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战双11,那天参战的除了阿里、京东、苏宁,还有它!
2015-11-20 14:12:59 作者: 来源:品途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上周,中国电商行业最热闹的“双十一”年度大戏热闹落幕,硝烟甫散,烽火尚温。仅双11当天,阿里苏宁与京东腾讯双寡头集群就创造了过千亿的成交记录,阿里一家的销售额就高达912亿。并且,今年双十一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在这个最初被淘宝煽动起来的购物节似乎要扩大成为泛互联网行业整体的节日。互联网金融也在这场大戏中粉墨登场,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第一种角色:类似电商的促销卖家
这种角色很好理解。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最易被普通用户所感知的分支,网络理财也趁着双十一的热闹对投资用户使出了各式各样的促销手段,具体包括提高单品的投资收益率、投资返现金、投资送奖品\红包,等等。一些网络理财平台还与电商平台合作,玩出了各种花样。
在这些玩法里面,网络理财平台基本上是采用了电商运营的思路,将一个个理财产品或者项目当做一个个SKU,将电商大促的手段运用到了理财产品的营销推广当中。此时,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更多地展现出金融本质,可以说其角色更像是一个在打折季开展促销的商品卖家。
第二种角色:个人消费金融的资金供给平台
这种角色也许普通用户并不能直白而显著地感知,但是却常会运用到相关服务——许多电商平台推出的赊购或分期付款业务就是互联网金融平台为个人消费提供借贷资金。
艾瑞咨询的消费金融报告预测,2017年中国消费金融市场将突破千亿,波士顿咨询的数据则显示,截至2014年中国个人消费贷款余额约7.7万亿元人民币。同时,《2007-2014年中国P2P个人无抵押小额信贷市场发展报告》表明,为实现个人消费而进行借贷在各项借贷需求中位居第一,占据了业务总份额的超过60%,且在持续增长。
巨大的市场空间曾使北银等一批消费金融公司应运而生。不过,在2013年以前,中国的消费金融公司一直发展平平,真正开始快速增长是在互联网思路介入以后。2014年,电商系公司大举杀入这一领域,率先启动的京东和阿里推出的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就是京东白条和蚂蚁花呗。今年双十一,很多网购用户反映在零点天猫付款流量最大时,选用蚂蚁花呗作为支付方式的付款速度和成功率明显优于其他,阿里推进其互联网金融生态发展的意图表露无遗。
而2015年以来,很多P2P网贷公司也开始进入消费金融领域分一杯羹。在形式上,许多P2P公司选择了与电商平台或O2O平台开展合作,也有一部分为了更好地掌控资产项目来源而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这些平台的经营。可以说,电商企业的参与让消费金融获得了大量的消费和支付场景,强化了消费金融的需求基础;而P2P企业的进场则让消费金融获得了更丰富的资金来源,拓展了市场空间。
随着P2P网贷平台资产端竞争的白热化,许多平台开始向垂直、细分领域探索新的资产业务模式,将个人消费金融视为一种优质资产项目。不过,P2P平台进军消费金融的主要劣势在于不掌握或不直接掌握消费场景,毕竟在消费金融的整个流程中,首先产生的是用户的消费需求,接下来才会有相关的金融服务需求。而类似天猫、京东等电商巨头正是自身就具有海量的消费场景和高黏性的用户群。
为了解决欠缺消费场景的问题,有些P2P平台开始向传统电商的方向靠拢,在平台上以类似大型电商平台分销渠道的形式进行商品销售,并开展分期付款和赊购业务;还有很多平台选择与电商平台或O2O平台开展平台级的消费金融合作。例如,与在线教育平台合作向学员推出学费分期贷产品、与房屋信息中介平台合作向房客推出房租分期贷产品、与二手车消费平台合作向购车人提供车贷分期产品,等等。
在此过程中,P2P平台要分析该平台上有同类消费需求的人群的特征,归纳出适合的风险审核模型,以便确定授信额度和审核放款。
目前而言,尽管P2P平台在消费金融领域中的交易量还暂时不能与专业的大型消费金融公司和电商巨头相匹敌,但也确实为消费金融引入了来源更广泛的资金。而且,P2P平台的金融属性更明确,避免了资金始终在电商大体系内自循环,有助于让消费金融的借贷本质更明显,而不是像蚂蚁花呗或京东白条那样总是给人一种电商平台“副产品”的感觉。
第三种角色:电商商户的融资支持平台
这种角色中,互联网金融平台客观上实现了一定的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义。近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金融企业座谈会上提出,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鼓励互联网金融依托实体经济规范有序发展。现实中,P2P网贷平台作为借贷双方的信息中介,本质作用就是高效撮合资金需求方和资金出借方,很多时候正是在帮助中小微实体企业获得融资,其中就包括广大电子商务商户(网商)。
在传统企业进军互联网的大潮中,许多品牌方借力京东、天猫等电子商务平台从线下走向线上,拓展出新的销售渠道,许多传统经销商转型为线上经销商或线上代运营商,即俗称的“网商”。阿里网商银行和京东的京小贷,都在开展互联网金融向中小微网商企业提供贷款的探索实践。
以往,传统银行曾首创了供应链金融贷款模式,但是在实践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征信数据和监控手段,效果并不理想,这一模式渐渐被冷落。但是互联网金融时代,事情有了转机,电子商务行业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再次被广泛关注。网商的进出货周期频繁,但是向供应商付款采购和从电商平台拿回销售回款的账期并不对应,资金是先出后进,而且有些电商平台的回款周期较长,这样网商要维持运转和进货就要持续加大资金投入,由此可能产生融资需求。
P2P平台针对这种需求,设计了电商供应链金融产品。网商作为借款人,其在网上销售的商品的上游品牌方(也就是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为了促进电商渠道的销售,很多时候都愿意提供多种形式的增信保障;借款人的实际经营情况有电商平台的数据可供查询验证,这样有真实交易背景的征信数据比纸面的流水数字更能说明问题;借款人的还款来源则有电商平台上的销售回款(应收账款)作为保障,通过共管账户等手段,P2P平台可以更有效地把控借款人的资金流向,保障借款资金。
同时,P2P平台还可以要求货物进行动态的质押担保,使借款人库存货物的质押价值始终大于其尚未归还的贷款余额。这些管控措施,通过ERP系统的置入,并与物流公司、电商公司合作,实现难度已大大降低。对于P2P平台来说,这样以店铺在电商平台的销售数据为授信依据,以未来的销售回款为还款来源,辅以库存货物作为质押,能够形成一个资金流动的闭环。通过ERP系统打通采购、销售、物流等供应链各环节,获取一手征信数据,这也是互联网金融相比传统金融的优势,让互联网金融可以更灵活地服务于中小企业。
今年的双十一大幕已经落下,未来互联网行业还会有更多更热闹的戏码上演。互联网金融在未来必定会与互联网行业的其他分支、传统行业、其他金融行业等有更紧密的合作,并在一幕幕精彩大戏中扮演越来越重要和多样化的角色。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