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亚洲资产收购清科凯盛 王强拥7000万港元市值

2015-03-20 09:18:45 作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3月18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了上海清科凯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梅州地产项目无法向投资者兑付本息,公司在上海的办公地点已经“人去室空”,法定代表人也已失联。

中华PE:

3月18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了上海清科凯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清科凯盛”)旗下梅州地产项目无法向投资者兑付本息,公司在上海的办公地点已经“人去室空”,法定代表人也已失联。此前,清科集团声明称,上海清科凯盛非清科集团旗下公司,与清科集团不存在股权投资或业务合作关系,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清科集团无关。

不过,据本报记者调查,清科集团董事长倪正东曾经是清科凯盛的间接股东,不过在2014年退出了股东行列。清科集团相关负责人回应本报记者这一疑问时表示,清科凯盛在募资过程中存在承诺保本及收益等不合规问题,法律风险巨大,所以最终退出了清科凯盛,并且其间没有获得过分红。

据了解,近期,经过资产重组,清科凯盛51%的股权被注入亚洲资产(08025.HK)中,而失联的清科凯盛法定代表人王强则获得了2.76亿股亚洲资产,市值约7000万港元;亚洲资产曾经是一只市净率超过10倍、每天成交额只有几万港元的“仙股”,目前交易量依然很低。

清科凯盛违规募资

致清科集团退出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查询上海企业工商注册信息查询系统发现,清科凯盛法定代表人依然是被认为失联的王强,清科凯盛的成立日期是2012年3月29日,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

工商资料显示,2014年4月3日,清科凯盛发生了较大的股权变动,变更前北京清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北京清科”)、上海清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清科”)都是清科凯盛的股东,其他股东则包括上海泰恒凯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泰恒”)、北京宇信尚方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宇信”);变更后,变成只有北京宇信和上海泰恒。

其中,北京宇信的法定代表人,正是清科凯盛的法定代表人王强。

工商资料还显示,成立于2011年4月29日的上海清科,注册资本为100万元,法定代表人是倪正东,其作为股东之一出资额为50万元,北京清科法定代表人同样也是倪正东。

清科集团官网显示,公司在房地产投资方面,与品牌房地产商/基金合作,综合股权和债权等投资工具,投资房地产项目或基金,在控制风险的同时获得稳定收益。

3月19日,清科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2年清科集团在合作伙伴的引荐下,入资清科凯盛,成为清科凯盛的小股东。由于我们是财务投资人且占股比很小,所以并未向清科凯盛管理层和董事会委派代表,也未参与任何公司的经营决策。在整个投资期间,清科凯盛仅通知我们参加过一次股东会。”

那么,清科集团究竟为何要在2014年出售清科凯盛的股权?

上述清科集团相关负责人称:“我们后来从多方途径了解到,清科凯盛在募资过程中存在承诺保本及收益等不合规问题,我们认为法律风险巨大。作为小股东,我们向公司多次要求看财务及业务资料,都得不到答复。为了避免客户卷入风险,我们在清科集团网站发表声明,并于2013年坚决提出退出清科凯盛。经过与清科凯盛实际控制人多次交涉,终于在2014年初完成工商变更。在投资清科凯盛期间,清科集团并未获得任何股东分红或其他收益。”

亚洲资产收购清科凯盛51%股权

王强坐拥7000万港元市值

在本报记者采访中,无论是梅州项目的投资者,还是与投资者沟通的清科凯盛负责人都称,王强已经失联,不过,港交所权益披露资料显示,王强目前持有亚洲资产超过2.7亿股,近7000万港元的市值,于2014年12月5日增持,也就是亚洲资产完成资产重组的时点。

王强如何实现了一夜暴富?《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查阅亚洲资产相关资料后发现,王强凭借着净资产不到千万元的清科凯盛,置换了市值近7000万港元的股份,不过截至发稿,本报记者无法联系上亚洲资产对此做出评论。

亚洲资产2014年三季报显示,其前9个月营业额只有1.076亿港元,亏损1692万港元,主营业务为互联网电视,由于竞争激烈,计划把主业转移到投资管理。“展望未来,董事会认为凭借专注提供服务及扩展金融服务,将能够实现本公司业务增长及提升本公司未来价值。本集团附属公司广州维嘉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下称“广州维嘉”)现正落实收购一项投资管理业务,并将专注于业务投资管理服务及咨询服务。”该公司表示。

清科凯盛工商资料显示,经过2014年4月、10月、11月三次股东变更后,目前其股东变成广州鼎昱投资有限公司、广州维嘉、上海都悦企业管理咨询事务所。不到一年时间,原股东已经全部退出。

亚洲资产在2014年9月8日发布了长达161页的重组公告,收购清科凯盛51%的股权,其中北京宇信是主要卖方之一。重组前,按照2014年一季报,北京宇信持有清科凯盛75%的股份,另外上海泰恒持有14%股份,其余11%来自上海清科和北京清科。

工商资料显示,亚洲资产重组报告称王强持有北京宇信40%的股份,由此可见,亚洲资产重组前,王强间接持有清科凯盛的股份。而北京清科和上海清科在4月3日就已经不再是清科凯盛的股东。

重组公告中,亚洲资产也披露了清科凯盛重组前的财务状况,不过只到2014年第一季度,亏损261.74万元,净资产仅为663.77万元。王强持有清科凯盛的股份净资产,按照持股比例计算为近200万元,那么重组后,王强凭什么能够拥有亚洲资产近15%的股份,相当于7000万港元市值?

目前亚洲资产的总市值是4.8亿港元,不过其2014年半年报显示,净资产只有641.6万港元,总股本却有1.48亿股,去年8月前后,其股价约为0.4港元,即当时总市值在6000万港元,市净率近10倍,不过,亚洲资产主营业务却是大幅亏损。

如果亚洲资产目前依然是大约10倍的市净率,那么王强持有亚洲资产的净资产比例就只有几百万港元左右;重组期间,亚洲资产股价也一直下跌,昨日最新收报0.247港元,亚洲资产称,将于3月26日公布2014年年度业绩,到时有望看到最终净资产数据。

香港一位资深投资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对于“仙股”来说,其实无法估值,本身就没有什么交易量,王强获得亚洲资产股份后能否套现也是未知数;在香港,并购重组也不会有类似内地的相应严格监管审核,只是遵循市场化原则,香港地区监管部门不会过多干涉。

关键词:科凯亚洲港元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