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传递“正能量”的第五代股民的投资逻辑

2015-05-15 10:41:32 作者: 来源:嘉丰瑞德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随着去年和今年股市的上涨,不少年轻80后、90后开始陆续加入到水深火热的股市当中,他们被媒体冠以了一个新的称谓“第五代股民”。第五代股民跟之前的几代股民有哪些不同呢?

中华PE:

随着去年和今年股市的上涨,不少年轻80后、90后开始陆续加入到水深火热的股市当中,他们被媒体冠以了一个新的称谓“第五代股民”。第五代股民跟之前的几代股民有哪些不同呢?对此,国内知名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嘉丰瑞德的理财师带你来了解一下几代股民的辛酸血泪和爆发历史。

第一代股民: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知道股票的并不多,投资的人群多是以前从事金融投机的那部分人,然后带动身边的朋友进行炒股 。1984年11月18日,国内有了第一只向社会公开的股票——飞乐音响。1986年9月26日,上海市南京西路开始有了第一个股票交易的柜台,飞乐音响公司的股票和延中实业的股票开始在这里挂牌交易。此后直到1990年12月19日,才有了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炒股的股民,是第一代的股民,乃前辈中的前辈。

第二代股民:

1992年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正式确认,股市也开始受到广大民众的关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后,上海开始吸引本地和全国各地的一批市民开始参与投资,股民人群开始逐步发展壮大,成为第二代的股民。

第三代股民:

到了90年代中后期,各大城市纷纷开设了证券公司、证券营业部。此间股民数量开始急剧膨胀,全民炒股的时代接近开始。到了2001年,上证指数从500多点涨到了2000点左右。这期间,参与炒股的不少股民开始成为“爆发户”。这批进场的股民,成为第三代的股民,较为富有。

第四代股民:

从2005年到2007年,国内的股市开始经历前所未有的牛市,股市的火爆形成了全民狂欢的节奏。这个时期,不少人看到第三代股民挣大钱的,也盲目以全部家当投资入股市当中。那时候,进场的人群各个阶层均有,但普遍的情况是乐观有余,风险意识淡薄。而股市在2007年达到了历史巅峰后,随后崩盘。这个时期进入股市的投资者,有顺利赚到了大钱,并成功逃顶的幸运者;也有是最后才接棒如中国石油这类股,最后欲哭无泪的投资者(中石油较为典型,2007年最高46块多,过去8年,目前也仅13元不到)。嘉丰瑞德理财师认为,股市的兴衰无疑在这一代股民的心目中是看得最为直接的。

第五代股民:

第五代股民,可以说就是目前这波从2014年到如今新入场的投资者。这部分新股民大多都是工作了几年或刚开始工作,甚至有的还是学生的80后、90后投资者。此前,80后、90后这批群体经常被社会打上玻璃心、任性、爱自拍、敢作敢为的标签,而他们的投资风格也大多是操作大胆、反应迅速,并着急赚钱。其中很大一部分,一次性即满仓投资,认为行业好就是好(比如“互联网+”),几乎像是在传递着“正能量”,认为所有的公司都是好公司,而不是想到如何取得回报。本身也不惧股票的高估值情况,也不大关心业绩。

“资金强,市场强”,有钱就能任性,这行得通吗?不管如何,在嘉丰瑞德理财师看来,任何一项投资都需要看回报,股票市场也不例外。投资者的回报将来在哪里,能否有着落,这些都是悬而未决的事。特别是创业板,巨头往往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而形成,至于其他失败的企业,要么被收购、要么倒掉或要么成为垃圾股,回归估值水平,这些都是风险巨大。宣传满满的正能量,从长远来看,在赤裸裸的资本市场并不管用。股市的风险,建议80后、90后的第五代股民们,投资者还应先自保为妙。

关键词:股民能量逻辑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