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丝路之币

2015-10-23 11:04:27 作者: 来源:上海金融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正面为当时国君的侧面像,背面是萨珊王朝的国教琐罗亚斯德教的图案,正中为祭坛圣火,两边各有一名持杖的麻葛(祭司)伫立。

中华PE:

  一枚古波斯萨珊王朝的银币(

  图1和图2),正面为当时国君的侧面像,背面是萨珊王朝的国教琐罗亚斯德教的图案,正中为祭坛圣火,两边各有一名持杖的麻葛(祭司)伫立。这是上古时期中亚最古老的宗教,早在晋代就已传入我国,史称祆教、火祆教等等,盖因其教义以崇拜火为根本特征。据传,由于伊朗中亚一带盛产石油天然气,古人不解其用,只知点火即着,因此认为是造物赐予的神火,进而发展出了教义崇拜。而上古波斯早已有密特拉(太阳神)信仰,崇拜圣火也就是光明之神,当属自然天成。

  一枚嚈哒王朝仿俾路斯式的银币(图3和图4),正面亦为人像,反面也是祆教圣火坛及祭司图案。此币恐为传世品,因其正面人像已被磨损得平滑光秃、相貌难辨,且还有一个戳记,证明其一直被用到近代。这枚币比萨珊的那枚要小些,而嚈哒王朝的历史也比萨珊王朝要模糊得多,通常只知它是和萨珊同时期丝路上的一个王国,并经常与萨珊王朝交战。嚈哒人十分勇武好战,连萨珊也一度臣服于它。至于嚈哒的铸币却没有自身特色,多以仿制其他货币为主。而嚈哒王朝是否也崇奉祆教,根据南北朝时的《梁书·西域传》记载:其国事天神、火神,每日则出户祀神而后食。这样的零星记载能否作为他们信奉祆教的依据很难定论。

  祆教于魏晋南北朝时传入我国,当时很多皇帝和贵族都是虔诚的信徒。拜火的信仰甚至都“传染”至佛教,最终,佛教也借鉴吸收了光明火焰的信仰元素,来装饰佛菩萨身后的光圈,称作火焰纹(图5)。这种装饰风格一直沿用到今天,寺庙里的佛像与菩萨像背后都有这样的火焰纹,以示佛菩萨的伟大和崇高。

  这两枚银币都属于丝路货币,在二千年前的丝绸之路上,无数的中外客商来来往往、穿梭贸易,东西方的货物商品经过多次转手交易,到达对方时价格不知涨了多少倍。买卖的支付结算都是使用上述银币,所以,每个商人要携带大量银币。由于当时战乱频繁,丝路沿线盗匪猖獗、危险重重,今天,古丝路附近还会有不少钱币被挖掘出来。

  丝绸之路的东端,南北朝时是在北魏的京都平城,即今天的大同市,以后迁到了洛阳。汉唐时期是在长安,最晚到辽代,应在辽国境内。之后,丝路没落,至宋代,商贾皆走海路为主。南宋开始,海上贸易愈加发达,陆上丝路基本消失,直到元朝才稍有恢复。

  西汉开辟的丝绸之路作为沟通东西方文明的通道,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商品财富与白银货币。中国古代几乎没有银矿可供开采,只有铜矿,只能铸造铜钱,因此,我国古时的货币采用的是铜本位。白银只有通过外贸才能获得,用今天的观念来理解,铜钱就如同当

  时的人民币,银币

  及银子就是那时的

  外汇,而外汇是要

  靠日积月累才能充

  裕。

  由此可见,我们的先人早就在积攒外汇,这是中国人的本性使然。只不过陆上丝路运送的数量有限,而海路商道上船运的规模数量比之陆路要大得多,银子自然来得更多,才会有银本位货币的实施。

  陆上丝绸之路是中国赚取白银货币或者说外汇的发端,这条商路存在了二千多年,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它将要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让我们拭目以待。

关键词:丝路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