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投缩两成去杠杆凶猛 太平洋今年以来首亏
2015-08-12 10:51:52 作者: 来源:江南时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7月券商业绩集体萎缩,成为今年以来最为惨淡的一月。公告显示,在已披露财务数据的券商当中,7月营业收入与6月相比,下降44.57%,净利润下降51.84%。多名分析师认为,7月券商业绩下滑,主要源于A股成交量的下降、两融余额的“腰斩”。净利暴跌5成
7月,券商业绩整体跳水。公告显示,在已披露财务数据的34家券商当中,7月营收合计为273.63亿,与6月的396.75亿比较,下跌44.57%;7月净利为117.03亿,下跌达51.84%。
其中,方正证券(601901,股吧)、安信证券、国海证券(000750,股吧)下滑幅度较小,业绩分别下跌3.43%、14.60%、25.25%。国金证券(600109,股吧)、国信证券(002736,股吧)、中信证券(600030,股吧)下滑幅度分别为31.55%、35.25%、36.79%,总体低于行业水平。太平洋(601099,股吧)更是今年以来首现亏损,其7月营收-1.54亿,净利润亏损1.36亿,同比下降170.19%。
事实上,尽管A股6月开始暴跌,但大多数券商业绩在6月表现仍坚挺,多数好于5月。
除广发证券(000776,股吧)、招商证券(600999,股吧)外,大券商6月业绩表现较为突出。相比大券商,小券商易受“暴跌”影响,自6月开始走“下坡路”。如山西证券(002500,股吧)5-7月净利润分别为2.61亿、9048.31万、2274.60万;中德证券净利下滑幅度亦较大,净利润从5月8723.18万逐渐下降到6月的1203.75万,7月更亏损1147.92万。
两融腰斩 60亿佣金蒸发
在多名分析师看来,券商业绩萎缩主要源于经纪业务收入的下滑。从A股交易额来看,今年7月A股交易额仅281189.06亿元,相较6月的365421.61亿元,下滑达23.06%。若以“万八”佣金粗略计算,7月证券业蒸发了67.39亿元佣金收入。
而两融余额在连续4周的“暴跌”后近乎“腰斩”。数据显示,两融余额在8月7日小幅回升到1.317万亿,然而离历史高点6月18日的2.273万亿,已下跌了42.06%。
据统计,相较6月,中信证券、海通证券(600837,股吧)7月两融余额规模下降幅度较大,分别达83.56%、80.39%;国泰君安、银河证券降幅紧跟其后,分别下滑78.81%、78.15%。另有10家券商两融余额规模降幅超过70%。
回顾牛市启动时,融资融券业务驱动的利息收入使券商收入迅速提升。而在残酷的“去杠杆”背景下,券商业务收入无疑受到不小冲击。
在去杠杆大趋势下,向来对“资本中介业务”高举高打的券商,是否会重新调整业务模式。
华南新财富非银分析师则表示并不会。“资本中介业务是近两年发展最快速的创新业务,但是从绝对量来看,占整体收入不到20%,所以谈不上主导业务模式,但从收入增量部分中,资本中介业务贡献比较多。”
“其次,激烈去杠杆并不是市场平稳运行的常态。监管层介入后,快速激烈去杠杆,导致股市下跌,风险传播到场内,使得两融业务余额大幅下降,导致两融变化超出正常发展的轨迹。在未来市场平稳后,两融将重回正常增长轨道。”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