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八家机构获个人征信入场券 “正规军”有望扩容

2015-01-12 09:56:07 作者: 来源:天津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日前,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等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六个月。

中华PE:

日前,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等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六个月。

业内认为,我国的个人征信将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未来,提供个人征信服务的“正规军”有望扩容,千亿蓝海前景可期。

新老并存

据了解,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机构分别为,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鹏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诚征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

“对于个人征信市场的放开,国家已经筹备了很久,这与当前的征信体系建设进程有关。首先是改善一些滞后方面,需要更多的市场化机构参与进来;其次,这些市场化机构所提供的数据可以与人民银行的数据形成互补,因为人民银行做的主要还是金融体系的数据,指标比较窄,基本是一些最关键的核心指标,而市场化机构的数据则较为广泛,不仅基于大数据分析,而且是与个人征信息息相关的。”一位不愿具名的征信行业资深人士介绍说。

如果要归纳首批“入围”的原因,“非富即贵”成为必要条件,即具备长期行业经验和丰富基础资源两项至少占据其一。“八家机构中有四家具备行业经验优势,鹏元征信和中诚信征信开办征信业务较早,中智诚征信的创始团队有十年征信行业经验,而华道征信的大股东银之杰拥有曾属于国际征信巨头益百利的亿美软通。另外四家机构,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拉卡拉信用分别依托于阿里集团、腾讯集团、平安集团和拉卡拉集团,都具备开展大规模个人征信所需要的海量个人数据资源。”平安证券分析师符健称。

在前述征信行业资深人士看来,各家机构由于运作情况和模式不同,例如有些基于数据库庞大,有些则已建立了独立的指标和评价体系,在未来的发展中,势必将存在竞争关系。谁能提供更有价值的金融数据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开启市场化

事实上,在列的八家机构中,大多数已于先期布局个人征信。以中诚信征信为例,该机构成立于2005年,是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在个人信用信息认证、个人信用评分、数据挖掘服务和企业征信报告等领域,已建立了成熟的业务模式。此外,成立于2013年的华道征信,是一家专业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机构。

不难看出,尽管此前人民银行并未开放个人征信的“牌照”,但却没有影响机构方面布局个人征信的热情。对此,业内认为,个人征信市场的千亿蓝海是动力所在。符健认为,受益于市场自下而上驱动与政策自上而下推进,个人征信将逐渐走向市场化,而如果我国征信业能够按照市场化模式运作,将有望达到千亿元市场规模。

根据相关预测,中国个人征信市场空间为1030亿元,目前个人和企业征信的总规模仅为20亿元。截至2014年10月底,我国征信系统收录1963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和8.5亿自然人信用信息。而2014年前10个月,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查询量就已分别达8398万次和3.27亿次。

据平安证券预计,六个月的窗口期过后,获牌的民营机构将正式参与以前由国资背景机构主导的个人征信市场。可以看到,一场关于征信市场的争夺战,才刚刚开始。

难题待解

值得注意的是,在个人征信市场化的过程中,需要突破的障碍犹存。其中,数据采集是一大难题。“既然想要放开这一领域,就需要给市场化的机构获得数据的机会,有一个信息输出和共享机制的建立过程。例如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核心数据,无论是采取无偿还是有偿的机制,关键是机构可以掌握到。”前述征信人士表示。

“征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是否能够整合各个渠道的信用数据,是否具备自有的核心数据源。”信达证券分析师谢从军表示,大数据的整合应用将是大势所趋,同时这也成为目前我国征信市场化的一个难点。“目前国内优质的信用数据例如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数据是直接接入央行征信中心的金融基础数据库中,其余机构很难获得,这是国内征信机构最难的地方。”谢从军表示。

因此,在业内看来,目前的环境之下,各家征信机构在大数据上还需要一段各自“搭桥铺路”的过程。按照民生证券分析师尹沿技的判断,当前格局下,初期数据将以自有数据为主,国内征信平台短期内将碎片化运作,从八家名单来看,各自均有一定的独特数据资源,能够一定程度上形成自有生态中的信用评分体系。从长远来看,合作交换将成为数据获取主要方式。

此外,在前述征信人士看来,障碍的另一方面体现为技术上的难点。“征信行业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领域。首先,数据收集是个技术活;其次,打分机制、评分机制,都需要建立评估模型,并通过历史校验进行不断调整。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几年的经验积累,是很难建立起核心技术的。”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