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与P2P画等号的陆金所:转型平台模式,筹谋三年上市
2015-03-25 09:46:24 作者: 来源:一财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在计葵生看来,上市是陆金所的必经之路。“但时机尚未成熟,至少还需三年时间。”在他看来,这个“时机”必然是在陆金所形成绝对的市场规模优势、品牌知名度,以及行业监管政策落定之后。
中华PE:
不再与P2P画等号的陆金所:转型平台模式,筹谋三年上市就在陆金所宣布完成近30亿元首轮融资的第二天,平安集团宣布打通天、地、网资源,整合P2P等普惠金融业务,而陆金所则将彻底转型为金融理财信息服务平台。
“如果一开始我们不参与建设‘基础设施’就不会有路,没有路就没有车和收费站。但在了解铺路、造车的原理和风险后,陆金所应该只做收费站。”董事长计葵生如是总结陆金所的发展路径和终极定位。
2015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发展的深水区,以P2P业务起家的陆金所为何极力“去P2P化”?平安集团重布棋局之后,陆金所将扮演何种角色?完成首轮融资后的陆金所距离上市还有多远?
近日,《第一财经日报》独家专访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详解陆金所的全新布局、“平台”战略和上市规划。不再与P2P平台画上等号的陆金所显然有着更大的“野心”。
整合P2P:平安的新棋局
日前,平安集团宣布整合平安直通贷款业务、陆金所辖下的P2P小额信用贷款以及平安信用保证保险事业部成立“平安普惠金融”业务集群,打通天、地、网资源,集合各业务线前、中、后台优势发展“普惠金融”。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悉,除了整合已有资源外,普惠金融部还将设立一家新的P2P公司。未来,该公司将作为主要载体“生产”P2P产品,而陆金所将彻底转型为金融理财信息服务平台。
这一举措亦被外界解读为陆金所将剥离P2P业务。
对此,计葵生并不认同。他表示,陆金所从网络投融资平台(Lufax)起家,对于P2P业务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和数据,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P2P产品都是陆金所平台最重要的获客来源。
目前,陆金所旗下有两大交易平台:网络投融资平台(Lufax)和金融资产交易信息服务平台(Lfex)。其中,前者的主营业务就是大家普遍熟知的P2P网络借贷业务,面向个人投资者;而后者于2013年下半年上线,主要面向机构投资人。
计葵生认为,尽管从交易规模上看,Lufax只占整个平台的10%~20%,但它却是陆金所750万注册用户最重要的贡献者。而在流量和用户为王的互联网时代,P2P产品及其所对应的个人理财业务将是陆金所发展的基石。
但是,长久以来,优质资产的开发速度始终难以跟上快速增长的用户需求。事实上,受此困扰的并非只有陆金所一家平台,近年来,不少互联网理财平台的发展都受到产品供给不足的制约。
计葵生告诉本报记者,原来陆金所做线下门店,取货、借款、催收都是平台自己去做,100个门店、2000个人,但这样的重资产模式并非长远之计。“既要快速发展、又要做好风控、还要控制好成本,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整合。”
据本报记者了解,早期陆金所平台上投资人和借款人之比一度高达20:1,后来曾经有所缓解降至9:1;但借款人短缺问题依然很明显。而此番整合后的普惠金融部将成为陆金所最大的P2P产品供应商,一举缓解陆金所的资产供给难题。
计葵生认为,平安集团本身发展消费金融业务已经有8年多,原本集团内部有多条线业务存在重合,此次把陆金所经营的150个门店、平安信保400多个门店,以及电话中心进行资源整合可以大大加强平安集团在多领域的实力。
“三年里,陆金所累计了750万注册用户和20多万笔贷款案例,但如果与平安集团的资源整合后,借款的客户数便从20万变成100多万,陆金所两三年的数据历史也可以直接对接到平安消费金融七八年的数据积累中。”他表示。
平安集团重布棋局可谓一举多得,对于陆金所而言,这一调整除了在短期内可以助其隔离P2P潜在的业务、政策风险,并增加资产供给外,更为其长远发展埋下了伏笔。
某平安集团高管告诉本报记者,中国金融业是分业监管,包括互联网金融也是第三方支付归属央行、众筹归属证监会、P2P归属银监会。现在不少互联网金融业务都是混业发展,但很多业务的法律载体都完全不同,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
该高管认为,目前各个监管部门对于互联网金融业务都持积极态度,未来证券、公募、私募都可能会与互联网有更多结合。“但如果陆金所不去掉P2P这个标签,未来其发展的想象空间和上市估值都会大打折扣。”
三个阶段:构建大生态圈
在计葵生看来,互联网产品的体验、风控很重要,包括整个流程设计、端对端的标准都要亲自动手来做。所以,第一阶段,陆金所要深度介入开发产品、制定规则和积累数据。第二阶段则要建立开放的平台,第三个阶段进而做更深的融合。
计葵生认为,早期P2P平台跟陆金所是画上等号的,因为那时P2P是陆金所唯一的商品。但如果要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商品和平台必然要分隔开,陆金所要进入第二阶段,即做更开放的平台。
据他介绍,未来陆金所平台上将聚合三类产品:P2P(借款方必须为个人)、非标的金融资产(例如资管计划)、标准的金融产品(例如基金、寿险等)。而在功能上,陆金所负责发布金融讯息,并建立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透明度和流动性。”
中国平安总经理任汇川也在近期的年报发布会上表示,陆金所不等于P2P,陆金所包括4类业务,即P2P、C2C(个人与个人间电子商务)、B2C(企业对个人电子商务)和B2F(机构客户和金融机构之间资产转让)。陆金所要构建成一个开放的平台,未来不排除其他的金融资产和P2P在陆金所交易。
计葵生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目前Lufax上产品的收益普遍在年化6%~8%左右,低于同业同类产品。换言之,在资金成本上的优势使得陆金所可以选择更多元化、更优质的资产。“这是市场原则,好的资产永远会去找最低的成本。”
在他看来,小额、分散的P2P产品就像超市显眼处陈列的商品,它会吸引客户进行第一次购买,但却不足以留住客户。陆金所转型平台模式的另一重考量在于:建立多层次的产品体系用以提升用户的黏度。
多层次的产品体系不仅要考虑收益的层次,还有期限和风险的层次。而长远来看,计葵生认为,与传统金融行业讲究投资组合一样,互联网理财产品也需要根据流动性、风险、收益做不同的搭配以满足投资人的需求。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