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年度盘点:2015香港股市“七宗最”
2015-12-25 12:19:07 作者: 来源:东方财富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圣诞假期悄悄地来,2015年悄悄地走。这一年,香港证券市场颇为寡淡,恒指始终在2万这个台阶上蹦达,虽无大悲大喜,但也有小坎坷和小确幸。
对比2015年初的市场预期,深港通没有到来,但基金互认来了;美联储加息如期落定,香港第一时间跟进加息,蛮有点血性汉子的风骨;亚视最终在内港两地股民的惋惜声中退出了历史舞台;长江基建和电能实业重组也在股东的质疑声中搁浅;巨无霸“中国神运”诞生但股价却走低……
热热闹闹,丰富多彩——这台大戏精彩亮点岂容错过?作为专注港股资讯的新锐自媒体,“港股挖掘机”良心梳理了2015年港股市场七宗最“Duang”记录,奉献如下,请转发给国家及广大股民。
最高和最低点数:28588和20368
88、68、38,这么多吉数也是“然并卵”
回顾即将过去一年,恒指的表现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一奶同胞。
内地“狂牛”时恒指高歌猛进,内地“股灾”来袭时恒指同泣同哀。
4月27日午后,恒指午后飙出年度最高点28588.52;当日开28245.14,收28133.02,涨跌额72.02,涨跌幅0.26%。这是金融海啸之后的最高点位。
5月26日,香港证券市场市值首次超越31万亿港元,飙到31.6万亿的历史新高。
9月29日,恒指下探年度最低点20368.12;当日开20579.22,收20556.60,涨跌额629.72,涨跌幅2.97%。
至此之后,在美联储加息、人民币入篮、本港产业走弱等内外因素影响下,港市若有暂时回暖,也多是“然并卵”,疲弱之态未有改观。
转眼临近新岁,突然出现一抹亮色。12月14日以来,恒指显著回升,出现强劲反弹,过去几个交易累计升近1000点,幅度逾4%,22日终于冲破二万二大关。圣诞节前收市前,升至22138.130.
不过,时至今日,港股市场的指数点位仅为2014年3月的水平。
最热门行业:资讯科技业
竞争力雄起托付谁?创新科技“起来嗨”
从行业表现来看,港股本年度最热门行业为资讯科技业。截至12月18日的数据,资讯科技业收报6204.28点(仅次于公共服务业的6778.06和能源业的6648.45),按季度涨幅为9.16%,按年度涨幅为22.44%。
而表现最差的行业为能源业和服务业,年度降幅分别为30.95%和25.34%。
业内分析人士称,港股资讯科技类的走强与中央推行“互联网+”战略有直接联系。智通财经研究中心认为,这或许也与本港的发展战略有莫大关系。
各种迹象表明,香港政府正在致力推动本港科技创新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此增强香港的整体竞争力。
按照港府规划,未来2年内,香港提供用作数据中心的总楼面面积要增至66万平方米(比2012年翻一番),从软硬件上为全球企业把亚太区数据中心设立在港创造条件。
12月5日,香港科学院成立,并筹办了首届科技创新峰会;次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揭幕。
11月6日,经过立法会财委会36小时审议,第三度闯关、争议横跨3年的创新及科技局拨款终于获得通过。11月20日,港人期盼已久的创新及科技局正式成立,杨伟雄任首任长官。这或许是今年香港年度大事记中颇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荣耀成就:IPO全球冠军
融资王者地位若磐石,香港仍是“小公举”
据港交所数据,今年1月1日至12月15日,本港证券及衍生产品市场创下多项新纪录。其中,据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德勤统计,2015年,本港首次公开招股(IPO)集资额达318亿美元,位居全球首位。
连同14家由创业板转到主板上市的公司,期间共有125家新上市公司,整体股份集资总额为1.06万亿元(首次公开招股集资:2465亿元,上市后集资:8118亿元),打破2014年创下的全年纪录。
此外,证券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1080亿元创新高,此前全年最高纪录为2007年的880亿元。
德勤认为,香港成功维持了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主要融资中心的重要地位,“从年内大型中国金融服务业机构涌现巿场以及H股发行创新高等情况中可见一斑”。
预料2016年,由于内地及本港相关准备上巿的企业资源丰富,以及外部环境持续对新股活动利好,因此香港新股集资活动将继续保持活跃。
最实在政策:内港基金互认
公募基金个股迎良机,“重要的事说三遍”
2015年年初,中国证监会允许公募资金投入香港主板,继而中国保监会允许保险资金进入香港创业板,这一连串的政策使得内地与香港股市越走越近。
沪港通一周年,合计总成交2.6亿港元,李小加评论为“以最小的制度成本,换取了最大的市场成效”,也算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接近年底,市场没有等到年初预料中的深港通,好歹等来了内港基金互认。
12月18日,中国证监会丶香港证监会正式宣布,已注册了首批3只香港互认基金和4只内地互认基金,额度为资金进出各3000亿元人民币。
基金业界人士认为,在人民币贬值预期之下,内地投资者对境外资产如美元资产丶有固定收益资产丶发达国家市场的股票等需求加大,对“北上”的基金销售感到乐观。对于内地南下基金的是否受欢迎,则视乎发售时内地市场的情况,尤其是股票型基金要很取决于A股市场的气氛。
高盛分析师认为,这一消息极大利好两类港股:一是上市公募基金或那些在基金管理服务方面有涉足的个股,例如中国信达(2.92, 0.04, 1.39%)(1359.HK)和平安保险;二是那些可能受益于内地公募基金在香港开设办公室的香港办公物业,例如太古地产(1972.HK)和香港置地。
最震撼妖王:立基工程控股
港股妖气哪里来?内地答曰“怪我咯”
若以走势不合理、暴涨暴跌来定义“妖”,恩达集团控股(1480.HK)当之无愧2015年港股第一妖,上市不到6个月疯涨80倍,而5月8日当天283%的振幅让整个市场震惊。
如此“变态”的恩达应该能稳坐妖王宝座了吧?没想到,第三季杀出一只“妖中之妖”——立基工程控股(8369.HK).
该股9月28日上市,发行价0.25元,最高涨到14.88元(你没看错,真的是14.88元,不是4.88元),涨幅达5852%,收盘5.0元,涨幅1900%。
9月29日,也就是第二个交易日,开盘5.5元,冲高到8.15元,涨幅63%,然后一路下杀,最低杀到0.231元,跌破了发行价,收盘0.255元,大跌94.90%,基本只剩个零头。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如同蹦极一样刺激得不要不要的,立基工程因此被尊为“世纪妖王”。内地人觉得跟沪深股市相比,港股市场水太深,妖气森森。
有趣的是,港人看港市,却认为港股的妖气是从内地传过来的。
有港媒评论说,因“北水南下”,內地资金涌到香港,内地股民涌到香港,随之“引进”的还有內地股民钟情内幕、好赌概念、不问青红皂白的狂炒之风。
港媒继而评论,妖股、妖气,在香港社会搅起阵阵妖风,带动不少八零后、九零后的香港年轻人狂奔入市,好多父母为之愁得睡不着觉。
最亮眼壳股:马斯葛(恒腾网络)
借壳上市暗渡陈仓,“城会玩”逼监管层出手
说到妖,当然避不开壳妖。
10月26日,香港上市公司马斯葛(HK.0136,现更名恒腾网络)发布公告称恒大与腾讯(151.8, -0.40, -0.26%)已完成公司75%股权的收购。恒大持有马斯葛55%股权,腾讯持有20%股权。这意味着恒大、腾讯正式成为该公司头号和二号股东。
事实上,早在今年6月15日、18日,腾讯及恒大就先后分别于场外以每股0.6仙入股328.2亿股及902.5亿股股份,占马斯葛原有股份91.3%及250.9%。
原本投资太阳能业务亏损得脸都青了的马斯葛,6月9日停牌时报0.285元,一周后给腾讯和恒大的入股价折让了98%。6月23日恒大携手腾讯买壳入主的消息刚一透露,市场为之轰动,因涉发行逾千亿股新股,转眼市值就暴升至453亿港元,因此被誉为“最靓壳股”。
市场人士笑称,香港股市最大特色不是蓝筹、不是H股而是壳股,中小企业十之有八都在做“卖壳求荣”梦,争先恐后成为下一个阿里健康(0241.HK)、阿里影业(0106.HK)、恒腾网络(0136.HK).
但是,这好梦怕是越来越难做了。
中资赴港买壳成风,创业板新股大起大落,终于引来港交所和香港证监会侧目,准备连手打击借壳上市。10月下旬,香港证监会主席唐家成、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分别对媒体表示,要密切合作,加强对小型上市公司的业务及资产重大变化的监管。
最奇葩新股:康宁医院
概念独特也能成为香饽饽?还是“主要看气质”
11月10日,温州康宁医院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发布公告,拟公开发售1760万股H股,其中90%作国际配售,10%作本港发售,售价区间为每股32.1港元至38.7港元,预计募资总额将在4.99亿港元至7.09亿港元。
康宁医院是首家上市的精神病院,也就意味着,康宁医院(2120.HK)是首只“精神病”概念股。看点在于,它的财报相当漂亮:2012-2014年,集团收入年复合增长率31.7%,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96.9%。
市场人士分析称,从基本面上看,今后私家精(shen)神(jing)科(bing)医院的地位将日趋重要。由于概念独特,加上集资金额不大,吸引投资者蜂拥而抢。
11月20日上市首日,该股暴涨26.87%,报49.1港元/股。并连获三家机构增持,分别是摩根大通、霸菱资产管理和NorthernTrustFiduciaryServices(Ireland),累计增持金额为2.52220176亿元港币。


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