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返回上一页详细内容

新三板危险信号:8大病症 有人闯红灯却把所有车拦下

2016-01-13 14:27:37 作者: 来源:三板富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众所周知,新三板给了市场极大的包容性,这让PE们有了上市的途径和机会。...

中华PE:

 富姐有话说:

    “祖传A股,专治老中医。”

    昨天A股又重挫5%,资本市场血雨腥风,三板指数也是一路下行。

    富姐感受到了朋友圈对证监会的不满程度是大写加粗加双下划线。

    毕竟,在稳定的条件下,健康的市场不会几个月暴涨100%,也不会两个月暴跌50%。

    这股市来回折腾,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病了,而且很重!

    熟悉证监会的股民们都知道,每当股市大跌,证监会都会从天而降。

    市场行情不好,暂停IPO;大盘萎靡,降低印花税;大盘狂跌,推出熔断机制。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祖传老中医可不会这么玩。可让人无奈的是这个老中医直接忽视了每次药物的副作用。

    副作用请参照2016年度熔断大戏的悲惨下场。

    而今,新三板也似乎正在步A股后尘。

    自2015年股灾新三板指数重挫之后,新三板就一直不温不火,如今都在1500点左右徘徊。

    “新三板有病么这是?!”

    哎,您还真答对了。

    新三板真病了,得了和A股一样的病,而且还病得不轻。

    1、新三板也是政策市 成天巴望制度红利

    A股市场是典型的政策市,这是许多投资者的共识。

    在这里,我们所有的经济学常识都不怎么能派得上用场,相反却必须要对政策有敏锐的嗅觉。

    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很多行业性的重大投资机会,都是国家出台了重大产业政策后出现的。

    不仅如此,很多重大政策、宏观经济走向、产业政策 、区域规划等信息,还有一些领导人的讲话,都会在A股市场有所反映。

    哪些细节会对股票市场产生影响?领导人的哪些讲话预示着今后的重大行业变迁?

    这就得看投资者的智商。

    正因如此,A股市场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快牛短牛”已成规律的前提下,牛市往往都是“一哄而上”的群众运动。

    新三板如今的市场逻辑更是如此。

    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各项政策陆续出台。

    很多基于新三板未来发展的机遇和规划都是出于对政策红利的期望。

    从最初始的火爆到暴跌后的一蹶不振,新三板制度红利从利好到落空的副作用反映在做市指数上尤为明显。

    过去的2015年,大家认为新三板会不断的释放政策红利,比如降低投资者门槛、公募资金入市、做市商扩围、分层、转板等等。

    每当有关于政策利好风吹草动时,新三板都会异动和骚动。最明显的是,新三板独有的周末效应,即每个周五,新三板做市公司,都会莫名的涨,成交量也会放大。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很多投资者慢慢的失望了,回首再看,除了大致敲定的分层,其它政策一个也没有落下。

    这导致很多人失望的离开。

    2、监管层任性 有人闯红灯 却把所有车拦下来

    新三板的A股病,不仅体现在政策红利上,在监管上的随意性也时有体现。

    众所周知,新三板给了市场极大的包容性,这让PE们有了上市的途径和机会。

    但出现的情况是,PE们挂牌之后大肆圈钱,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

    最终证监会暂停PE挂牌新三板。

    但证监会这突然踩刹车也让股民们不解,这PE在新三板上大肆圈钱不是一天两天了,等大把真金白银被圈走后,证监会突然说不让玩了。

    赛富亚洲阎焱1月10日在创业邦主办的一场活动上就曾公开表示:“不应该停止PE、VC挂牌新三板。”

    阎焱表示:PE、VC挂牌上市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为什么给停了?问题是市场如果不存在公平性,真正的市场不会存在的。因为先挂牌的公司竞争优势会越来越大,没有任何道理就把所有车拦下来。

    有人对富姐这样说,在PE暂停挂牌这件事情上体现为两个随意:

    一是朝令夕改。

    让不让玩都是证监会一句话,PE们只有乖乖听话的份,谁让你在人家地盘上呢。

    二是越轨人没事,其他人遭殃。

    暂停令对已上了新三板且已圈到钱壮大自身发展的PE们没有任何影响,但对那些正准备上市的PE们,这突然的刹车确实致命伤害。

    仔细想想也是确实是冤:正在排队的PE们没做错任何事,却承担别人犯错大代价,暂停挂牌;而这挂牌的和没挂牌的PE,发展的距离就被拉开了。 

  3、散户思维 指数上窜下跳 危害无穷

    上文已经提及,新三板在2015年春一度很疯狂,市场呈现异常火爆的态势。

    但疯狂过后却是一地鸡毛。在新三板遭遇熊市之后,即使到国庆节后受分层等诸多利好因素影响,暴涨行情已经不再。

    据股转系统历史数据,2015年4月7日,三板指数收于2673点,成交量3.48亿股,成交金额高达52.29亿元。达到历史最高点。

    而截至2016年1月11日,三板做市收于1351点,成交量1.59亿股,成交金额7.43亿元。较4月7日的高点已经腰斩、腰斩再腰斩。

    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恰逢高点成立新三板产品的机构都被套。

    据媒体报道,成立于新三板牛市的广发资管四只新三板产品去年均浮亏,就因为新三板暴跌之后一直没能提振颓势。

    Wind资讯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月10日,最低的广发资管旗下广发资管新三板衡锐B份额最新单位净值截至2015年12月31日,只有0.5306元。

    而它的亏损情况也反映出母份额处于亏损状态——衡锐1号的母份额单位净值为0.9061元,浮亏9.39%。

    4、大股东想着法子给为自己套利

    大股东套利这个问题,不仅A股有,新三板也很常见。

    富姐在昨天的文章提及的汇森能源,就是典型的案例。

    汇森能源的大股东在公司挂牌之后就试图通过定增的方式将自己的固定资产装进公司;

    定增过程和结果不得而知。但最后呈现的结果是,汇森能源通过重大资产重组的方式,以667.55万的价格成功地把房子和车子卖给公司。

    问题是,这个公司停牌前的总市值才925万。

    在市场整体态势利空的情况下,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大股东也想方设法为自己着想。

    像这种将自己的房产和老爷车都装进公司变为股票,并且为此耗费公司过半资产的重大资产重组,这精打细算的套利计划在A股都不多见。

    何况是新三板。 

   5、 能上不能下:退市还是一纸空文

    截止2016年1月12日,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已达5339家,2016年企业数量过万家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富姐略稳统计了一下,2015年,新三板月均挂牌企业数量在300家以上,而且呈现出前低后高的走势。

    比如2015年前8个月,月均挂牌数量为180家左右,而到了2015年12月,单月挂牌数量已达到600家。

    进入2016年,速度仍在。

    比如在2016年第一周,新三板挂牌130家,以此推算,本月将挂牌500家以上。而按照这样的挂牌速度,到2016年底挂牌数量冲击1.5万家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但现实情况是:新三板市场持续扩容,但退市还是一纸空文。

    事实上,很多人都把新三板视为中国版纳斯达克。

    公开的数据显示,纳斯达克成立以来,在所有的上市企业中就有上万家已退市,2008年以来挂牌数量始终保持在3000家左右。

    而新三板却鲜有摘牌的说法。

    在这样尴尬下,新三板成为了一个能上不能下的市场,注定危机四伏。

    6、炒作成风,理直气壮

    曾经的A股是“一炒成名”,而今,这种风气也蔓延到新三板。

    新三板除却各种行业第一股的热闹,更处处充满了闹剧。

    好比曾经的伯朗特,净利润不足900万却在新三板上豪气地发布百亿融资方案。

    当整个新三板圈都在议论伯朗特公司董事长尹荣造是个“疯子”的时候,在“枪口”下的尹荣造却并没有否定自己:“我只是想表达一种声音。”

    他认为,应该让疯狂的资金通过他的创新模式输血到制造业中来。

    可也有股民认为,这样的闹剧根本就是一场炒作。

    至少,大家都知道了尹荣造和他的百亿融资梦。而这样的名气和宣传效果可是千万广告都买不来的。

 

    7、 类“庄家”横行:坑完散户,坑机构

    其实,富姐这里所说的庄家可不是那些背后有大把资金操纵股市的那群人,而是各个企业的大股东他们自己。

    不管是股权激励模式还是股东自己人,他们都有别人没有的“内部认购价”,这在定增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低价进入,高价浮盈,这是别人做梦都没有的暴富神话。

    在这里,富姐实在不好意思再得罪人。因此,没办法给大家点名。

    某某企业自6月8日发布定增,外部自然人以1.2元/股的价格参与点击网络的定增,平均获配5万股,平均获配金额为6万元。

    而在不久之后,这家企业就开始做市。10月,又完成一轮定增,每股发行价13元。

    如果按照当前收盘价计算,有两位参与增发的投资者平均浮盈278.55万元,浮盈比例为46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新三板能赚钱的要么是大股东,要么是大股东自己人。

    8、 做市商垄断套利 强势公司也遭殃

    新三板上面的大爷,不是投资者,更不是企业。而是做市商。

    做市商制度是新三板有别于A股的交易模式。

    但似乎做市商的存在并没有促使整个新三板市场往健康的方向发展。

    从做市商本身的角度来看,作为交易中介,企业和投资者才能能够进行交易,这让做市商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垄断优势,进而操控股价。

    富姐曾经扒过新三板2015“12.31”惨案,便是最明显的例子。

    在2015年的最后一天下午,临近收盘的时候,新三板至少九家做市公司突然被巨单砸盘,多数在瞬间暴跌20%左右,许多投资者账面损失惨重。

    而呈现出来的各种证据指向这背后的推手就是做市商。

    做市商的流氓,是连新三板上强势的明星企业也束手无策。

    尾盘闷杀,杀你个猝不及防,这成为了做市商在新三板上套利的惯用手法。

    另外,许多做市商在市场上的作为也是散户思维,扰乱市场。

    在新三板上,本应为市场流动性提供者的做市商,严重偏离了赚取买卖价差的获利模式,一些券商以做市为名行自营之实,直接卖出低价库存股获利。

    在市场下跌时,做市商利用自己的成本优势,不计价格地抛售做市股票,而引发本来就流动性不足的新三板市场股价雪崩式下跌,最终导致整个市场陷入流动性枯竭局面。

    在这一过程中,做市商不仅没有成为市场“稳定器”,反而成为追涨杀跌“大散户”

关键词:三板病症红灯
分享到: 更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