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东南亚:中国风投拓荒东南亚 外来者不断涌入抢食
2016-04-05 16:21:33 作者: 来源:21创投汇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华PE:
2016年2月,印尼还在雨季,当地最低气温在27℃左右,那里天气燥热,下雨没有任何预兆。首都雅加达市中心Mega Kuningan商业区豪华酒店林立,通过两层安检才能进入JW万豪酒店——2003年8月、2009年7月这里曾分别发生过两次重大爆炸事件。
也是从2003年开始,当地政府在安保方面,配置更多警力。房客、车辆进入各大酒店,都要经过层层安检。此外,过去十余年来,政府也在加大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人们有了工作,就不会去闹事。”当地居民说。
社会治安的改善,是跨国公司愿意进入的前提。现在,美国谷歌、Facebook已成为东南亚手机用户的标配;更多日韩企业因为生产成本、经营成本、环境质量等原因而转移到东南亚。而对于将国际化作为成熟目标的中国公司来说,东南亚无疑更是第一战场。
作为“一带一路”的重心,包括印尼、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的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或升级改造,对中国公司意味着巨大机会: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成的中国企业联合体,刚刚击败日本公司,与印尼国企联合体共同组建中印尼合资公司承建雅万高铁项目。
在旅游行业,东南亚(除日韩港澳台外)已成为中国游客的重要目的地。途牛旅游资源海外拓展负责人林友信告诉记者,东南亚市场占途牛总体营收的15%。中国人喜欢到东南亚旅游的原因:除了当地的旅游资源,费用不高、飞行时间短、性价比高,服务、餐饮都很便宜等都是优点。
在TMT行业,包括VIVO、OPPO等在内的手机企业,以及包括BAT在内的中国互联网巨头在突击东南亚市场,布局移动航海时代。比如百度早已在越南畅行。2013年,其就向东南亚市场推出hao123网址导航、百度知道、系统优化工具Baidu PC Faster等产品。而腾讯也在马来西亚、印尼拓展业务,微信也正在与whatsapp角逐东南亚市场。
2014年初,360正式宣布进军台湾,而其选择与台湾业界合作,却把服务器放在新加坡,时任副总裁李涛透露,他们将台湾作为进军东南亚市场的研发中心。这年9月,其又与东南亚互联网巨头Asiasoft(亚洲软体)签订框架合作协议,正式进军东南亚安全市场。此外,猎豹移动在东南亚布局颇多,但其战略投资很少对外披露。
在房地产行业,从2013年开始,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出现中国房地产企业的身影,包括碧桂园、万科、绿地等中国公司的到来,也直接拉高了当地房价,甚至助长了泡沫的出现。
在食品贸易行业,很多印尼海鲜运到中国,也有一些中国游船特别开到印尼海从印尼小渔船那里买海鲜。而盛产热带水果、咖啡的东南亚国家,很多产品出口到中国。
在风险投资行业,东南亚是受到中国影响更多,还是受到硅谷影响,至今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戈壁创投管理合伙人曹嘉泰认为,中国投资人在国内积累的经验,对东南亚的影响更大、机会更多。而从风险投资的角度,支持东盟的建设发展可能更实际。
【速描】东南亚风险投资扫描
如果说美国硅谷的项目竞争对手太多;以色列市场太小,且好项目外来的资本根本插不上手,而中国和印度的项目为资本的扎堆、VC的热炒,价格已经高得离谱,甚至变成一片红海,那么,是时候考虑进军东南亚,那里有大把的机会。
东南亚,地处亚洲东南部。在经济地理上,因其夹在中国和印度两大市场巨头之间,并不能解决VC机构希望一劳永逸“痛点”——投资中国就是投资13亿规模的市场,投资印度就是10亿规模的市场,因此,就在几年前,东南亚还被风投看成鸡肋,这里乏人问津。
现在,当中国和印度项目因为资本的扎堆、VC的热炒,价格已经高得离谱,甚至变成一片红海时,东南亚这一“次级”市场,终于等到风投的眷顾。
东南亚11个国家,虽然每个国家人口都不多(印尼2.5亿,越南1亿、马来西亚只有3000万、泰国7000万),但6.25亿的总人口数(2014年统计),已然可观的市场。
更重要的是,因为少有资金追捧,与中国相比,东南亚当地项目(除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泰国、印尼、越南等地项目估值要低很多。以印尼为例,A轮价格在100万-200万美元之间,大概可以占股15-25%,而天使轮则只有10多万美元。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项目或创业者并不优秀。戈壁创投东南亚基金合伙人邱家睦告诉记者,大部分东南亚创业者英语都很不错,而更重要的是,东南亚创投市场透明度很高。
风险资本看中的还有,将来的并购退出机会。“等到诸多机构争相进入,如果你能在每个语种、人种,甚至国家都有一颗棋子,你就很有价值了。”因为,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文化和创投生态,市场相对分散,巨头更希望,去收购一家已经整合了东南亚市场的公司。
当地风投并不成熟
在两年前,很少LP愿意去投资东南亚。很多在中国、美国投资的LP会有同样的心态:中国(美国)市场本来就很大,在这里投资就很好了,为什么还要出去?加之他们对东南亚并不熟悉,更没有投资东南亚的动力。
现在,整个印尼只有10余家VC,而中国则有数千家。而受中美风投行业的影响深入,东南亚的大财团、富裕家族的心态已在慢慢改变,甚至出现180度的转弯,他们也加入LP的行业。
东南亚正逐渐变成一个不可或缺的投资地带。然而,很多富裕家族和大财团并不甘于LP的角色,他们还是倾向于自己去做GP。比如,金光集团就是一家家族企业,其他家族也有同样的倾向。
一些马来西亚的富二代、富三代都在成立自己的GP公司,模式是:我给你这笔钱,我要你公司70%的股份,希望一下成为大股东,掌握控制权——但VC毕竟还是专业人做专业事,而这种保守、传统的心态,并不成熟。
可以说,东南亚创投生态系统最完善的地区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新加坡政府设立了很多不同基金来跟踪外地基金管理人员,保证了市场的澎湃。而马来西亚也是同样的模式。
外来者不断涌入
诸多从美国、中国、日本等地闻讯赶来的基金管理人,包括VC和一些二级市场投资者,则充当市场教育者和拓荒者的角色。红杉资本(印度)基金、500 startups、GREE Ventures、海纳亚洲、软银、戈壁创投等都是典型代表。
猎豹移动投资部总监范路告诉记者,在国内美元基金越来越没有竞争力,去东南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然而,投资东南亚的美元基金团队,往往是这些品牌基金在印度或硅谷的团队。
它们在新加坡或吉隆坡设立办公室,就基本能够覆盖东南亚市场。因为东南亚国家之间距离较近,机构不必在每一个国家都设立办公室,只要团队肯出差,距离不是问题。
红杉资本(印度)基金则从印度拓展到东南亚,较少投资种子期。2014年4月,红杉针对印度和东南亚市场,成立了规模为5.3亿美元的第四只基金,一年后,其又为这只基金筹集了2.1亿美元。该基金在东南亚的代表作,当属当地O2O平台Go-Jek。
相对活跃的,还有美国硅谷孵化器的500startups,特点是投资金额较少(5万到10万美元)。截至去年6月,他们已经在全球投资了超过1000家公司。公司创始人Dave曾公开表示,东南亚非常有投资潜力,特别是近两三年来,投资环境有了改善,而泰国和印度尼西亚是投资的首选地。“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投资是很扯的。这些地方虽然经济发展较好,但市场太小。首选是印尼和泰国,其次是菲律宾和越南,这基于人口数量和市场穿透性考虑。”
在中国投资并不顺利,日本VC自然把更多精力放在东南亚,代表机构如GB(Global BrainCorporation)、Rebright Partners、SamuraiIncubate、此外,日本一些上市公司旗下风投如GREE Ventures、CAV(CyberAgent Ventures)等在东南亚也比较活跃。这些机构涉足领域主要集中在智能手机、互联网、IT等新兴行业。
中国创投偶见报端
中国创投机构投资东南亚项目的消息,也是零星见诸报端。
2014年9月,复星昆仲等数千万美元的B轮投资印尼公司Mainspring。复星昆仲董事总经理梁隽樟告诉记者,目前昆仲在东南亚没有其他投资项目。
而复星集团则在2014年初,通过旗下公司旅游和商业集团参股马来西亚餐饮连锁集团食之秘(Secret Recipe),以2.105亿元代价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
2015年8月,Grab Taxi(东南亚版滴滴)宣布完成寇图资本、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滴滴快的3.5亿美元投资。在9个月之前,GrabTaxi曾获得软银2.5亿美元D轮融资。而更早,其还获得了由TigerGlobal(老虎全球)、VertexVentures(淡马锡祥峰基金)、GGV和去哪儿投资的6500万美元。
GGV投资东南亚的上一个项目要追溯到2010年,其与瑞声声学合作投资了新加坡的XenonTechnologies,而GGV看中的是,这家公司在氙闪光管等领域具有领先优势。
除了BAT、360、猎豹等战略投资外,纯财务投资机构投资东南亚本地项目较少,只有少数基金(如戈壁创投)在东南亚布局最为系统。
在东南亚,戈壁重点放在三大领域:一是,电子商务。包括线上、线下的产品和服务;二是,移动互联网。人口的年轻化,带动了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三是,支付与互联网金融。现在还没有人打通这个付费的领域。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政府都开始颁发P2P牌照。
【特写】一家风投机构的东南亚拓荒之路
中国创投机构投资东南亚项目消息,偶尔见诸报端。除了BAT、360、猎豹等战略投资外,纯财务投资机构投资东南亚本地项目较少,只有少数基金(如戈壁创投)在东南亚布局最为系统。
2010年,戈壁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曹嘉泰刚踏上东南亚的土地,便想起2002年风投行业在中国刚刚兴起的情景。“当时,海归们都觉得中国机会很多,但本地人都说中国风投做不起来,因为没有人创业。现在看来,如果你总是泡在这个市场里,是看不到机会的。”他说。
那时,曹嘉泰与美国投资人聊天,美国人问:“中国现在有多少家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曹说:“两个。”“美国人觉得已经没法提高,这人现在肯定后悔死了。”曹嘉泰说,“同样,印尼现在还没有一家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但这并不代表以后不会有。”
押注东南亚
从2002年创立以来,戈壁经历了中国创投行业从蛮荒到繁盛的14个年头。其管理的8只基金(戈壁海泰、戈壁盈智、戈壁智盈等3只人民币基金,2只美元基金,2只东南亚基金,还在管理一只香港基金)总规模近8亿美元。
在中国VC圈,2002年起步的戈壁并不算晚。在早期投资机构中,戈壁所投项目只有25%的失败率,但明星项目并不多或是曹嘉泰等一直以来的遗憾。
在中国,错过了今日头条、大众点评、京东、58同城、聚美优品等的戈壁,不希望再错过东南亚的机会。
与中国公司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戈壁发现,东南亚市场对国内企业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其曾投资的途牛,总收入中15%来自东南亚;其投资的Camera360拥有超过5亿用户,其中1/3来自东南亚,其在印尼有5000万用户,在只有3000万人口的马来西亚,有一半是其用户。
认定东南亚市场的机会,戈壁率先行动。截至目前,戈壁在全球投资超过130个项目,其中有22个来自东南亚。当诸多创投机构都在进军硅谷、欧美、印度、日韩或以色列时,其为何选择在东南亚押重注?
曹嘉泰认为,中国公司第一步跨到东南亚,在文化方面会更自然。“首先,东南亚人更容易接受中国文化。他们很多人都在看国内的影视剧,除了联想、华为外,中国公司要第一步跨到美国市场就很难,需要在美国有一些根基背景。”
其次,东南亚人口非常年轻,有更强的消费能力。数据显示,东南亚年轻人平均年龄为二十八九岁,中国这一人群的平均年龄为三十七八岁,尽管非洲年轻人平均年龄只有十几岁,但这并不能成为一个消费市场。日本已进入老龄化平均年龄为四十几岁,消费能力并不强。
第三,东南亚的互联网消费空间巨大。中国有6亿网民,占全部人口的近一半;而东南亚网民数量只有全部人口的20%,空间很大。资料显示,在印尼用安卓用户占90%以上,IOS用户不足10%,当本地公司不能满足本地市场需求时,中国公司的机会点自然浮现。
第四,因为东南亚发展比中国慢,因此有机会跨过中美企业等遇到的技术难题。正如东南亚没有经过PC互联网时代,就直接过度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在当地有句话叫“mobile first”。印尼很多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脑就是手机,有些创业公司发来的BP就是用手机。
当然,东南亚创业投资也面临很多短板,比如互联网金融的落后。数据显示,东南亚地区包括越南、菲律宾、泰国等地现在有信用卡的人不到人口总数的10%,其中很多没有银行账号,而富裕家庭的主要理财方式是将钱存在银行。
但邱家睦相信,一切都在慢慢改变。“整个印尼电商一年都做不到阿里‘双11’一天的交易额,但包括携程等公司不就是从电话呼叫开始的吗?在马来西亚已经有公司在模仿微信,用银行账户来发红包。东南亚各国都有类支付宝产品出现,尽管体验方面还有待提升。”
本地化尝试
正如当初,美国投资人跑到中国,用美国的方法做投资,注定不会成功。中国投资人来到东南亚,同样要入乡随俗。
Mainspring CEO刘伟瀚说,“中国类似美国,只要模式可行,烧足够的钱,市场就能做大。但在东南亚,即便模式可行,怎样协调10个国家,那么多人种、语种,还有很大的门槛。”
没有本地化,包括韩国乐天、中国腾讯都难言成功。当地互联网从业者告诉记者,微信在印尼烧了至少5000万美元,至今没有被用户接受,而在马来西亚,腾讯也只能算勉强成功。
再比如,美国VC投资强调知识产权,但东南亚GDP水平没有那么高,知识产权不是主要矛盾。同时,价格敏感点不同,付费点比较低。中国智能手机能走出来,是因为能卖到100块;而美国的苹果手机,只有高端人群才消费得起。
曾有欧洲、东南亚多国工作经历的电商公司OramiCEO JérémyFichet建议,中国公司走出去,可以通过并购或合资方式。其好处是,可以分享好的经验,同时不会失去本地化。
在东南亚下重注,对于当地的体制环境、法律规则等,戈壁也不是没有担心。曹嘉泰说,“一家VC跑到东南亚,如果不尊重本地的传统,就不可能做起来。这里11个国家不同的宗教(泰国的佛教、菲律宾的天主教、印尼和马来的伊斯兰教)、不同的人种、不同的消费习惯等都是挑战。”
面对挑战,戈壁的方案是贴近草根资源,网络本地化。“一大堆国内同事空降过来,没有本地人很难做。本地团队离好项目更近。”他说,“硅谷当初有很多‘旅客VC’,隔几个月飞到中国玩一下,投几个项目,参加几次董事会,听企业业绩报告,但对公司实际情况并不了解。”
2010年,戈壁创投进入东南亚市场,先在新加坡落脚——帮助新加坡政府管理一只小基金。之后,又将新加坡的经验复制到马来西亚,并说服马来西亚风险资本管理有限公司(MAVCAP)成为其LP。
戈壁东南亚基金合伙人邱家睦就是在2010年加入,现在管理新加坡办公室,负责东南亚地区的投资。在加入戈壁前,邱曾在新加坡政府为推动本地新媒体产业而设立的5亿新元创投基金工作。在此期间,其发掘和投资了数家在三维动漫、智能搜索以及混合媒体应用方面具有潜质的公司。
在投资方面,戈壁东南亚基金以投资本地创业者为主,瞄准本地市场。截至目前,其已在东南亚投资的22家企业,Mainspring、Hermo、Offpeak、Orami、Tripvisto、Nuren、RecomN、,YouthsToday、Triip等都瞄准本地市场。
比如,针对东南亚的伊斯兰教徒(约占全世界的回教徒的25%),在餐饮、酒店、服装领域就有巨大的市场,而戈壁已将目光瞄准马来西亚的诸多此类创业公司。
在本地寻找合作伙伴对戈壁来说意义更大。MAVCAP就是戈壁的合作伙伴之一。作为马来西亚的创投鼻祖,MAVCAP手握10亿马币(约15亿人民币)的财政资金,与世界各地的基金管理人合作已有十多年的经验,他们只投资VC基金,也是戈壁创投东南亚基金的最大LP。
2013年,蔡国豪加入MAVCAP。2015年2月,他又以LP身份被派到戈壁,任戈壁东南亚基金投资总监。他告诉记者,本地化的MAVCAP与戈壁合作的前提是,做LP的同时也要参与基金管理,即LP与GP的双重角色。在中国多受非议的双重角色,此时却发挥出优势:可以帮助戈壁更加本地化,而戈壁则带来国际化视野和跨国经验。
据了解,在MAVCAP的GP中,有部分来自美国,也有几家来自本地。但蔡国豪仍然认为,戈壁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从中国到东南亚发展的VC并不多,戈壁可能是第一个。“在内地有很好的经验累积,拥有中国化的严谨,很多东南亚创业人士都是很向往到中国去发展的,或者与内地的大龙头去合作。”他说。
除了MAVCAP,戈壁创投还联合本地合作伙伴一起来拓展市场,其中包括新加坡媒体发展管理局(MDA)、印尼工商业联合会(KADIN)、马来西亚对外贸易发展局(MATRADE)等。
嫁接中国优势
曹嘉泰说,“VC既要local,又要system,还要结合全球资源、网络,才可以帮助初创公司创造价值。”虽然现在戈壁管理的基金规模较小,但不可否认其却是一家比较有国际视野的机构。除了中国,其在美国、欧洲也都有投资,而东南亚是其最看重的市场。
股权投资是一个长跑。曹嘉泰说,“我们先把基础打稳了,网络建好,很多东西就有了。你的网络越多,你就会越有价值,虽然中国的网络也很大,但是谁可以结合国际的网络谁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而很多国内创投如果再不考虑往外走,他们的价值会越来越小。”
“我们都很喜欢硅谷,空气又好,项目也多,但是那里有10000家VC。如果你抢到的案子能比其他知名机构更好,那你就过去。否则你过去干嘛?”曹嘉泰说,“VC永远要看到自己的竞争优势在哪,如果没有优势,你也就不存在了。而戈壁的优势在于,了解中国企业的诉求。”
比如途牛CEO于敦德曾经向戈壁提出,如果东南亚有好的公司,能够帮途牛铺开网络,设计出不同的旅游产品,对中国的旅客也很重要。如此,在中国投资十来年,戈壁了解中国公司的收购意向,也知道什么样的公司后面有买家,所以投资时很有底气。但很多东南亚的VC不敢投,就因为不知道怎样退出。
毋庸置疑,对于任意一家VC来说,市场、人脉、网络等都非常重要,而曹嘉泰认为,这些在跨国时价值更高。而戈壁的优势就在于,更好地结合国内机会。2015年5月,戈壁宣布与IBM以及硅谷的一家基金,投资了美国德州一个人工智能项目。而该项目从众多投资人中选择戈壁,就是因为其在中国与东南亚的旅游投资。
在戈壁创投的引荐下,其在国内投资的Camera360与其在东南亚投资的另一家企业Mainspring签定战略合作。前者拥有超过5亿用户,其中1/3来自东南亚;后者作为流量入驻,对本地广告主和广告渠道有更多了解。
Mainspring的两轮融资,嫁接的也主要是中国资源。在此之前,戈壁还曾帮助Mainspring与国内互联网、网游公司包括畅游、蓝港在线等交流与互动。
Mainspring CEO刘伟瀚表示,第一,国内很多技术、运营经验都值得学习。第二,东南亚也是中国游戏公司不错的出口。“戈壁看过很多国内公司,带来很多中国经验。他们给出建议、指导。同时,在业务拓展方面,帮助寻找国内合作伙伴。”他说。
“如果你是中国的BAT巨头,打到东南亚,你是投9家小公司占领东南亚,还是投一家已经把东南亚整合起来的公司?”曹嘉泰说,下一站,戈壁希望寻找一家整合东南亚市场的公司。
在VC行业做得足够久,肯定会错过机会,没错过就代表你看的案子比较多。曹嘉泰说,为了错过更少的机会,将其在中国建立的IT系统经验(戈壁的绿洲计划一个月可以筛选1000家公司,而用传统方式VC一个月最多看几十个项目),扩展到东南亚。
【案例】复制中国模式:东南亚创业地图
“这里有更多人想变成马云,而想变成扎克伯格的人很少。”当地创业者说。
在雅加达市区,熟悉的场景是:摩的载着行人在拥堵的车流中穿插疾驰;马路上丰田、三菱等日系品牌汽车互不让道;街边OPPO、VIVO等国产手机广告牌力压三星;当地白领的手机桌面,除了当地公司开发的个别应用,其他基本被美国公司占领。
而在创新创业方面,东南亚显然更多受到中国创业热潮的影响。“这里有更多人想变成马云,而想变成扎克伯格的人很少。”当地创业者说,正如十年前,中国想要往硅谷的方向去发展,但发现硅谷模式并不适合中国的生态环境。而现在,中国无疑是东南亚最好的模仿对象。
比如,O2O行业的创业经验被复制到东南亚,成就了摩托版“滴滴”,而单在印尼,就涌现出8家提供该项服务的初创公司。GO-JEK和Grab Bike就是其中最大的两家。Go-Jek提供包括送货、送餐,以及保洁、美容、按摩等上门服务,估值已超10亿美元。该公司还获得红杉资本(印度)基金的投资。而为了狙击Uber,滴滴成为后者的投资人。
个别行业的繁盛成长,掩盖不了东南亚整体创业生态的草莽。Mainspring CEO刘伟瀚甚至感到在东南亚创业的孤独:印尼创业圈子很小,马来西亚更小。
相比中国政府对创业创新的支持,东南亚(除新加坡)当地政府支持力度并不大。“在中国,已经有马云这样的榜样,只要年轻人去创业,父母一般都会鼓励。但在东南亚,父母很少支持。并且即便创业,也很难找到投资人,因为东南亚的投资人,只是想通过少量资金尝试,赌今后的发展潜力。”Hermo 创始人Ian Chua说。
现在,政府的态度正在转变。在印尼雅加达公开场合,当地政府官员也表态,到2020年会支持1000家创业企业在印尼的发展。而就在几天前,印尼总统刚刚从硅谷取经回来。在马来西亚,为了鼓励创新创业,当地政府也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制定优惠政策,但毕竟“狼多肉少”。比如,科技公司可以去申请免税,但只有少数公司能够申请成功,并且效率并不高。
人才也在慢慢回流。十年前,东南亚华侨从欧美留学回来都会到中国创业;现在,这里的年轻人在海外有一两年经验后,则会回到东南亚。他们发现,创业不一定要集中在硅谷或北京,而应该找环境最好,成本最低的地方,而马来西亚、印尼等地便是理想之选。
不可否认,人才依是东南亚项目发展的最大障碍。“当地可以找到合适的CEO、CTO人选,甚至不比国内水平差,但组建完整的技术团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任务。”猎豹战略投资总监范路认为,技术人员较多的台湾人,去开发东南亚市场,是比较好的方向。
根据范路的观察,东南亚诸多国家经济的发达程度,通常和当地人口中华人所占比例挂钩。很多拿到中国基金的项目,创始人多是华裔。“在东南亚国家,真正有创造力、在勤劳勇敢等品质方面,能够得到我们(投资人)认可的,通常是华人。”他说。


已有