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大圣归来》引发动画VC狂潮:好IP坐地起价 就等VC收

2015-07-27 14:43:43 作者: 来源:首席娱乐官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今年暑期档的《大圣归来》绝对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不仅在首日排片极低的情况下逆转票房,创造一个个新的票房纪录(截至目前《大圣归来》票房已近6亿),更是在后期带动一系列的衍生产品。

中华PE:

今年暑期档的《大圣归来》绝对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不仅在首日排片极低的情况下逆转票房,创造一个个新的票房纪录(截至目前《大圣归来》票房已近6亿),更是在后期带动一系列的衍生产品。昨日《大圣归来》的衍生品运营方“娱猫”和天猫联合进行了《大圣归来》“梦工厂”周边众筹行动,当日其销售额已突破1180万,创造了中国电影历史上最高的单日销售额。

  国产动画接连创造不同奇迹背后,制作机制和理念也在随之相应改变。取得高票房之后,国产动画是否就能高枕无忧了呢?

  从半年前,很多上市的和没上市的公司就已陆陆续续的开始大量投资动画片,而在过去,国产动画是极不受重视的,为什么随着《魁拔》、《巴拉拉小魔仙》到《大圣归来》,投资者的目光注意到了动画呢?

  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点来解释:外在的刺激和内在的刺激。

  外在的刺激:《功夫熊猫》是近年来国产动画最大的一个刺激,它把属于中国的东西拍成了国际化的电影,所以投资人、从业者或者影视人,他们都认为中国的东西到了国外可以卖很好的价钱,中国人可以做这方面的开发,他们相信这个不是属于迪士尼的专利,而且动画片也是中国的特长之一虽然并不如日本、美国等成熟。

  内在的刺激:只要有了成功案例后,投资者就难以抑制的想去投入、投资到动画片,虽然这里面有一些失败,包括《魁拔》或其他一些更不知名的小动画,但是要注意的是:它虽然失败了,但是赔的钱不多,很多电影基本上 能收得回来一半或者三分之一的成本。

  动漫电影的定位相当精准,相对来说就是针对青少年或者一家三口,大部分只上映在暑期档或者春节档,这就造成了此类动画电影不会造成特别大的赔本或者偏差。

  很多人因此看到了动画电影的好处,其中最重要的好处就是以这次的《大圣归来》为代表的好处:不仅票房节节高升,而且衍生品都卖到1000多万了,而在这之前,淘宝也做过《黄飞鸿之英雄有梦》《何以笙箫默》等电影的周边,但是都没有取得这次《大圣归来》的高度。

  好的IP坐地起价,就等vc收

  其实中国人更加看重衍生品,就如光线传媒在跟BAT合作之后,BAT的优势不仅在卖票上,电商上,还有所谓的众筹等网上的衍生品销售,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传统的影视公司特别喜欢和互联网公司合作的一个点,动画电影往往可以满足这个合作的点。

  据了解,在美国,电影票房的收入仅占不到整个电影收入的30%,其余部分的利润全部来自其相关衍生性商品。而中国电影周边的收入占比却非常低,仅有不到10%。所以在中国,电影周边的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之前很多人对中国的动画片以及电影周边都不看好,而这次《大圣归来》众筹的成功,不仅给整个中国电影周边产业打了一剂强心针,也让整个电影产业意识到了中国电影周边衍生品的巨大潜在市场。

  前几年《万万没想到》火了后很多人就开始做网剧,但是死了很多;好莱坞的影片引到中国后,很多人说这种枪战、动作类型好,于是也开始做,然后又死了一批。这会造成什么现象呢?很多人现在觉得《大圣归来》这部动画片很好很成功,似乎看到了中国未来动画电影的市场,于是又激发了做动画片的想象和想法。但是有一点很是重要和致命:动画片只适合暑期档和春节档,这两个档期加起来三个月的时间,所以能上映的电影的数量是有限的。

  我们现在静下来想一下,我们能记起来的动画片有多少部?但是,有多少动画是有人做的呢?

  经典动画毕竟不多,这直接造成的就是许多好的IP坐地起价,vc的投资门槛也好触控也好,在IP的坐地起价后,很有可能就会上了趟,迷失之后就会发现:投资失败了。这就是现在的被《大圣归来》的成功喜悦的冲昏了头脑的后果。说到底投资投的是未来,很多人看到市场火了之后很多的市场问题也随之出现了。这种情况跟股市很像,当认为它开始反弹了的时候,它恰恰开始分化了。

  《大圣归来》胜在“取巧”,取的是西游记的成功,其实包括了其形象的转变,当然也要突出它磨了八年的诚意。但是现在vc就以为IP重要了,不论是直接投资IP或者投资做动画的企业,因为他们看到了想象中成功的那个点。

  然而动漫市场给人的等待是漫长的,一般人不愿意取熬,无论是动画片还是动画电影,这就让很多投资者都想取投相对后期一点的项目,也因为前期的开发成本特别高,所以都想靠后期搏一局,即使它也不甚安全。

  现在小的杂乱的动画很多,造成了很多vc在麻木当中投资,文化科技行业资深投资人曹海涛表示他认为《大圣归来》的成功并没有代表中国动画市场的黄金时代到了,反倒只能代表创新和理念这些综合的东西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而不代表动画片市场就喜爱了,如果大家真的认为中国动画片的市场来了,都开始去投动画片了,那就又犯了另外一个错误。

  好的动画一定要磨,而且一磨就是很多年,要等它做起来的投资周期是承受不起的。曹海涛表示:“所以我要是vc的话,我要投这些动画IP的vc,可能我会在更加关注冷静之后,等IP价格下降之后,热点过去之后,再去投这个IP,因为现在坐地起价的特别多,可是现在这个市场问题特别大。”

  建设好一条龙生态圈,做电影的成功法则

  现如今各种大大小小的动画电影各种公司都在做,华策在做,奥飞动漫在做,光线在做…纯做动画真的能成功吗?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即使光线现在做了很多的产品、IP,横店集团也参与了很多IP,但是公司一定好吗?电影的偶然性特别强。华谊是做电影出身的,但是它的市值增长了吗,它还是靠投掌趣,投游戏这些增长的市值。曹海涛认为问题并不是出在动漫市场上或者非动漫市场上,他表示自己更看重的是:生态圈的建设,把动漫衍生产品到电商都把一条龙打通。

  其实现在市场已经有了这个趋势,就如光线,BAT的进入虽然业绩还不是很好,但是随着这种生态圈的结合,包括bat在跟其他一些影视公司合作。若只谈论一个公司,问题都很大,很多传统的影视公司,即使懂和拥有IP,也很难把生态圈建设好。将来能不能发展好,不在在于热点事件,反倒于生态圈的建设,才能维持这个生长。

  现在电影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不可持续性。从去年最火的《大闹天宫》,前年最火的《西游降魔》,再大前年的《失恋三十三天》、《泰囧》,再大前年的《让子弹飞》,就没有一年纯粹的属于一个出品公司,所以这种不可持续性是特别热别强的。一个大投资而让整个公司废掉的案例举不胜举。

  最后,动画的衍生市场是无穷的,这就是为什么欧美这些老牌的电影公司尤其是动漫公司大部分的收入反而是来源于衍生品的收入,所以中国这方面的提升空间特别大,我们还可以开发很多,诸如书籍、玩偶、配饰等等。但是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它的边际递减效应,它刚上映的时候很火,再怎么去让这些东西长久不衰,这个是要很多商家去考虑的,它需要长期的品牌效应,或者说一些创新及后面一些品牌的维护,这个才是最考验人的。

关键词:大圣起价狂潮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