为黑马,分别签下500万元和200万元的风投意向。
对于这一结果,管家婆的冯科也相当意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冯科表示:“拿到风投资金后,我们下一步打算扩充服务网点和改版网站、开发APP软件、推出微信公众平台等。此次参赛最大的收获是梳理了公司内部的战略规划,同时也拓宽了人脉资源。尤其是戴伟国和魏欣两位导师的细心指导对我们帮助很大。运用资本的力量,做好客户体验,利用免费策略吸引客户迅速占领市场。”
相反,当天凭借优秀的现场表现荣获全场最高分的医考园项目却未得到风投青睐。本次大赛客串主持人的大石创投副总裁戴伟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比赛名次并不等于投资价值,不同的投资机构都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作为风投机构最看重项目的特质是:第一,企业或项目的成长性;第二,早期投资中,风投机构手头是否有相关资源帮助项目进一步发展;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还是看投资该项目能不能最终受益。“虽然天鸟游泳池管理和管家婆项目均未入围前十强,但他们满足以上投资条件,公司手头也有相关的资源可以帮助项目进一步发展。而医考园项目对我们来说专业性太强,但我相信有专门从事医疗行业的投资机构应该对其很感兴趣。”戴伟国表示。
最具人气
白领伙伴赢得200万元风投
背后站着一个懂付出的女人
在现场同样人气颇高的还有白领伙伴项目。在介绍项目内容时,项目负责人陈瀚问台下的大众评审:“如果两个人能做完十个人的工作,你们要不要?如果不加班也能升职加薪,你们要不要?”简单的两个问句获得了大家的强烈回应,台下的大众评审齐声回答:“要!要!”
也正是由于项目的高人气,帮助白领伙伴获得了木兰创投200万元的意向投资。从台上下来之后,陈瀚难掩自己的激动,他告诉记者:“很感谢创业大赛给了我一个可以展示项目的平台,而且也让我获得了这么多支持。”
而在白领伙伴项目背后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记者在现场看到,在白领伙伴团队成员里还有陈瀚的妻子。“在此之前,我妻子研发的一个项目就已经在上海的一个创业大赛上获过奖。可是她考虑到白领伙伴初具雏形,需要许多支持与帮助,毅然决定舍弃自己的项目,毫无保留地支持我。没有她的帮助,仅凭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很感谢她对我的牺牲,而我也会把这份牺牲当成前进路上的动力。”陈瀚动情地表示。
感言寄语
本届创业大赛十强选手,有人拿到风投意向投资,也有人“空欢喜”只赢得了台下的掌声。对于没有获得投资的选手来说,创业大赛带给他们更多的是体验创业精神和收获实战经验。
魏旭龙:没拿到投资不遗憾 收获经验最重要
在本次创业大赛决赛现场,有一支团队格外引人注目。该团队一共7名成员,每一位都正装出席。“感谢创业大赛给我们提供了展示平台,虽然没有拿到投资,但是近四个月的比赛让我们团队收获很多。”重庆澜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魏旭龙说。
放弃高薪回国创业
在澳大利亚读完应用金融硕士后,魏旭龙萌生了回国创业的念头。
“虽然留在澳大利亚可以拥有很高的年薪,但是我的爱人在重庆,加上国家对西部金融发展的大力支持,让我觉得重庆是个不错的选择。”2010年年初,魏旭龙离开澳大利亚来到重庆,在他看来,互联网金融已成为金融业的一大热点,拥有很多的创业机会。
“现阶段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非常大,同时也面临融资难题。但是另一方面,老百姓手上的钱又找不到好的投资渠道。”魏旭龙介绍,金融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打通投融资双方渠道形成共赢。
于是,在2014年年初,魏旭龙创办了重庆澜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着手创建互联网金融项目“融魔方”。
参加大赛寻求突破
魏旭龙就这样带着三个人的团队,在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房间里,拉开了创业的序幕。
在魏旭龙看来,办公条件简陋还不足以称为艰难,最难的还是前期的业务开展。“虽然我们三个人都有专业从业背景,但是由于"融魔方"的市场认知度还不高,于是我们每天都要打上百通电话,讲我们的理念,然后登门拜访。”
就在魏旭龙推广自己业务的过程中,他发现很多人会质疑说:“你是不是骗子?是不是圈钱的?是不是放高利贷的?”魏旭龙意识到,在尚不规范的互联网金融市场,要想生存发展,必须要先树立正规、健康、向上的企业形象。
“就在我们想着如何寻求突破去树立企业形象时,我在《重庆商报》上看到了第二届创业大赛的信息,我立即决定参加。”魏旭龙告诉商报记者,他迅速召集了公司管理人员,把参加创业大赛作为第三季度工作重点。
进入决赛收获指导
就在创业大赛决赛开始前半个小时,魏旭龙还抱着笔记本电脑在现场修改他的演讲PPT。
“最后关头不能马虎,每一个字都要精雕细琢。”魏旭龙说,三个月时间,一路过关斩将走到决赛实在不容易,这是整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虽然到最后魏旭龙没有拿到风投的意向投资,但是魏旭龙表示并不遗憾,通过创业大赛他认识了很多本土企业家和朋友,同时,也得到了众多评审和导师的指导。
“从初赛到复赛再到决赛,很多评审和导师对企业如何控制风险做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指导,我也在导师的帮助下不断进行完善。”魏旭龙告诉商报记者,他已高薪聘请多名计算机专家,自主开发了一套完整的系统。同时,也会选择真正的行业领袖作为合作伙伴,并结合审核上市公司的方式,让企业信息更加透明化。
周彩玲:三打“飞的”进决赛 大学生创业重在学习
本届创业大赛,有一位创业者得到了诸多评审的赞赏。她是南京农业大学大三学生,她三次“打飞的”来到重庆参加创业大赛。在她看来,能不能拿到投资不重要,大学生创业重在学习和培养创业精神。
一场演讲启发创业梦想
站在决赛演讲台上的周彩铃,比同龄人多了几分稳重和成熟。
“在我进入南京农业大学之前,我觉得创业有点"不务正业",都是那些想赚钱的生意人做的事。”周彩玲告诉商报记者,后来几位老师改变了她的看法,并带领她踏上了创业的道路。
据周彩玲回忆,她在大一的时候听了一位老师的讲座,这位老师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分享了人生经验,并告诉大学生什么是梦想。
“什么是梦想?当时启发了我,我觉得我的梦想就是要把我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最后做成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周彩玲说。
三次打“飞的”闯进决赛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从大二开始,周彩玲跟着南京农业大学农村信息化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余德贵一起研发温室控制系统。
“今年7月份我们看到创业大赛的报道,同时觉得西南地区市场很大,于是决定来参赛。”周彩玲告诉商报记者,每次来重庆参赛都是余德贵出钱买机票,有时候她也很担心,怕拿不到奖辜负老师。
本次创业大赛期间,周彩玲一共三次“打飞的”来参赛,最后凭借实力和毅力闯进本届创业大赛的决赛。虽然周彩玲的创业项目没有拿到投资,但是她表示,大学生创业更多的是学习,是体会持之以恒、有始有终的过程;是收获每一位评审和导师悉心点评和指导的过程。
评审心声
历时近4个月的创业大赛,创业评审团从80强到30强再到最后的10强,一路陪伴选手走到最后,共同见证了选手的成长和收获。昨日,商报记者采访了本届创业评审团中的3位评审,他们谈到了对本届创业大赛的感想和对创业者的寄语。
木兰创投合伙人黄潇莹:
加大扶持力度
营造创业氛围
“重庆的创业氛围越来越浓。但相比北上广我们给创业者提供的投融资条件仍然显得不充分,希望各个相关部门能够加大力度,给我们的创业者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同时,我也希望通过创业大赛以及相关的活动,重庆能建立起一个好的投融资环境,吸引本土乃至全国的创业者来重庆创业。本届创业大赛有很多从外地来参赛的选手,他们对创业的这份热情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评审。对于杀入决赛的医考园项目,我本身是非常看好的,本以为会有更有实力的投资机构去和他们签约,结果昨天他们没有得到意向投资,我感觉有些可惜。”
三屋集团大石创投合伙人戴伟国:
未获奖不气馁
重在取长补短
“相比上一届创业大赛,本届选手在总体上更加成熟,我相信和重庆商报一直举办创业相关活动是密不可分的。
对于选手来说,参加了创业大赛,你就是成功的。因为一路上,评审和导师都给出了许多有用的建议,这对选手来说是一笔高价值的财富。
当然,拿到名次固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没有得奖的选手也不应该气馁,参加这个比赛更重要的是向其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势投投资公共信用管理部部长杨昌作:
理智判断创业
及时调整方向
“本届创业大赛的项目质量比第一届有很大提高。不少项目都是具有投资价值,商业模式也比较有吸引力。同时,很多参赛选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长处,在专业领域创业,拥有一定的独有性,在市场上会有竞争力。比如天鸟游泳管理,就是重庆大学体育系的同学创业的。
对于创业者来说,创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既需要热情和勇气,更需要耐心和毅力。在这场人生的长跑中,韧性很重要。同时,要学会像商人一样思考,投入与产出,要有清晰的认识。另外,创业中难免有挫折,这个时候就要理智判断,如果确实方向错了,就调整;如果方向没问题,就要用于坚持。”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